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条胡同不光名人众多 还是中国第一所外语学校的所在地

 京爷说事儿 2022-02-23

东堂子胡同位于东城区建国门地区,是东单北大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六条胡同,全长700多米,历史近800年,也算是京城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

明代,称“堂子胡同”,源于旧时苏沪方言称妓院为“堂子”,胡同的命名大概与当年胡同中的妓院有关。到了清代因与“金鱼胡同”北边的“堂子胡同”重名,遂将此“堂子胡同”改称“东堂子胡同”,彼“堂子胡同”改称“西堂子胡同”。
曾经在这条胡同里居住过的名人众多,有清朝的权臣鳌拜、大学士赛尚阿、中国现代医学的先驱伍连德、北大校长蔡元培、文学大师沈从文、妇科专家林巧稚等。
名人多,故事自然就多。

东堂子胡同49号——铁钱公所、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铁钱公所原来是清初权臣鳌拜、清末一等超勇公、大学士赛尚阿的府邸。由于赛尚阿镇压太平天国不利,咸丰皇帝将他治罪,府邸收回。当时太平天国占据南方半壁江山,云南的滇钱运不到北京,清政府只好以铁当铜,改铸铁钱。于是,赛尚阿的府邸就变成了铁钱公所。
据清宫档案记载:清廷视总理衙门为军国要地,为了保证国家机密不被泄露,筹建总理衙门时,曾一度在紫禁城内选址。由于考虑到署内的外事往来频繁,让外国人出入于宫禁之地,显然不合体统,后决定选址在离紫禁城不远的东堂子胡同,由皇帝派出军机章京到总理衙门兼职,往返于军机处与东堂子胡同之间,定期将机密文件转送宫中。

此后,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在东堂子胡同49号的铁钱公所旧址内成立了。当年成立总理衙门十分仓促,除了将大门略加修整外,其余的都因陋就简,只是稍作整理,略显破旧。

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在。

1901年清政府实施宪政改革,总理衙门就改称外务部了,而且名列朝廷六部之首,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

49号院的西半部分是当年大臣们与外国使节社交活动的场所。

东半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的教学场所。目前是公安部信访接待室。

东堂子胡同4、6号——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故居

伍连德这个名字,北京人可能不太熟悉,可哈尔滨人却太熟悉了。1910年冬,西伯利亚发生肺鼠疫,经中东铁路传入哈尔滨,祸延整个东北,死了6万多人。

危难时刻,出生于马来西亚,获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土,时任天津北洋陆军医学校帮办的伍连德,被委任为东北防疫总医官。他深入疫区,采取断绝交通、隔离疫区、收容染疫者、火化疫尸等手段,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大鼠疫,荣获“鼠疫斗士”的称号。清朝廷还特地赏赐他“医科进士”的称号。

这就是伍连德博士当年居住的小洋楼儿。


东堂子胡同75号——蔡元培旧居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为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赴德国留学。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

1927年,任国民党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东堂子胡同75号在胡同西段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建筑面积为368平方米。现在的街门是利用一间倒座南房后改的。蔡元培先生从1917年到1920年租住于此。

1940年3月,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病逝后,周恩来敬献了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东堂子胡同10号——林巧稚挂牌行医处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平协和医院被日本人占领,林巧稚和同事们被遣散。于是,李巧稚女士就在这个院子里挂牌行医,牌子上刻着“医学博士林巧稚医师妇产科”的字样

现在的院子已是杂乱不堪,好像是要拆迁腾退,到处是垃圾和住户的旧物。

        42年后,1983年4月22日中午,林巧稚仿佛进入了长长梦乡,平静地走了。她的骨灰后来撒在故乡鼓浪屿的海面上……

林巧稚逝世后,人们这样赞誉她——

终生未婚,却拥有最丰盛的爱;
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
她是东西方文化交融陶冶出的杰出女性;
她是母亲和婴儿的守护神!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