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在千年的词章里

 一叶知秋9818 2022-02-23

夜读,在千年的词章里

文/梓楹

春夜,天寒地冻,只好窝在家里看书,拿起一本放于案头的宋词,仔细阅读,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宋词。

如果说盛唐表现出雄壮豪迈,气象万千,金戈铁马的强者之态;那么宋代则展现出闲适淡雅,宁静飘逸,绵软细腻的柔弱之姿,一直给人以积贫积弱的印象。

然而这并非历史的全部。事实上,赵宋国祚绵延三百余年,虽战乱不断,家国沉浮,但却是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最富裕的朝代。

在深厚的物质财富和文化底蕴之上,无论诗词歌赋,还是字画瓷器,神韵形态都达到历史巅峰。论及生活的雅致和审美的品位,甚至千年之后也难望其项背。

现代生活节奏是如此之快,流于行色匆匆。但我们不应一直“烽火扬州路”,只惦记“西北望,射天狼”。也应放慢步履,体会“风箫声动,玉壶光转”的烂漫时光,从宋人那里,汲取雅致生活的智慧。

宋代,如今已不再只是朝代的名称,而演变成了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美学符号。“穠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霑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不由令人感叹,一个帝王竟对美有着如此细腻的体悟。

宋历代君王都崇尚文治。成熟的哲学思想,赋予宋代美学以强烈的人文精神,和至纯至雅的独特风貌,成就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文化之源。下面就从形而上的诗词歌赋、山水书法过渡到形而下的器具用度生活四艺,带你真正领略宋代领先千年的极致审美和雅致生活。

宋代借三百年昌运盛世,文人雅士烟云供养,或隐居山林,或旷游自然,将对自然的感悟融入禅意生活和文学创作之中。

宋朝的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

春夜,读着词章,字字句句,泌人心脾。捧出这部宝典,我能感觉到它的份量,刻写历史,它刀刀见血;鞭笞黑暗,它字字带泪;思索人生,它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含英咀华,我们也能体味到它的博大。

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是千里茑啼的锦绣江山卷,也是宫庭王朝的血雨腥风图;它的大漠孤烟,它的塞外鼓角,它的金风玉露,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界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如果说唐代鼎盛的背景下,诗歌充满了青春、自由而欢乐的氛围。那么及至两宋,时代精神不在于建功立业,而在于现世人生,不强调世间万物,独在意个人心境,清雅的宋词随之兴盛。

最早的词是文人写给歌伎传唱的曲子,后来就形成长短不齐的固定句式,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述,表达复杂的心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是什么?就是真景物和真感情。很多流传千古的好词,都是借助其它事物,委婉含蓄地传递情感,体现了某种胸怀和心境。

例如诗人韦庄,擅借美人来表达情感,通过写美人思离别,以此来哀悼唐朝的灭亡。辛弃疾则好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个人志向。比如,不直白地说要收复失地,而是十分巧妙地用“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这样的词句来表达。

无论是盛唐之音,还是宋词之意,其实都是在传递一种胸怀、思想和心境。这正体现了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如果说,境界的高低决定了词的格调,那么从唐诗到宋词审美趣味的变化,就可见时代背景在诗词歌赋上的烙印。它分明是一幅朦胧而空灵的水墨丹青,它又是一首清丽而委婉的江南丝竹,以哀而不伤的浅吟低唱,赞美自然,歌唱爱情,感叹人生。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是千百年来华夏文化的巅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