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里也有个军机处——霁清轩

 京爷说事儿 2022-02-23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由雍正皇帝创立,主要职能是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的设立,是清王朝对中央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变革。紫禁城中的军机处位于乾清门的西侧,对面还有军机章京的值房。而颐和园、避暑山庄等作为乾隆、嘉庆乃至后来的光绪等皇帝避暑消夏和休闲理政的行宫,自然也离不开军机处这一枢纽机构,从而每时每刻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那么,颐和园中的军机处在哪里呢?它就位于颐和园东北部霁清轩里面,是谐趣园北边的一个隐蔽的庭院与谐趣园一样,均为颐和园里的园中之园。建园之初谐趣园与霁清轩本为一体,是乾隆皇帝下旨仿照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而建,因此所以被称为惠山园。
1811年,嘉庆帝对惠山园进行了改扩建,增加部分围墙及建筑。那时,嘉庆皇帝有时要在谐趣园涵远堂临政,军机大臣就从清漪园(今颐和园)的东北门进入霁清轩等候,因此就在东部添建了军机处。1860年,英法联军将清漪园焚毁,谐趣园、霁清轩同罹劫难,霁清轩院落也只残留了部分建筑。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在清漪园遗址上复建颐和园,重建了谐趣园和霁清轩,其建筑形式大体保留至今。据说,慈禧喜欢吃奶制点心,故在霁清轩的东南角添建了一处“酪膳房”。

霁清轩院落布局紧凑,小巧而静谧。现入口坐北朝南,是一座精美的垂花门。垂花门高3.26米,面积25.2平方米。为一殿一卷悬山式顶,灰色筒瓦。门前有抱鼓型门墩两个(疑似近年添置的)。砖砌台基,青石垂带台阶。门的两侧连接有对称的弧形院墙。
垂花门明造天花,苏式彩画。前檐南面有穿带式板门,门上有两个门簪。

穿过垂花门就是正殿霁清轩。院中安放一满雕露陈座,应为清代遗物。

霁清轩面阔3间,四周出廊,灰瓦卷棚歇山式屋顶,高3.58米,建筑面积114.2平方米。殿前砖砌台基,青石垂带台阶。
檐、柱上彩绘为绿底儿藤萝花。青石圆鼓镜柱础。前檐明间装修四扇隔扇,五福捧寿裙板,中间是玻璃门。檐柱间有倒挂媚子。
后檐明间与西次间为支摘窗,东次间为砖墙。霁清轩正殿东有29间转角爬山廊,与两侧建筑和前后廊相连。
这座殿宇的作用跟仁寿殿、北海公园的快雪堂是一样的,采取的是先抑后扬”的造景手法,起到障景作用,也就是说,从门口望去是看不到殿后的园林景色的。
转到霁清轩背后,地势陡然下降,山石奇峡、流水潺潺、松柏林立,眼界豁然开阔,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这种先抑后扬,先藏后露的手法,在颐和园中多见,它是中国造园艺术中的一种常用的手法。

霁清轩向西,沿游廊可达西殿清琴峡。殿宇坐西朝东,面阔3间,硬山顶。上悬匾额为慈禧御笔。

清琴峡对面假山上是一座四方亭梁柱楹角为绿色在清漪园时期,此亭为八方重檐式,光绪年间重建时,才改为四角攒尖顶,牡丹图案井字天花,苏式彩绘。
亭子建筑面积为28.09平方米,高3.48米。前檐南侧檐柱间有坐凳,金柱间为落地罩,卷草裙板。倒挂嵋子为卷草式花窗,间柱下有四个垂柱。青石阶条石台基,四周堆砌巨石。
此亭高居山石之上,四周有几株古松,可以远眺田园景色,俯听溪流清韵,是园中一处极佳的观景场所。

霁清轩的北面有十间爬山廊,廊间有座重檐八角攒尖亭
穿过八角亭来到就是其霁清轩的东北角,有两扇穿带式大门,这就是颐和园的东北门(但常年不开)。门南侧有二间硬山顶北房,还有三间硬山顶东北房。

东跨院东侧有座灰瓦卷棚硬山顶的房子,面阔三间,这里就是清代的著名的军机处所在地。
隔窗望去,室内恢复了清末时军机处的值房场景(基本陈设与紫禁城的军机处相似),南墙上悬挂着“宣威荡寇”匾额,据说是当年同治皇帝御笔。


军机处的对面有个小院儿,白色的墙面上挂着“酪膳房”的牌子。
进入小院,南、北各有三间硬山顶建筑,这里就是清代的酪膳房所在地。
房子里摆放着一张塌、三口炉灶和一个大水缸、砧板等家具和灶具,架子上摆满了盆盆罐罐,估计也是按清代时的旧样陈列的。

霁清轩景色集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