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陆乒乓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新用户6525yWoI 2022-02-23

安陆乒乓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胡日新

1971年,孝感地区青少年乒乓球在汉川集训 前排左起:某某某、 刘曙栋(有时写成刘树栋)、 钟卫东、 某某某;中排左起:某某某 、某某某 、赵丽达、 某某某 、某某某 、张美芳;后排左起:池熙立(有时写成池西立,或池西力,教练) 杨某某、 刘建平、 孙义柱 、某某某 、董云平 、罗胥福   供图:池熙立

       乒乓球运动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相传当时几位大学生将桌子当作场地,用木板将酒瓶塞像打网球一样在桌子上推来推去,故称之为“桌上网球”,这就是乒乓球的由来。

       这项活动随之传到美国。由于轻工业的发展,1869年纽约印刷工人海维特用赛璐珞制造了一批空心球,很受人们欢迎,这项运动在欧洲和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球改用了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球后,在桌子上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所以中国称之为乒乓球。

       1900年左右,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德安府汉东书院一大批学子被派往国外留学。从1900年至1904年,安陆先后有40多人被派往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地公费留学,还有部分学子选择自费留学。陈宽沆、史青留学比利时,分别在比利时白尔义陆军学院和白尔义工程学院深造;陈宽伟、张轸、陈家颖分别就读于法国机械学和日本同文书院;还有罗兆鸿、陈培后、耿伯钊、赵俨威、李兴、耿丹等人都官费或自费留学日本。留学期间,他们接触到了乒乓球,并把乒乓球运动带回了安陆。

图为刘建平在训练中   图片曾健提供

       他们学成回国后,有的到外省外县效力于国家,有的致力于安陆本地建设。他们在业余相聚时把两张八仙桌一并就开始活动,吸引了人们特别是少儿的围观和喜爱。当时他们的母校汉东书院(德安府中学堂),不仅有露天操场,还有雨雪天供学生活动的室内操场,这无疑为乒乓球运动提供了难得的场地。他们征得知府兼校长许炳恭的同意,把一张较大的会议桌抬到室内操场,以此桌作为乒乓球台带动学弟们打乒乓球。学生喜爱乒乓球,娱乐上瘾,回到家连门板也下下来用条凳一搁当乒乓球台。

       安陆城关人罗兆鸿和李心赴日留学回国后,罗兆鸿授法政举人,任安陆县教育局长,李心任安陆县立高等小学堂教授。安陆的乒乓球运动在省立十中(即汉东书院)和安陆县立高等小学堂得到广泛开展,同时在社会青年和少儿中传播。《安陆县教育志》记载:“(省立十中)学校除每年举办运动会外,还经常开展班与班之间的各类球赛,如篮球、乒乓球等。”随后国共内战频繁,特别是八年抗日战争,安陆的乒乓球运动基本停止,直到1946年,才开始逐渐恢复,但起色不大。

图为安陆代表队入场   曾健(左三)、江国干(左四)、刘建平(左五)  图片曾健提供

        乒乓球运动在安陆经历了创新和发展阶段。最先的打法是三分制,每人发一个球,谁先得三分谁胜。那时的球拍都是实木的,欧洲回国的留学生喜欢用圆形球拍,日本回国的留学生用的是长方形圆角球拍,有的还是梯形圆角球拍。没有球拍的找一块木板锯成大致形状也成了球拍。实木板打不出旋转球,但可以打出力度、角度和速度,因此发球力度、速度和角度至关重要。为了多发一个球,就要获取首发权,于是双方用铜钱约定好正反面,将铜钱抛于空中或在桌面上旋转,待铜钱停下后确定谁先发球。

乒乓球运动不仅民间喜爱,官方也喜欢 图为市领导乒乓球比赛现场   水易居拍摄于2008年4月

       1905年以前,安陆陈培后等一部分留学生是兴中会会员,陈宽沆等一部分留学生是华兴会会员,还有学机械、工程的是科学补习所会员。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安陆的多数留学生转入或参加了同盟会。1907年,同盟会一度分裂,各派领导人本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都想在推翻满清的统治中当上“皇帝”或将相王侯。在封建统治时期,谋权篡位是十恶不赦之首罪。德安府的留学生为了宣传推翻满清而不至于获罪,也为了让推翻满清的思想深入学生之心,获得后备力量,他们引导汉东书院的学弟们创造了乒乓球一种新的比赛方法“点将”。随后,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但军阀割据,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乒乓球点将的打法也就正儿堂皇地延续下来。

