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享乐:大洋之声 (中篇:美拉尼西亚)

 大公becnx9o9xv 2022-02-23

Voz de 

Oceanía

Voix de 

l'Océanie


图片
图片

即日起,本公众号创建“音乐旅程”栏目。这一栏目的内容多为自己听到世界各地的有趣的音乐的纪录。创立这个栏目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旅行”的想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秩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状态,也阻断了国际的文化交流。或许当下我们无法身临其境地体验各国的风情,也无法在音乐厅或剧院感受它们的意境与氛围,但好在现代媒体的发达极大延展了我们的听觉,让我们能足不出户,进行一场场耳尖上的环球旅行。当然,目前蔷薇园中的一些推送可以归于这个栏目,如之前解读的俄罗斯与叙利亚的两张唱片。

本篇推送将带大家在有如电脑壁纸一样的大洋洲岛屿进行一场跳岛旅行。我们会躺在沙滩或吊床上享受日光浴,观赏壮丽的日出日落,也会感受岛上的自然奇观,更不错过参与当地人的各种仪式与晚会,走进当地人的日常的机会。无论是哪种,相信大家都会在听觉上收获满满。

图片

中篇:黑人群岛——美拉尼西亚

Melanesia

大洋洲地图,本推文解读的是淡蓝色的部分


美拉尼西亚,顾名思义,这是个以黑人为原住民的群岛。不过按照人种学的角度,这个群岛的原住民美拉尼西亚人和巴布亚人其实属于棕色人种而并非黑色人种,不过美拉尼西亚人确实在肤色、体型与相貌上接近黑人,而其他的族群肤色亦较深(相对于亚欧及美洲大陆而言),很容易让外人误认为他们与非洲的黑人同根同源。当然,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美拉尼西亚人与非洲黑人关系上的定论,不过我们从听觉上其实更容易发现美拉尼西亚与非洲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很有可能只是出于巧合,但其实这种听觉或者说这种音乐形态其实代表着落后的生产力以及原始的社会形态(如部落制度)下的一种自发的、朴素的、无规律与章法的呈现,大多数音乐与舞蹈往往与原始宗教仪式紧密相连——其实这种生产力、社会形态与宗教信仰催生了人在音乐与舞蹈方面的天赋,虽然只是一种难以兑现的天赋。

在地理大发现之后,美拉尼西亚受到欧洲文明的冲击,部分地区改信基督教,这深刻地改变了这些地区的音乐形态,此后的很多音乐开始存在调性和声以及规律的节奏,声乐上的歌词亦加入英语或法语,音乐语言上受到基督教灵歌的影响——这一影响在所罗门群岛上体现的最为明显,甚至影响到该国的器乐曲。不过好在多数国家虽然在语言上接受了英语与法语,在生活方式与习惯日渐欧美化的同时,仍然在音乐上保留了相当原始的形态——或许应该归功(或者归咎)于偏僻的地理位置、极为不便的交通条件以及强势的原始宗教等因素。

美拉尼西亚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群岛、斐济群岛等,在音乐上比较富有特点的是巴新、所罗门、斐济等地,下面就对这些国家与地区的音乐进行解读与分享。

图片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

巴布亚新几内亚行政区划图


巴新或许是大洋洲最委屈的国家:作为大洋洲领土面积与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它被迫与其他各种小到在地图上只能用放大镜才能找到海岛并列,而人们提起大洋洲,永远只会将领土与人口排名第一和第三的澳新并列,这就让人误解它只是个不足挂齿的国家。近期关于巴新的新闻大多是负面的,多与其混乱的国内治安相关。不过或许咖啡迷会对巴新情有独钟,这是一个新兴小众且备受好评的咖啡产地。相对于澳新而言,巴新的经济极为落后,国内与国际交通极为不便,在旅游方面亦无太多惊喜之处,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但仍然保留了大量原始部落(特别是内陆山区),这亦为传统音乐的保留提供了条件。

作为三大群岛中为数不多的完整的陆地(相对于太平洋的各种珊瑚岛,新几内亚岛已经算相当完整的陆地了),巴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形态,传统音乐中器乐的比例比周边国家高,但乐器仍然较为原始。巴新的传统乐器包括一种音色低沉的大竹笛以及手鼓等,值得一提的是,与波利尼西亚国家与地区相似,吉他已经成为了巴新较为流行的乐器。合唱与齐唱也是巴新传统音乐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

