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讲的这味中药,经常下厨房的人一定知道它,日常生活中太常见,但它的作用特别强,很多人都不知道。
它就是被称为百药之长的——肉桂! 肉桂在厨房里常做香料使用,可以提味增香。但其实,肉桂也是一味功效出色的中药材,能疏通经络也能祛风除湿。- 炖肉的时候加入它可以起到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气胀的作用。
- 炒菜时把它的粉末加入菜中烹调,还可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在生活中,妙用肉桂还能缓解手脚冰凉、牙痛、心痛、痛经等等。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肉桂这一味中药材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看了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最开始是在《说文解字》中提及到,“桂”是百药之长,因为全身都具有药用价值,桂树的皮、枝、叶、花、果、根都能入药,其中,肉桂是植物肉桂树的干燥树皮,是一味功效众多、应用广泛的中药,深受人们喜爱。《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坚筋骨,通血脉,宜导百药,久服,神仙,不老。” 肉桂能够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为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要药,是治阳虚中寒的佳品。与附子、熟地、山茱萸等,肉桂可通过组方辨证论治由于肾阳不足的腰膝冷痛、夜尿频多等症状。肉桂取的是树身的近下之皮,所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药性:引火下行,引火归元。特别善于调治上热下寒的情况!很多人可能都听过引火归元,具体什么意思可能是一知半解。人的肾阳命门之火就像烧饭用的锅底下的火,火只有在锅底下慢慢地烧,锅里面的东西才能熟。如果锅底下的火烧出来了,就用火钳夹住,连柴带火,一起塞回灶里,这就是引火归元,让火回到它应该去的地方。 因为它守而不走,能够把温热之气直留在下焦,还能通络脉。比如引起中下焦寒凉,造成身体出现上热下寒,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到肉桂了。肉桂味辛性大热,热能制寒,辛能散,因其性味辛热,所以肉桂可祛风散寒。当吃到西瓜、芒果等寒凉性水果时,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的人,配一杯肉桂茶,可缓解不适。如气血虚弱,寒邪阻滞,气血流行不畅而生阴疽,出现手指发凉疼痛等情况,可用肉桂温通血脉。说了这么多肉桂的功效,接下来就要就到最重要的肉桂的日常应用了。相传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在抚琴吟唱《梧叶落》的时候,由于起早贪晚地练习,出现了咽喉肿痛、口干而渴的症状。于是用了大量清热解毒的药,虽然有所好转,但一停药就又复发了。后来找了一位名医诊治,这位名医见西施四肢不温,面色苍白、咽部溃疡,自述小便清长,于是立即处方肉桂一市斤。当西施家的侍人拿着处方到药店去抓药,店老板知道西施的病情,看了这则处方,对侍人说:“西施的咽喉肿痛溃烂,乃属火。火为热之极,乃大热之症。此病只能用清热泻火解毒类中草药。肉桂辛温甘热,如用之岂不是火上加油?”因此,拒绝把肉桂卖给西施的侍人。侍人如实将此情况告诉了西施。西施说:“此药店老板虽是好意,但我相信名医医术高明,当非戏言。眼下别无他法,先用少量试之。”于是,侍人去药店买回了一市斤肉桂。西施嚼了一小块肉桂,就感到香甜可口,嗓子舒服。嚼完了半斤肉桂后,西施咽部疼痛消失了,进食无碍。药店老板和西施对肉桂能治此病不解,特去请教名医。名医答曰:“西施之患,乃虚寒阴火之喉疾,非用引火归元之法不能治也。肉桂用于治喉间痈疮,属特殊情况。”这个故事不仅道出了肉桂可以引火归元,最重要的也是告诉我们,病症表现有多种,需要合理的辨证用药方可见效。看完了这个故事,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肉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吧!引起牙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是虚火牙痛,指虚火上炎引起的牙齿疼痛。具体表现为牙龈肿痛、淋巴肿痛,牙根钻心的疼,牙齿也不能碰。这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将虚火下引。肉桂的特性“引火归元”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有一个简易的方法,将肉桂打粉醋调敷于脚心,大家如果有这种虚火牙痛的情况,不妨试试。 很多老年人可能会时不时有心刺痛的症状,尤其是在冬天的晚上睡觉的时候。这多是因为老年人容易心阳不足,寒气凝滞、血脉不通,导致心脏刺痛,中医常说的胸痹正是这样。肉桂有助心阳,当心阳不足时,可以选择肉桂代饮茶:肉桂6克,干姜3克,甘草3克,开水泡茶代茶饮。上面我们说了,肉桂有助心阳,冬天咱们手脚冰凉的情况,用肉桂也可以改善。为什么这么说呢?双手冰凉,本质上多是心阳不足造成的,有的人脚冰凉,多是肾阳虚亏;有的人手脚都冰凉多是心阳肾阳都不足。肉桂具有温通血脉的作用,可壮心阳、肾阳,改善手脚冰凉。方法:将肉桂打粉,每天3克用黄酒送服即可。将肉桂煮水,加入红糖,喝完小腹都会温暖,对女生痛经有一定作用。经期时,如果量大需要暂停饮用,量小或正常可以少量饮用;肾阳虚,怕冷,手脚冰凉的人;后腰和膝盖经常冷痛的人;宫寒、痛经的女性朋友都适合。当然也要注意,阴虚火旺者不建议用肉桂。孕期以及哺乳期的妈妈最好不用肉桂。2、吃肉桂时最好能搭配一些滋阴的食材,中医在补阳有个很重要的观点,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如果光补阳,不搭配一些滋阴的食材,容易出现越吃身体越燥热的情况,所以中医在帮助阳虚的人调理体质时,也一定会考虑到补充津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