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触摸300多年前的拴马环,有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沉重感……

 京爷说事儿 2022-02-23
新街口南大街路东有条正觉胡同形成于明代,呈东西走向,东边到棉花胡同。明代称正觉寺胡同,因明代古刹正觉寺得名,1965年更名正觉胡同至今。

正觉禅寺旧址
据载,北京有两个正觉寺,一个在圆明园里,一个在新街口附近,位于正觉胡同中间的甲9号是正觉寺的旧址。据《日下旧闻考》载:"正觉寺在正觉寺胡同,有碑二,一为成化四年翰林院修撰陈鉴撰,一为嘉靖元年通政司参议顾经撰。"
又载:"陈鉴正觉寺碑略:御马监太监韩凉赐宅一所,在宛平县发祥坊,施于善人郑道明,于成化三年春创建佛殿、天王伽蓝殿、僧房三十余间,菜园果树数百株,义井二。韩凉奏闻,勅赐正觉禅寺,成化四年立。"
寺院在胡同中部,现已荒废,但仍旧保留了主殿,依稀传递着已经远去的气息。民国时期,寺内曾开办私塾小学,当年住在附近小杨家胡同的老舍先生曾在此就读
我去探访时发现,寺院旧址的东院和后院还有些民居,后院是当年正觉寺僧人居住的地方,房屋比正殿矮了许多,院内环境还算干净整洁,只是主殿已经改成“正觉文化中心”了。
从门道内1999年的管理规定可以看出,这里应该是由北京市电讯工具厂在占用。
明代四合院
胡同的东头路北的5号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四合院,五级台阶之上是座漂亮的如意门
门簪上书“诚实”二字,门楼上方有三层精美砖雕。过去北京的王公贵族的宅门,由于受严格的规制所限,一般不加过于繁复的雕饰。如意门的砖雕装饰则较多,在这种宅门里住的大多是富人商贾,他们虽然不在朝廷为官,但他们喜爱官式砖雕风格,门头砖雕装饰图案以富贵长寿居多,为炫耀富有,通常不惜金钱装点门面。
讲究的如意门会在门头雕饰精美图案,题材有富贵牡丹、梅兰竹菊、福禄寿喜、玩器博古、文房四宝、暗八仙等,随主人的志趣爱好而不同。
如意门门前的素面门墩儿也是不多见的。方型门墩代表主人家应该是读书人或是买卖人,门墩采用的是书箱或钱箱的形状。
据说,5号院曾为北京市文物古建队办公用房,后为泰国诗蓬通公主的住所

寻找拴马环
5号院的倒座墙上还保留着3个方形的石洞拴马环,位置就在院门的东西两侧,东侧有1个,西侧有2个。这3个拴马环在北京非常少见,它们距今已有300多年了,保存完好。
说实话,这些拴马环太隐蔽了,不仔细找,往往就擦肩而过,即便有人注意到了,因不知它的名称和作用,也仅仅是看一眼而已。因为这些拴马环是“门洞式”,一般设在门楼左右临街的“倒座”房外墙上,距地面高170公分左右,在每两间房之间的柱子上,有一个方形洞,内露木柱,木柱上安一个圆形铁环,专供拴马系绳用。

拴马环长有12公分,高度有20公分,铁环直径约5公分。四周用青砖嵌外框,里面是整块的青石,铁环上方的青石雕刻成三角状,并带有花纹。

这几个拴马环已废弃多年,其方洞石雕完整精美,铁环依然牢牢的固定在立柱上,露出斑驳的锈痕,门洞中残存着一层厚厚的浮土,虽历经3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实为难得。

这个拴马环有一半被压在了空调主机下面。除正觉胡同的拴马环以外,在交道口花梗胡同的一座明代老宅的墙上还有三个拴马环,真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引起重视,对这些遗存附上说明,加以保护。
触摸着300多年前的拴马环,内心有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沉重感……
其实,在咱北京的许多胡同里,还残存着不少带有老北京文化气息的物件,只要你去细心寻找,就会有新的发现。

胡同掠影
北京的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更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



感谢您抽出

.

.

来阅读本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