分享

清明随想:家应该是藏爱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

 木林随笔 2022-02-22

父亲去世后,每到清明时节,我都会从城市回到乡下老家,按照家乡的风俗,到亲人的坟头上扫个墓、烧些纸钱、挂吊白纸花。

纸钱化成了灰烬,变成青烟,带着祝愿,飞向了另外一个世界;纸花挂在了枝头,随风飘动,风声呜呜,用它的语言诉说着思念。

年轻在外漂泊的时候,因为少不经事,从没有想过清明上坟这回事,也就少了与家乡亲人之间的更多交流。而立之年,转业返乡,因为要从零开始在城里立家置业,再加上父亲还健在,对于家乡的这些传统习俗也不是很上心,也就暂时地淡忘了时间,以为亲人永远不老,家里杂事永远不用管。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都挺好》,也看过几集,人人都说虐心。在看到倪大红扮演的苏大强在爱人去世之后的去美国、买房子这段时,看得自己也特难受,老人不了解孩子的现状,孩子不了解老人的心思,双方在没有体谅的误解和纵容中,出现了很多的不和谐。

电视剧,根据编导的心情,可能会给划一个圆满的大句号,让人人皆大欢喜;而现实生活,却不是只会向你我他都能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绝大多数都可能是一地鸡毛。

父亲去世后,才让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和亲人间,在沟通和交流上存在的问题,总以为自己对,年少张狂没有耐性,没有就自己与亲人分歧的观点进行深入的沟通,没有将自己的真实的生活现状信息,准确地传递给亲人,也没有准确地掌握亲人的真实想法,争了对错,进而在很多事情上,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家是藏爱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

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

家人之间有分歧时,要用智慧,要有技巧,要能坐得下,能忍得住,试着采取或变换能够让家人接受多种方式,多沟通,反复地沟通,不厌其烦地沟通。再难都要坚持,再难都要不断地去尝试。

站在曾经最亲近、最熟悉的亲人的坟头前,看着田地里正在争艳遍开的油菜花,感觉时间过的真的很快。从国家民族来讲,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只有那么几个人、几本书可以在青史上留名,成为万人敬仰的英雄的人微乎其微,更多的普通人被湮灭在历史之中。久远的人,被浓缩到从秦末开始就在各地历史中反复出现的“屠城”、“大屠杀”这几个字中,被浓缩在某某“坑杀降卒几十万”、“全军覆没、流血飘橹”这几个字中,浓缩到“旱灾蝗灾水灾地震死了几十万人”这几个字中;稍微近一些的,变成了遇难者墙上的一串串名字符号,幸运一些的,还能在某处变成了一个个孤零零的坟头。有些坟头有人来过的痕迹,有些坟头依然是那么的荒芜,更有些坟头都快看不出来了。

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他的存在。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来讲,生命很是脆弱,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即便自家太爷之前长辈的坟头,都已经不知在何处了。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稍不注意,曾经拥有的很多珍贵的东西就没有了,再不用心,再过若干年后,我们也会很快地从亲近熟悉人的视线中消失,回归大地终将是每个人的归宿。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人到中年,在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承担起家庭重担的时候,在经历和看过更多令人悲欢的事情打磨之下,需要有的更多的是理智、宽容和把家庭中的不愉快尽快化解于无形的能力,需要的是有把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问题在自己这里梳理清理的能力,需要的是能把自己的事情与家人的事情进行协调一致的能力,需要的是把双方的老人哄得高兴而又家安心和的能力。

而这些正是我所缺的,也正是我将要继续学习和努力的。未来,自己可能还是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我依然会尽心尽力地去做最好的自己。

朗读者第二期陪伴中,杨乃斌朗读了冰心散文中《不为什么》这段话:“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人,不为什么,只因为他们是我们家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