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的情结

 江苏天行健 2022-02-22

  四十多年前,我高中毕业后去了农村,而我的大部分同学都留在了城里。

  刚去农村时,一下子从喧闹的城市跨进满眼是田野的乡村,冷静得有点让人窒息。别的同学各人都有自己留城的“理由”,而我孤身只影去战天斗地更感到一丝孤独得难熬。虽然,母亲每星期一封信让我感到家人并没有离我多远,亲情仍然在簇拥着我,但青年人的生活空间不能没有朋友的青春热线,第一次远离故乡,尤其是刚刚步出无忧无愁的校园生活,同学的音容笑貌仍是那样的清晰可见,下工回到宿舍,望着散发乡土气息的房间,愈发留恋起昔日的学生时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我终于拿起笔,完全抛弃了下农村前自己心理上的自卑,与昔日同窗开始了通信。

  有了每天的盼信,就有了每天的寄托,更扬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写信、寄信、盼信、读信,成了我那段农村生活中最令人难忘的一道风景,在信中,父母的关怀跃然纸上,在一张张信纸上,我们这群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女谈过去的十年同窗,写今日走上社会后的困惑,既有她们留城分配迟迟没着落的焦虑,更有我身在广阔天地里全身心的感受。信,使我们丰富了彼此的生活,更沟通了大家的心灵。同学们坐在一个教室里的时候,并不觉得相聚时是一种缘分,更没意识到拥有时应该珍惜,现在天各一方才深深感到学生时代建立的友谊是多么令人怀念。

  从信中,我尽情地感受着父母放飞我后那悠悠的思念,我知道了同学中有人成了工人,有人参了军,有人重返课堂,还有人仍在为“留城”证明奔忙。而通信多时,我一天竟收到了六封远方来信。冬日的早晨,外面飘着鹅毛大雪,白茫茫的田野令人感到宁静的乡村更寒冷,但在这样的时候,捧读带着亲人关怀、朋友友情的信笺,仿佛捧着一颗颗滚烫的心。是一封封家书伴我度过了身在乡村的一个个不眼之夜,是来自同窗的飞鸿为我展示了同龄人步出校门后不同的人生轨迹。

  一年后,我重返南京又一次跨进了课堂,虽然在新的环境里结交了许多新同学,但我仍对那段插队时的通信经历怀有美好的记忆,以至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仍不忘经常抽空提笔给我身在异地求学的同学寄上我的问候和祝愿。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只身在外,信是心灵的慰藉,更是奋发的动力。在今天,通信手段日趋多样化,大多数人再也不把写信当作首选的联络方式,而是更多地采取打电话、发传真、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上QQMSN、网上交流等来传递心声,这些方式虽然便捷,但它却代替不了那种写信的乐趣、盼信的焦虑、读信的喜悦,更没有那种夜深人静时,泡一杯清茶,灯下反复细细读着各种手写体的来信时领略到的文字的通俗或超逸。

  细细想来,写信真好,读信更是一种享受,但愿更多的人对信仍有一个不解的情结。

【坚持原创,感谢我们能够相遇。原创图文,欢迎关注、收藏和以分享链接的方式转发。谢绝未经授权转载、摘编、洗稿及其他方式变相引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