Mount Hagen Singsing (Papua NG) 音乐: David Fanshawe;Various ethnic performers - Spirit of Melanesia 来自QQ音乐
Karawari Inititation (Papua NG) 音乐: David Fanshawe;Various ethnic performers - Spirit of Melanesia 来自QQ音乐

首先介绍两首较为原始的乐曲。Mount Hagen Singsing是一首山歌,Mount Hagen(芒特哈根)是巴新中部内陆的死火山,也是火山东南部城市的名字。这首乐曲为混声合唱,开头是一段女声合唱,这段女声合唱伴随着手鼓的敲击与远方男声的吼叫出现,女声合唱有固定或者说有些呆板的节奏(6/8拍)和简单的旋律,这一旋律重复多次,直至狂欢般的男声越来越近,鼓声也越来越密。随后女声与男声一直纠缠直至女声完全被掩盖掉。乐曲的最后是男声一边拍手跺脚一边喊叫,大概是在表示庆祝吧。Karawari Initiation也是一个原始的宗教仪式的乐曲,为男声合唱加上打击乐与竹笛的伴奏,这个听起来原始的音乐却是很明显的ABA的单三部曲式。其中A是无规律的、几乎完全自由的音色组合,包括皮鞭抽打的声音、竹笛和鼓的声音以及男声的喊叫,后来竹笛和鼓的律动渐渐稳定,引出B部分男声的合唱。B的男声合唱是一个简单旋律的反复,这个旋律音高的形成完全是歌者自发的。最后再回到A的音色组合。其中皮鞭的抽打可以看做一个信号,而人声的喊叫以及歌唱似乎在表达祈祷或者祭天等。

图片

巴新原始部落的服饰、手鼓与天堂鸟

图片来源:百度、搜狐

图片
图片
Wandubu Bangu Ceremony (Papua NG) 音乐: David Fanshawe;Various ethnic performers - Spirit of Melanesia 来自QQ音乐
Bisorio House Building Kilao War Party (Papua NG) 音乐: David Fanshawe;Various ethnic performers - Spirit of Melanesia 来自QQ音乐

接下来是两首自然气息浓厚的乐曲,里面的很多音色都是在模仿动物的叫声,这种拟声的做法是原始的音乐的重要特征。巴新内陆陡峭的山间依然有大量的原始部落,他们的生活状态似乎上千年来未曾改变,丝毫没有被现代文明所影响,这两首乐曲则是典型的原始部落的乐曲。Wundudu Bangu Ceremony出现的音色包括竹笛、人声、鼓和一种模仿鸟鸣的皮革制吹管乐器,“鸟鸣”贯穿全曲,此起彼伏,音响凄厉且猛烈,其他的音色只是鸟鸣的陪衬,无论是温润的竹笛还是嘈杂的人声与鼓声。我认为这件乐器可能是在模仿天堂鸟的叫声,这是巴新的国鸟,也是很多部落的图腾,或者说是凌驾于其他一切事物的存在,因而本曲中鸟鸣的音响强于其他音响。Bisorio House Building Kilao War Party则是通过人声模仿鸟鸣,这种模仿有一些简单的旋律与对位。乐曲的中间是一个完整且和谐的旋律,这个旋律极为短暂,之后又进入到鸟鸣的模仿,而第二次出现的鸟鸣更加遥远,声音以更加微弱。本曲其实亦可看做ABA的结构,但它其实只是原始部落土著的自发的“表演”,录音也直接在丛林中(虽然不排除后期处理的可能),作为背景的白噪声包括虫鸣、流水与风的声音。

图片

巴新首都莫尔斯比港海港风光

图片来源:百度

Wagi Brothers Bamboo Band (Papua NG) 音乐: David Fanshawe;Various ethnic performers - Spirit of Melanesia 来自QQ音乐
Rymoka String Band (Papua NG) 音乐: David Fanshawe;Various ethnic performers - Spirit of Melanesia 来自QQ音乐

最后分享两首轻松悦耳的基督教灵歌。巴新作为英国殖民地,有着浓厚的基督教氛围,城市中存在大量基督新教与天主教教会,相应地接受了基督教的音乐。整体而言,巴新的灵歌与美国、南非等国起源于风格相似,但有时会用手鼓等传统打击乐器伴奏,灵歌歌词多为皮金语或其他民族语言。整体而言两首乐曲的风格相似,比如二者均为大调性,音高与旋律简单质朴,节奏多用切分,用西方乐器(一般为吉他)伴奏。区别在于Wagi Brother Bamboo Band更加欢快,并且使用了电声乐器加上手鼓这样的伴奏,给人一种既原始又现代的感觉,风格更接近摇滚乐;Rymoka String Band更加闲适轻松,只使用吉他伴奏,风格更接近爵士乐——不过众所周知,爵士乐的很多素材来源于灵歌,所以这首听起来很现代的灵歌到底是原本如此还是反过来受了现代爵士乐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相对于前面的乐曲,这两首乐曲是现代或者说西化的巴新的听觉,它们带给人一种慢节奏的城市的生活气息或者海滩度假的感觉,与原始部落的音响形成了令人惊讶的对比。

