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卫国的第一位被弑国君共伯余与他的弟弟卫武公

 江明月好 2022-02-22

我们都知道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失去了无上的权威,丧失了对诸侯国生杀予夺的权力。随着周天子权力的衰弱,诸侯国的国君们也逐渐开始受到挑战,于是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在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开始出现兼并战争,丧国丧家的国君世卿此起彼伏。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达到了高潮,最后秦国一统天下。那么平王东迁之前,诸侯世卿们过的就是田园诗歌生活吗?当然不是,人性有时候是经受不住欲望的考验的。

君子之风的卫国

提到卫国我们可能一下子会想到《诗经》里的诗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诗经》里的卫风很美,但我们要是因此就把卫国都看作谦谦君子,那就大错了。

卫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卫康叔,他也是周公旦的同母弟弟。因为蔡叔、管叔、武庚发动了三监之乱,周公在镇压了之后,便把殷商遗民和大部分武庚封地分封给了康叔成立卫国,另一部分分封给了微子成立宋国。卫康叔是承担着继续监视殷商残余势力的任务去的。卫国被封的爵位是伯爵,开始的前九代国君分别是康叔,康伯,考伯,嗣伯,疌伯,靖伯,贞伯,顷侯,厘侯。卫国第八任国君之所以成了侯,那是因为顷侯花了大本钱贿赂周夷王,于是卫国由伯升为了侯。而卫国第一次出现国君之争就是顷侯的两个孙子。

兄弟之争

厘侯倒是很清醒,他早早就按照礼法制度确定了太子共伯余。但厘侯之后的行为就离谱了,他对小儿子未来的卫和更加宠爱,于是大量的财物就像流水一样跑到了卫和的袋子里。卫和是一个有大志的人,也许他从爷爷那里得到了启发。他得到的财物并没有拿去挥霍享受,而是用于了收买人心,拉拢人手。而太子共伯余只能在一边呆呆地看着,他可没那么多钱财去拉拢人手,可能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弟弟卫和会有什么不良企图。因为卫国的历史上国君之位的交接一直没什么障碍,所以他不认为自己的国君之位会有什么问题。

没有历史经验的太子共伯余一直没什么作为,于是太子共伯余以为的没有问题就出了问题。厘侯觉得自己安排得很好,太子有国君之位可以继承,小儿子有足够的财物生活,他可以放心地去见卫国历代先祖了。可他前脚刚走,太子共伯余就跟了过来。厘侯薨逝,太子共伯余继位为君。先君的葬礼总要进行的,而共伯余必然是主葬人。在葬礼上卫和发动了政变,他用财物收买了大量人手,在墓地发动袭击。共伯余无处可逃,最后跑进了自己父亲厘侯之墓的墓道里自杀身亡。

尾声

共伯余与卫和的兄弟相杀是卫国历史上第一次弑君行动。面对史无前例的新生状况,共伯余彻底失败。而卫和则向他的先祖顷侯学习了先进经验并加以扩大应用,即用钱财收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卫和就是卫国历史上大大有名的贤君卫武公,就是他在周幽王战死骊山之后,出兵护卫周平王东迁,并且被周平王晋升了爵位成为了公国。《史记》上说:“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卫武公成了后世的唐太宗,在历史上还留下了美名,只是很多人都忘了在墓道里自杀身亡的共伯余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