       点将的比赛方法是两轮或三轮。两轮的打法是:第一轮甲乙双方先出一个皇帝对垒,一球确定抢先点将权,赢者在待上场的球员中先点自己的大将,输者后点自己的大将;接着皇帝再比,分别点出自己的中将直至末将。第二轮是“篡位”,甲方的大将战乙方的皇帝,乙方的大将战甲方的皇帝。皇帝有3个球,大将只有一个球,皇帝胜大将一个球,大将即败下阵来。大将连胜皇帝3个球,即篡位成功。大将当上皇帝,点将比赛在新皇帝中重新开始。也有的打法是三轮:第一轮是皇帝点将;第二轮是双方大将对大将,中将对中将,末将对末将,依次进行,三球二胜;第三轮是胜出的大将战对方的皇帝,大将胜则篡位成功。乒乓球运动本来是没有政治色彩的,但在安陆一开始就融进了政治。点将这种打法在少儿中一直沿用到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开始才结束。

       20世纪60年代以前,安陆乒乓球比赛除了点将,第二种是6分制的打法。双方轮流各发两个球对打,先获6分者为胜。双方若战至5平,则轮流各发一球继续战斗,先获2分者为胜。第三种是11分制的打法,双方各发2个球对打,先获11分者为胜。双方若战至10平,则轮流各发一球继续战斗,先获2分者为胜。11分制的打法沿用到21分制的开始才结束。21分制的打法是双方轮换各发5个球对打,先获21分者为胜。双方若战至20平,则轮流各发一球继续战斗,先获2分者为胜。11分制和21分制两种打法往往是三打两胜或五打三胜。2011年9月,国际乒联又将21分制打法改为11分制打法,由5分轮换发球法,改为2分轮换发球法,由三打两胜改为五打三胜或七打四胜。

图为张波先生在打球   摄影:胡日新

       安陆的乒乓球运动最先在汉东书院的留学生和在籍生中流行,这些学生受到的国文教育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所以安陆乒乓球的专业用语也很有意思。发球时擦网称谓“奈球”,所谓“奈”就是无可奈何也,指对方发的球叫人无可奈何,无所适从,不能算数,需要重发。有的还规定“三奈一个球”,即对方发球时连发了3个擦网球就算失去1分。在对抗中如果出现擦边球,安陆称谓“欺子球”。“子”在安陆是对他人的尊称,也含有“你、您”的意思。明明是擦边赢了球,为了尊重对方,顾及对方的情绪,谦虚地表示:这不是我的球技,是老天爷给了我运气,这个球“欺子”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学生的健康状况,指示教育部长马叙伦:“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并强调“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1951年1月15日他再次致信马叙伦部长:“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2年,毛泽东同志又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平。民国时期学过乒乓球的孩子都长成了大人,安陆的乒乓球运动在成人中得以开展。1955年,武汉高中毕业的小青年李敬联、吴×恒分配到安陆县邮电局工作,他们是乒乓球运动爱好者。在他们的建议下,位于中山街的安陆邮电局请木工按尺寸制作了一副标准的乒乓球台。与此同时,位于三皇庙的工人俱乐部落实“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请木工制作了两副乒乓球台;位于中山街的文化馆也添置了一副乒乓球台。还有粮食局、商业局、安一中等单位和学校也先后添置了乒乓球台。当时活跃在乒坛的成年人主要有李敬联、吴×恒、王庆鹏、罗树理、陈××、陈文波、李强冉、潘赤雷、胡光琪、王昌春、雷厚泽等人。安陆少年儿童的乒乓球运动也在条凳搁的门板上,教室的课桌上慢慢恢复。

