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 培养适应力的核心是提高心理耐受度

 长沙7喜 2022-02-23
Image

家长,你好!

欢迎来到“中国好家长”系列课程。

我们本期学习的专题是《适应力》,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3讲,内容是“提高适应力的核心是提高心理耐受度”。

Image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心理耐受度指的是什么?所谓的心理耐受度,就是忍受不舒服的感觉的能力。就好像一根橡皮筋,有的橡皮筋天生就是柔韧度比较好,韧性比较强的,再大的挫折也不能把它弄断,而还有些橡皮筋确实非常脆弱和僵硬的,稍稍一折就好像要被折断了。那么,好像看起来,橡皮筋的柔韧度是天生的,固有的,没办法改变的。但是好消息是,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天生是比较胆小和脆弱的,或者你希望你的孩子变得更加的有韧性。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非常多可以帮助孩子的改变。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帮助孩子提高ta的心理耐受度,让孩子的橡皮筋变得坚韧又柔软!

我们先来听一个我的一位学生的故事。这位女生算是我一个非常特别的个案了,因为她是我们校长转介过来的,说真的工作这么久,还从来没有被校长介绍过“生意”呢。我有些忐忑地询问了一下原因,后来才知道这位学生因为发动父母,反复投诉学校而“出名”,从学院领导到校领导,几乎每一位有关的领导,都处理过她的投诉和声泪俱下的抱怨。

这位学生投诉的原因是她觉得学校的考试太难了,虽然她已经花掉了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上,依然有两门课挂科了,这导致她即将面临着大四了,还要被退学的风险。我听了她的故事,一方面觉得有些残忍,可另一方面也知道,规则就是规则,没有通过考试而出局,似乎也应该是每个人都要承担的代价。

后来,我花了半年的时间跟这位同学做心理咨询工作,也一点点的更了解她。先跟大家说故事的结局吧,很遗憾,这位学生并没有顺利毕业,但是这并不是我最担心的部分,我最担心的是直到咨询不得不因为她的毕业而结束的时候,她却依然秉持着一个坚定不移的观点,那就是:没有大学毕业证书,我这辈子就毁了。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一直在跟她的这种的观念做斗争,我们的工作进进退退,反反复复。有时候她会突然想通了,觉得自己没有毕业也有些别的傍身的技能,譬如说编程啊,流利的英文水平啊;但是又有些时候,她就会再次陷入到自我责备的漩涡中,认为拿不到毕业证是无法想象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拿不到大学毕业证,这辈子就毁了”,这样的观念,我想知道各位听众朋友们有多少认同和不认同呢。说回我的这位学生,现实是她就是没有拿到毕业证,那么对于她来说,有多笃信这个观念,她未来的人生就有多危险。这一点都不难理解:你越遵循着所谓“成功人士”的路径,就越可能在真实的充满变数的人生情境中遭遇打击、迷茫、心理危机以及低自我价值感。

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把自己变得柔软和灵活,提高耐受性,就像橡皮泥一样,随时可以调整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与周围环境更契合的形状,也可以说是对内的自我适应。

那具体怎么做呢?最重要的,那就是陪伴孩子面对真实以及不适感。让我们先来拆解下这招,真实和不适感就是说,当孩子进入到一个新的情境中,这个情境可能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是Ta过去从未经历过的失败的感受,也包括对于变化的心理抗拒。当孩子遇到以上的情况,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伴。

首先需要做的是深深的理解。那为什么说是深深的理解呢,难道还有浅浅的理解嘛?我举个例子给,比如说当你的孩子面临着小升初,第一天上学的时候,Ta带着点小兴奋也带着点不安,不知道新的同学会怎么样?新的学校环境喜欢吗?结果,一天下来,果然对于适应新的环境,Ta带着些挫败和疲惫的感觉,当你看到孩子表现出低落的情绪的时候,我相信各位家长朋友们肯定会安慰孩子,并表示对孩子的理解。但是你的理解如果只是口头上说说的:妈妈理解你,或者爸爸理解你。这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能够做到说出“理解“二字,而不是教育孩子要多跟小朋友接触,要主动,要积极一点。