图片

所罗门群岛

图片

所罗门群岛地图

图片来源:百度

难以想象,以《圣经》中所罗门王命名的贫穷岛国会是本推文中最西化的地区: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皮金语而不是反过来)、主要宗教为基督新教和天主教、政治方面上几乎照搬英国的政体。音乐上亦如此,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的旋律都受到基督教灵歌的深刻影响,所罗门群岛的音乐大多具有明显的调性以及较为完整的音乐主题,节奏与结构上亦比较规范。不过美拉尼西亚传统文化及原始宗教依然影响着群岛文化的各方面,朴素、粗犷且即兴(自发)性强的音乐仍然保留完好。所罗门群岛的主要乐器包括一种音量微弱的排箫和竹制打击乐器“奥尼玛考”(au ni mako),后者的演奏需要手脚并用。相对于器乐而言声乐仍然更为流行,因为全年潮湿的气候以及粗放的乐器制造方式导致这些乐器的音准与音色可能还不如人声稳定。

对于这个国家,多数人的了解大多局限在不久前的中所建交,以及深刻改变二战进程的瓜岛战役,不过很多了解此事件的人可能不晓得这一事件发生在这个国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罗门群岛风光

图片

Swine Shrieks 音乐: Various Artists - The Solomon Islands - The Sound Of Bamboo 来自QQ音乐

竹在所罗门群岛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地位,也是乐器制作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材料,这里的乐器几乎都为竹制,其中最重要的乐器莫过于排箫了。所罗门的排箫音高齐备,可吹奏七声调式以及泛音,不过如同很多生产力落后与气候潮湿的地区的乐器一样,这种排箫很难保证音准,不过时而出现的“不准的音”反而会为音乐增添别致的色彩。这首排箫乐曲Swine Shrieks意为“猪的尖叫声”,但是这个尖叫声未免太过温柔,也太过于和谐,如果真的在意标题的话,本曲恐怕是对猪叫的失败的模仿。本曲的音高以五声调式为主,内部包含转调,类似于同主音下徵调式与宫调式的转调,且包含着较多变音,我们从中不难听到二度叠置甚至更不协和的音响。我猜想这首乐曲所属地域应该是把猪当成一种图腾崇拜吧,猪叫很可能被当成天神的声音,有特殊的含义,因而当地土著将尖锐的猪叫转化为排箫的和谐之音。本曲的音乐主题被重复多次,没有太多变化,因而是一种比较朴素且原始的表达方式。

Gilo Stones (Solomon Is.) 音乐: David Fanshawe;Various ethnic performers - Spirit of Melanesia 来自QQ音乐
Shell Money Making (Solomon Is.) 音乐: David Fanshawe;Various ethnic performers - Spirit of Melanesia 来自QQ音乐

下面是两首比较原始的器乐曲。Shell Money Making可能并不算一首完整的乐曲,更像一个反映当地百姓现实生活的声音瞬间。本曲开始一直是金石敲击的声音、摩擦的声音,这些声音作为乐曲的节奏,夹杂着一些无固定音高的合唱。随后歌唱的声音渐强,旋律渐渐明显,而前面的声音仍然存在,作为本曲的节奏因素。本曲听起来相当自由,但后面的合唱部分有明确的调性(接近混合利底亚调式),甚至还包含简单的对位,只是这个旋律只出现了一次就戛然而止,总觉得听起来不大过瘾。Gilo Stones是一首打击乐曲,是用上文提到的奥尼玛考演奏。本曲其实是两首乐曲的组合:第一首乐曲为五拍子,由四个固定音高构成,听觉接近属七和弦;第二首乐曲节拍非常自由,亦由四个固定音高构成,听觉接近小七和弦,音高上比第一首乐曲大概低一个全音。这两首乐曲的速度都非常活跃,不过受制于乐器与演奏法,本曲无法做出力度对比以及更多的音高,因而没有排箫与声乐曲那样丰富的表现力。

Kakambana 音乐: The Solomon Islands Dance and Theatre Group - Solomon Islands Spectacular 来自QQ音乐
Japani Ha Ha - Pidgin 音乐: The Solomon Islands Dance and Theatre Group - Solomon Islands Spectacular 来自QQ音乐

