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初二女生考试失利后着急焦虑,成绩下滑最后休学在家,要怎样回归校园?

 扶禾心理教育 2022-02-22

本案例已通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1

学生背景

W同学,16岁初二女生,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考试焦虑,不去上学。该生有广泛性焦虑,正在服药治疗,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很高,小学时期成绩一直是班上第一,初一下学期成绩下滑后产生明显焦虑,初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没有参加,来扶禾之前一直在家里休学没去学校。

2.性格内向自卑,容易回避。该生性格内向敏感,在人际关系中比较被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事粗心着急,会担心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碰到困难时会逃避退缩。

3.自我认知模糊,存在歪曲认知。该生自我同一性模糊,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容易自卑和自我否定;担心自己成绩下滑会被人嘲笑。

4.作息混乱,昼夜颠倒。休学回家后沉迷游戏,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17小时,有严重的手机瘾和网瘾;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经常熬夜。

5.亲子关系一般。该生父母工作较忙,平时都是由外公外婆照顾,该生与母亲关系较好,与父亲关系一般,会跟父母倾诉自己的坏情况。

2

咨询分析

原因分析

a.学习压力过大:该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很高的要求,把学习成绩看得很重,担心成绩差会被人看不起。小学时一直是班级第一第二,初一期中考成绩下滑后出现了焦虑,想要提高成绩,但又不想花时间精力去补课,回避面对困难。

心理学家耶克斯(R.M Yerkes)与多德森(J.D Dodson)发现,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动机强度过低,个体缺乏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过高,工作效率会反而随着动机增加而不断下降;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比如学习的动机太强,学生就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在考试中出现“怯场”现象。

b.存在歪曲认知:该生自我同一性模糊,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也不知道父母和同学是怎样评价、看待自己,容易自卑和自我否定;总是担心事情会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歪曲认知—灾难化思维。灾难化思维是指想象消极事件的最坏结果,将事情的后果灾难化,甚至对将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要做最坏的打算,消极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会被急剧放大。

c.内向、被动的社交方式:该生在人际关系中比较被动,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尽管在班上有新认识的朋友,但该生很少跟朋友交流自己的心事,朋辈社交支持较弱。

广泛性焦虑、自我价值感过低、眼高手低行动力较差是阻碍其正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原因。

判断依据

1、临床观察(新生入校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沟通中的表现)。

2、妈妈对孩子情况的详述。

矫治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其自我和周围进行认知分析辨析

2.精神分析探索深层原因

3.建构学生力量感

4.抗挫折训练

5.情绪控制训练

6.人际关系技巧训练

3

调整历程

1、通过心理疏导,解决各种关系混乱的问题。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建立清晰的自我认识,明确学习动力。

其次,帮助学生梳理她的人际互动模式以及过于偏执的歪曲信念。带领学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观察她本人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同时,探究学生自我价值感过低的深层原因,找出源头。

然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平时和文化课老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重燃对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节奏。

最后,通过心理教育、情商辅导、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增加对情绪的理解和觉察以及管理、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自控力,改变学生行为。

2、清晰学习动力、消除学习焦虑、重建学习信心。

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她的歪曲信念,让学生不再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能够积极勇敢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对考试不再焦虑和害怕。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通过行为训练,增强环境适应性。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友爱同学,相互帮助

  •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成良好遵纪习惯

  •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4、兴趣爱好培养

  •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4

后期反馈

1.学习方面。W同学自述:现在不担心考差会被人嘲笑,也知道了该学的时候要认真学,不能想着在疯玩的时候把成绩提上去,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不会下意识逃避。

3.自我认知方面。建立了清晰的自我认知,完善自我同一性。W同学自述: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我发现了身上有哪些优点,虽然还是想知道别人对我的看法,但不会特别在意。

2.情绪方面。焦虑情绪基本缓解,压力应对能力提高。W同学自述:以前总想着要提高成绩,但总是怕这怕那,到头来一直没有行动,越来越着急,现在能够做“行动上的巨人”,能够积极主动面对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