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怡亲王给女儿的陪嫁 了解车郡王府的前世今生

 京爷说事儿 2022-02-23

车郡王府位于东四三条35号。
郡王府是北京清代蒙古王府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等级较高,是研究清代王公府邸建筑规制、建筑特色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车郡王即车林巴布(成吉思汗第二十九世孙),是喀尔喀蒙古(即当时的外蒙古)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袭王。札萨克是蒙古族部落首领,多罗郡王是清廷的爵位。车林巴布一身二任,在清朝是少有的。
胡同中段路北的35号,则是清代多罗郡王在北京的府邸。当年清廷为了团结蒙古这一部族的人,与之频繁联姻。据统计,终清一世共有586次通婚,这其中从清廷嫁出去的皇女或其他宗亲的“格格”就有430名。康熙就把自己的第六女嫁给了部族的第三代汗王敦多布多尔济。
康熙之后,雍正皇帝再次与土谢图汗部联姻。雍正将自己的养女和硕和惠公主嫁给了土谢图汗部族的多尔济塞布腾,和硕和惠公主的生父是怡亲王允祥,为此怡亲王特将王府北侧的一所宅院作为陪嫁赠予了女儿和惠公主,这座宅院便是今天的车王府。没想到的是,多尔济塞布腾与和惠公主均早逝,他们的孩子桑斋多尔济(成吉思汗第二十四世)便被乾隆皇帝敕令在内廷教养,并封给他喀尔喀扎萨克郡王爵位,桑斋多尔济在北京的居住地,便是他姥爷怡亲王赠予的那座宅院,从此这一支族人便在北京落地生根。一直到清末,爵位传到了车林巴布,这座蒙古王府就被称为“车王府”

在35号门口,遇到一位很健谈的刘姓老大爷,老人83岁了,在院里住了40多年。老人说,这院子的产权国管局的,老住户都是文化部的。这个院子有270年了,是个四进的四合院,最后一进院子的门是开在东四四条的,也就是说这个院子跨着两条胡同,可见当初的规模。
车郡王府为广亮大门,卷棚顶。门外有八字影壁(东侧的影壁墙是前几年盖车库时拆掉的,可惜了)。据老人家讲,当年院门对面有照壁,大门以里有影壁,而且门前是五级台阶,两侧还有上马石,相当气派。

门道内有一对儿雕刻精美的抱鼓型门墩,鼓面上雕有喜鹊登梅和宝相花图案,由于年代久远,门墩整体已有些风化和损毁。

四个门簪上均刻有莲花图案,只是走马板上光秃秃的,看不出昔日的彩绘痕迹。
跟老大爷的闲聊中得知,老人原来曾在西单居住过,跟我还算半个街坊,于是老人很热情的把我让进院子里,说带我参观一下这所四进的院子
据老人介绍,车王府原有房屋100余间,严整舒适,高大厚重,出廊带厦。从一进院的垂花门起,都以游廊贯通。进入府门,有倒座房13间(其中大门占一间)。

第一进院子的垂花门为一殿一卷式,檐枋、雀替、垂莲柱、垂珠等部件纹饰精美,木头虽已干透并开裂,当仍能彰显出岁月的沧桑。
垂花门两侧的箱型门墩,保存完好,图案为鱼化龙,雕刻精美清晰。
穿过垂花门进入第二进院落,有正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其间有抄手游廊相连。老人现在住的就是这院的正房,他骄傲的告诉我:“我现在住的房子屋顶上的天花彩绘保存的特好,电视台和报社都录过像,200多年没修补过,特别清晰,画的是五爪龙,级别相当高”
老人为了保护屋顶的这些彩绘,自己以身作则从不在屋里吸烟。
刘大爷屋里的天花木格吊顶彩绘,配以龙的图案,极尽精美,尽展昔日的尊贵。

二进院的东厢房是坡顶,其他的房顶为筒瓦顶。据老人讲,东厢房原来住过周总理的德语翻译,后来搬走了。

四进院子都有游廊连接,沿着游廊可进入第三进院。只不过当初用来遮风避雨的游廊,现在已经搭满了临时性的小房儿。

游廊曲曲折折,两侧堆满了各家的杂物,就连房顶的椽木上都挂了许多塑料袋。下面只剩下一条窄窄的过道,供人通行。

第三进院落空间最大,正房为五间,两侧各有耳房两间,厢房也是三间。

三进院的南房与老人的房子是连在一起的,为勾连搭式结构。
正房檐下还能看出一些彩绘的痕迹。
'’这些彩绘是两年前修补过的,现在的工艺和质量都不行,才两年的时间就都脱落了,哎”!老人边说边摇着头,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第四进院落的后罩房已经不是原来的建筑。老人说,这院还有个东跨院,过去是王府的花园,现在都盖上楼了!

参观了一大圈儿,总感觉这座车王府的规制似乎有点低,不像个王府的样子,但转念一想,这里本来就是从一座怡亲王府附属宅院改建而成的,它肯定会跟清代所规定的郡王府规制有很大差距的。
如今的车郡王府早已沦落为大杂院,但四进院子的规模还在,只是私搭乱建严重,院子显得越来越拥挤,随之带来的消防隐患也很多。
希望有关部门能引起重视,早日腾退或加以保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