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佩荣: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人千万不要让生命受困于某个盲点

 傅佩荣 2022-02-22

越往潜意识深处挖掘,越注意到自己与别人的差别,越容易觉得自己不幸,不知该何去何从。
——傅佩荣


盲点就是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是它就卡在那里,一般讲是指人在潜意识里面有些解不开的结。

这种说法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见解,他说人的潜意识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同时也有很多盲点。


》》》恐怖的洋娃娃

比如,人在五岁前后会遇到一些特殊的生活经验,因为当时年龄太小,根本无法充分去消化或者理解,也不可能去反抗,只能够被动地接受;

然后,在潜意识里面就会形成很多解不开的结,这些结给后来的人生带来一些烦恼跟痛苦。

西方人往往会去寻找心理医师,设法找到帮助。

比如,有一个女孩子跟心理医师说:

“她每一次看到一个芭比娃娃有什么样的发型,她就会觉得害怕”。

医师觉得奇怪,一般女孩子都喜欢这样的玩具,就帮她催眠,设法让她回忆起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原来,她在五岁的某天,和一个特定发型的芭比娃娃在玩耍的时候,忽然一阵打雷把她吓到了,从此以后她看到这样的芭比娃娃就觉得害怕。

像这样的解释确实可以让人了解自己以前的处境,以及心里面的结是怎么回事。

了解了之后,就比较容易化解了。


》》》求人不如求己

但是,都靠心理医师也不是办法,心理医师自己都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美国有好几个州规定,凡是在本州领有执照的心理医师,每半年必须互相分析一次,要确认彼此的心理都正常,才能够继续执业。

否则,如果心理医师自己心理变态了,对病人来说就太危险了。

另一方面,如果一味向潜意识深处去挖掘,想要找出个人的特殊遭遇,那就很容易自怜,觉得自己很不幸;

越向下挖掘,越容易注意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使得自己不知该何去何从。

所以,求人不如求己,要化解自己内心的盲点,不如靠自己。


》》》没有一个人完全无辜

那要如何求己呢?

就是通过灵性的修养,让自己的生命向上提升,慢慢化解自己的偏见和执着。

对待自己的心结,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往下挖掘。

小时候发生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父母和其他长辈的某些做法给你造成伤害,

但他们当时可能也是无心的,或者说他们有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我们就被牵连到里面去了。

现在我们不断成长,当自己可以独立思考之后,就要向上提升,寻找自己和别人的相同之处,而不要只关注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渐渐你就会发现,原来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无辜的。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羡慕别人。

比如,有个小孩的鞋磨破了,脚拇指都露出来了,觉得自己很可怜。

他在公园看到一个小男孩穿着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十分羡慕,觉得命运很不公平。

正在羡慕的时候,看到有一个人推着轮椅过来,来接穿着很好的鞋子的小男孩上车。

原来,这个小男孩的脚有问题,不能走路的。

比起小男孩不能走路,自己没有好鞋又何必抱怨呢?


》》》生命需要转化

最后,你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共同的命运,与其在潜意识里面自怜,不如向更高的层次去发展。

这样一来,生命就可以转换,把命运转化为使命,发展灵性修养可以使“命运”转化为“使命”。

西方有一句话说得很生动: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行为就会养成特定的习惯,而习惯就会塑造性格,性格会决定命运”。

怎样获得好的观念呢?

通过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

比如每天读一点书,接受新的观念,人生就会慢慢改变。

这并不是因为我是在学校教书,就有责任劝人读书,而是我自己也从读书里面受益很大。

养成阅读习惯,经常就会有新的观念进入我们的脑海中,对我们的生活开始起一种作用。

阅读的时候还可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因为人一般来说很忙,比较容易健忘,有时候看的时候印象深,转头之后就淡忘了。

总要有几本自己的笔记本,每周每个月再翻阅复习,久而久之就变成你的观念了。


》》》成功人生的秘诀

要记住,你做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做这件事。

“如何”这两个字,代表着你的态度。

人生在世不可能变成和别人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关键是如何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尽善尽美。

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握有一手好牌,而在于如何把一副烂牌打得可圈可点。

把命运转成使命,化被动为主动,这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