沈学渊近照   图片水易居截图自沈学渊的抖音

       1955年12月,根据孝感行署关于建立体育机构的决定,安陆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县政府院内。副县长马金禄兼体委主任;县人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海臣,宣传部长王长春,副部长陈文波兼体委副主任;各局局长兼体委委员;李积豫任县体委专职干部。从此,安陆各单位临时组队的乒乓球比赛全部使用国际乒乓球联合会规定的21分制。成人除练球时有的还用11分制外,3分制和6分制完全淘汰。少儿比赛也用21分制,练球娱乐时还保留有6分制和“点将”。

       1956年,孝感专署第二届运动会,安陆乒乓球夺团体第一名。1958年12月20日,安陆组团参加全省第二届运动会,安陆获乒乓球团体第四名。徐琳善获女子乒乓球单打第一名,吴秀英获女子乒乓球单打第四名。

        这一段时期,安陆乒乓球运动进入快速发展期。

        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男子单打冠军、女子单打冠军。国家队的成绩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安陆的乒乓球运动。

        安陆县体委干部李积豫在德安府儒学(今粮食局院内)组建了一个只有5人的少儿乒乓球队,取名为“萌芽队”。萌芽队队长周守惠,队员有池西立、陈光大、池平庆和周守四。这是安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乒乓球队。除了体委组织的萌芽队外,各个学校都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乒乓球训练。《安陆县志》记载:“1962至1965年,学校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生机勃勃……(城乡)各校建有乒乓球队。”

1962年2月,安陆市少年乒乓球队出席孝感专署比赛合影   前排左起:吴安民、池平庆、池熙立, 后排左起:皮绍珍、万俊文、李积豫(领队兼教练)  陆×× 。供图:池熙立

        同年,安陆参加孝感专区乒乓球赛,徐琳善获女子单打第一名。徐琳善、吴秀英获女子双打冠军。

        1963年,孝感地区组织小学生乒乓球赛,城关小学学生曹莹莹获女子单打第二名;同年,孝感地区乒乓球锦标赛,安陆夺3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湖北省组织乒乓球锦标赛,徐琳善夺女子单打第二名。

沈学渊(左)与本文作者胡日新2014年游开封合影

        20世纪60年代,沈学渊曾获全省中专学校比赛单打第八名。体委干部李积豫抽调到黄陂参加“四清”运动后,萌芽队有解散的可能。林业局沈学渊义务担当起萌芽队教练的任务,他在安陆训练出一批技术动作比较规范的球员,这之中有后来的万俊文、刘克俊、吴安民、池西立等高手。沈学渊对安陆乒乓球运动的训练功不可没。20世纪60年代初,池西立和刘克俊合作,获安陆青少年组男子双打第三名;沈学渊带着池西立,获安陆职工乒乓球赛男子双打第一名。池西立获得安陆体委颁发的国家三级乒乓球运动员证书。吴安民在汉川获得过孝感地区少儿组单打冠军。徐平获得过孝感地区中学生甲组男子单打冠军,李家容获得女子中学生甲组单打冠军;苏倩、易悠然获得过女子双打第三名。徐琳善的乒乓球一路打到湖北省少年女子冠军,又进入全国比赛八强。徐琳善落选国家队后,在安陆城关一小教体育,又和池西立一起带出来张发凡、吴小民等一批后起之秀。

1964年8月,出席孝感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安陆乒乓球代表队  前排左起:秦正芬 赵华静 李存秀 曹颖颖 李家容 杨先华 王梦玲 陈舜华 董身芳  后排左起:胡云莲(老师) 梁宗启 吴安民 池西立 徐平 孔凡涛 曾其强 万厚志 (老师) 张承浩(老师) 供图:池熙立 杨先华

       1964至1969年,国际形势紧张,西方国家在太平洋对我国部署半月形的包围圈,台湾叫嚣反攻大陆,苏联入侵我珍宝岛。国家备战备荒,强调“三线建设”,粮食工业部东方红粮机厂、纺织部五七棉纺厂、核工业部三〇九地质队等一批企业落户安陆,给安陆又增添了不少的乒乓球高手。