我想有些家长也可能在心里嘀咕,难道这时候这么教育孩子不对吗?恐怕是不行的,原因我等一下再回来讲。现在先聊聊,哪怕我们已经做到了对孩子的理解,依然是我前面所说的“浅浅的理解“。因为请各位家长朋友们好好想一想,你是真的理解孩子在新环境中的不适感,还是说这只是作为家长,条件反射一样的反应呢?我想说,如果你只是表面上表达的理解的时候,孩子也会接收到你”浅层次“的信号,那么所谓的理解就大打折扣了。

那么,什么是深深的理解呢,深深的理解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请你在想要回应孩子之前,先花一分钟的时间,你可以闭上眼睛,发挥自己强大的想象力,想象如果你是一个十几岁的小朋友,到了一个满是陌生的环境,周围的人貌似也不是那么友好,请你直观的感受一下,你的身体有没有什么反应,你不会感到肩膀有点坚硬,或者呼吸有些急躁不平, 再或者脑袋有点紧绷绷的,你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会不会感受到紧张、难过、孤单感或者单纯的感觉到不爽。这时候,你再次回到刚才孩子跟你讲的情境中,然后观察你对于孩子处境的理解,对此有什么不同。做到这一步,恭喜你,你就更靠近孩子一些。我相信你一定会除了那句”我理解你“,会对ta在新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ta的感觉是什么,ta的心情怎么样,会自然的多出更多的好奇和关心,这样,你就真正的做到了对孩子”深深的理解“。

好了,现在我们说回前面遗留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教育孩子要乐观强大起来面对困难呢?这是因为当我们说出所谓“正确的道理“的时候,我们就站在了大人的立场上,站在了”我懂得比你多“,”我才知道怎么做“的跟孩子对立的立场上,这样孩子只能把自己的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反应藏起来,就好像把伤口盖住而不去处理它一样,伤口就只会发炎溃烂,无法愈合。

提高心理耐受度,这看起来最简单的一招,就好像武林秘籍的心法一样,是所有招数的灵魂。如果想让孩子变得乐观有适应能力,我们就必须陪伴孩子和Ta 不舒服的感觉呆在一起,你要知道父母此刻的陪伴,对于孩子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

适应力没有通用的法则,也没有通用的成功方法和路径,而其中最核心的办法就是陪伴孩子一起面对真实,从而提高心理耐受度。

下一讲,我会和你分享“两大策略提高孩子适应力”的内容,感谢你的收听,咱们下一讲见!

成长思维图

◉    

适应力的核心是什么?

◉    

如何提高孩子心理耐受度?

◉    

如何做到对孩子深深的理解?

知识图卡

心理耐受度: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刻意练习

深深的理解应该怎么做呢?

请你在想要回应孩子之前,先花一分钟的时间,你可以闭上眼睛,发挥自己强大的想象力,想象如果你是一个十几岁的小朋友,到了一个满是陌生的环境,周围的人貌似也不是那么友好,请你直观的感受一下,你的身体有没有什么反应,你不会感到肩膀有点坚硬,或者呼吸有些急躁不平, 再或者脑袋有点紧绷绷的,你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会不会感受到紧张、难过、孤单感或者单纯的感觉到不爽。这时候,你再次回到刚才孩子跟你讲的情境中,然后观察你对于孩子处境的理解有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能哪怕多一层的对于孩子情况的理解,恭喜你,你就更靠近孩子一些,我相信你一定会除了那句”我理解你“,会对ta在新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ta的感觉是什么,ta的心情怎么样,会自然的多出更多的好奇和关心,这样,你就真正的做到了对孩子”深深的理解“。

资源推荐

书籍:《适应力——不确定时代的制胜之道》 马科斯·麦克恩(Max McKeown)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