        20世纪60年代,安陆各单位之间,每周都有乒乓球友谊赛,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才中断。这些友谊赛,交流了感情,切磋了技术,提高了水平,锻炼了意志,发现了一批批人才。

        长江后浪推前浪。徐琳善、彭启龙、沈学渊、池熙立、吴秀英等是一波高手;万俊文、刘克俊、徐平、吴安民等又是一波高手;张发凡、吴小民、刘曙栋、刘建平、刘珊兰、魏小平、江国干、郭中原等是推动前浪的再波高手。这一批批高手几十年来一直雄踞于安陆乒坛,长盛不衰。在这一浪一浪的推动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安陆的乒乓球运动进入鼎盛时期。

1968年春,安陆县体委组织到8199部队、应山县、大悟县比赛和表演  领队:雷厚泽  前排左起:黄和平 雷祖红 后排左起:池熙立 梁宗启  供图:池熙立

        之后又陷入低迷与徘徊阶段。

        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后,安陆的体育运动以军事训练为主,篮球热和足球热以及负重长跑时兴起来。乒乓球运动进入低迷状态,由安陆县体育单位组织的友谊交流赛基本停止,但各单位内部的乒乓球爱好者从来没有放弃活动,只要有机会就会挥上几拍。一旦有大型赛事,这些乒乓球高手能够召之即来,临时组队,代表安陆,出兵征战。

       1971年考感地区组织少年乒乓球赛,安陆县教育局组队参加比赛,安一中教师罗胥福领队,池西立担任教练。男队员甲组有刘建平,孙义柱,江某某,董云平,乙组有钟卫冬,杨明,古雪,刘曙栋。女队员有张美芳和其她几人。钟卫冬因独胜汉川队三个队员,入选孝感地区乒乓球队,参加了当年湖北省少年乒乓球赛。

       1979年池熙立,刘曙栋,郭中原,刘德宝,朱健,参加了在黄陂举行的孝感地区职工乒乓球赛。获团体赛第五名。

      《安陆文化体育新闻志》记载,1971年至1979年安陆组队参加孝感地区级及以上级别的球类比赛,足球赛4次;篮球赛2次;乒乓球赛没有记载。1980至1989年安陆组队参加孝感地区级及以上级别的球类比赛,足球赛17次;篮球赛2次;乒乓球赛0次。安陆体育部门组织乒乓球赛事没有记载。

1976年,孝感地区少年乒乓球赛安陆队 前排左起:林俊 吴小民 徐奶祥 朱见 张发凡 秦正泉 匡义;后排左起:池熙立(老师) 文萍 魏小平 某某某 吴小凡 徐文珠 陆某某 徐琳善(老师) 供图:池熙立

       1979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安陆县总工会承担了安陆乒乓球运动的组织和赛事任务。同年,池西立,刘克俊,万俊文组成城关镇代表队参加比赛,获男子团体赛冠军。1987年,总工会组织乒乓球赛,教育局获男女团子冠军;商业局获男子团体赛亚军;池西立获男子单打冠军;张发凡获男子单打亚军。

1979年11月,孝感地区职工乒乓球赛在黄陂举办。安陆县仅出男队,参赛队员合影。前排左为刘树栋    图片刘树栋提供

       从1980年到1989年,安陆总工会几乎是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职工乒乓球比赛。工会人手不够,特聘请印刷厂退休干部黄锡印为总筹划。黄锡印安排池熙立编排秩序册,胡日新等七八个人为裁判员。这些人基本上是尽义务为安陆乒坛服务,工会视情况给予极少量的酬劳。

左为黄锡印,右为童大幼   水易居摄于2008年

      1990年以后,市场商业化。总工会难以发放黄锡印的退休补差和其他服务人员的赛事津贴,由工会组织的乒乓球比赛处于半休眠状态。90年代中期,王小丽在新大街租赁百纺公司二楼率先开设商业化乒乓球馆,接着转手张发凡,继而由张发凡转手杨涛,杨涛后来又转手他人。与此前后,铁路个人江国干租赁总工会四楼开商业化乒乓球馆;胡日新租赁太白广场北侧金必元的住宅二楼开商业化球馆;吴小民租赁内衣厂三楼开馆……由于租赁和日常水电等费用太高,个体球馆入不敷出,大多数倒闭,球友们只有自找交流场所。

安陆县乒乓球赛女子团体冠军  左起:余祥秀 赵珊 张诚义  供图 胡日新

        乒乓球运动太受民众喜爱。2000年10月,孝感地区组织第一届全运会,安陆临时组队由胡光琪带队参加老年人乒乓球赛。赛后,老年体育协会主席找胡光琪商量,一定要把安陆市老年人乒乓球协会建起来,并把建老年人乒乓球协会的重担放在了胡光琪肩上。

左一胡光琪,左三曹明高,左四胡奠基

        2000年12月28日,安陆市老年人乒乓球协会诞生。在老年人乒乓球协会的示范下,另一个以中年人为主的乒乓球协会也建立起来,不久并入了老年人协会,有人把协会称为“中老年人乒乓球协会”。2015年,安陆市老年人乒乓球协会在部分乡镇建立了乒乓球分会。烟店分会2人,陈店分会1人,接管分会3人,巡店分会5人,南城分会4人,洑水分会4人,赵棚分会4人,雷公分会4人,李店分会5人,孛畈分会4人,辛榨分会2人,木梓分会1人。

安陆市乒乓球协会成立暨选举领导成员会议

       安陆市老年人乒乓球协会振兴了安陆市的乒乓球运动,协会会员遍布城乡,鼎盛时期会员达200多人。

安陆市老年人乒乓球协会会员证

       2000年起,老年乒乓球协会每年重阳节前后组织一次乒乓球比赛,另外遇盛大纪念日也举行友谊赛。还经常参加外地的乒乓球赛事和地市级组织的运动会。2001年至2021年,老年乒乓球协会参加各级组织的赛事和组织赛事活动48次。主要赞助单位有安陆市劳动保险局、安陆市委组织部、安陆市房地产局、安陆市统计局、安陆市林业局、湖北省安陆经济开发区、安陆市科技局、安陆市地税局、安陆市发改局、安陆市总工会、安陆市人民法院、安陆市农机局、安陆市老干部局和企业爱仕达有限公司、德安置业有限公司、禾丰米业集团、爱雅口腔医院、养乃世家安陆店、名枫集团、毛铺酒业。

2019.09   摄影:胡日新

        为了促进老年人乒乓球协会的工作,2013年5月,个人企业家仰光金、仰小林赞助了乒乓球赛事。2014年,乒乓球室铺设了红色橡胶地毯,防止老年人运动摔伤;2019年和2000年,企业家王双喜、彭修忠为乒乓球室安装柜式空调和壁挂空调,缓解夏季锻炼的炎热;养乃世家安陆店先后为乒乓球协会象棋室捐赠象棋桌5张,靠背椅10张,折叠椅28张,办公桌2张,供乒乓球队员运动轮换休息,下下象棋,劳逸结合;程增海先生向协会捐赠乒乓球台4副,替换原有的旧设备。这些企业家和乒乓球爱好者除了向老年乒乓球协会捐赠和更新设备外,他们还出资帮助协会筹办乒乓球比赛,解决球员福利。

2013年10月第十三届中老年人乒乓球赛   供图:张中清

       2004年7月,根据湖北省体委关于第五次对体育场地调查的要求,安陆对全市体育场地进行了一次统计,其中乒乓球场22个,乒乓球房3个。

明守丽在洱海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胜旧人。老年人乒乓球协会考虑到培育新一代的乒乓球名将,他们把训练场地进行合理安排,上午以中老年人组为主开展活动;星期六星期天下午或约定某下午时间,场地可供少儿乒乓球训练;晚上则以中青年组开展训练。人们都在期望着,期望安陆的乒乓球运动再创辉煌!

      2021年11月23日,安陆市乒乓球协会正式成立,选举产生了协会领导班子。安陆的乒乓球运动,在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后一定会有更光明的明天。

2021.10.01中老年乒乓球赛  摄影:胡日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