接下来分享两首声乐曲。这两首乐曲都有完整的音乐主题、清晰的结构以及较为丰满的织体,和声和对位齐备,音乐发展方式都是反复最开始的音乐主题。两首乐曲比较大的区别在于音高、音色与歌词方面:Kakambana为女声合唱,音高上是五声调性,听觉上接近宫调性,使用沙槌伴奏,洋溢着有如节日般的欢乐气息;Japani Ha Ha - Pidgin为无伴奏混声合唱(开头类似敲鼓的声音应该是杂音,在后面没有出现),音高上是大调式,整体速度不快不慢,更多地是表达一种对基督的崇拜,本曲的场合应该是庆祝仪式,因为中间夹杂着鞭炮声与欢呼声。另外Kakambana并没有歌词,只是用la一个音节唱完全曲,而Japani Ha Ha - Pidgin是用英语混合本土语言演唱,因为标题中的Pidgin有“混杂语言”或“洋泾浜”之意(不是巴新的皮金语Tok pisin),歌词好像与美国有关,因为其中可以听到一个“America”,所以我非常好奇这首乐曲的完整歌词。

图片

斐济共和国

图片

斐济地图

图片来源:孤独星球《斐济》2014年5月版

这个天堂般的岛国或许无需任何介绍了。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斐济不仅有令人惊叹的风光,更是有着彩虹一般绚烂的文化:南岛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及欧洲文化等在这里交织,形成了丰富多彩且特征鲜明的斐济文化,在音乐上我们亦可听出这种文化的交织。值得一提的是,斐济处于美拉尼西亚与波利尼西亚的过渡地带,因而它的各方面其实兼有二者的特点。

目前,在斐济几乎听不到类似巴新或瓦努阿图那样的传统器乐曲,本土乐器几乎只剩下竹鼓,它与吉他一并成为声乐的伴奏乐器。斐济的民歌深受欧洲的影响,建立于大小调体系(多为大调)且有较为固定明确的节奏,一般而言极为欢快悦耳,与这个岛国一样洋溢着热情欢乐的气息。

图片
图片

斐济的传统音乐与舞蹈演出

图片来源:百度、去哪儿

New Year Celebrations (Fiji) 音乐: David Fanshawe;Various ethnic performers - Spirit of Melanesia 来自QQ音乐
Chuluchululu 音乐: Vuniani Ratu - FIJI Music of the Fiji Islands 来自QQ音乐

在斐济过新年一定是个充满仪式感的事情,因为斐济主要岛屿维提岛正好在180°经线上,而以180°经线为基础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斐济群岛拐了个弯,正好将斐济全域划为东12区,所以斐济是世界上最东的国家,也是全世界最早迎来日出与新年的国家。一首欢快的新年歌New Year Celebrations在此分享,这首无伴奏合唱以鞭炮声开始,随后引出众人一边拍手一边歌唱的场景,并伴随着嬉笑声、欢呼声与掌声。新年歌的旋律与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相近,为大调性,节奏平稳,音乐情绪十分轻松、清新,让人产生亲近感,洋溢着欢乐的气息。如果你觉得这首新年歌还不够欢快的话,那么接下来这首更加欢快、热烈的Chuluchululu一定能调动你的情绪——这首乐曲同样是边拍手边歌唱的乐曲,旋律同样简单而质朴,吉他与鼓的加入丰富了乐曲的色彩,让乐曲更加富有活力。

Club Dance - Meke Iwau (Fiji) 音乐: David Fanshawe;Various ethnic performers - Spirit of Melanesia 来自QQ音乐

斐济的本土文化目前依然得以保留,很多习俗被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但斐济的传统音乐并没有像其本土文化的其他方面保存完好,现在极少能够听到比较原始斐济音乐了。这首Club Dance-Meke Iwau是我目前听到的最为原始的斐济民间音乐之一,为混声合唱,伴奏只有竹鼓,应该是某种原始部落的仪式的音乐。相对于其他斐济民间音乐,本乐曲节奏上亦更加自由、即兴,中间速度变化明显,但仍然有着固定的节奏型;旋律上亦比较朴素,只有五个音级,不过调性较为明显。本乐曲与其他的斐济音乐一样欢快热情,体现着斐济人乐天的性格。

Biau Mai Wasa 音乐: Fiji Police Band - Fiji Police Band (Instrumental) 来自QQ音乐

去过斐济的游客都会达成斐济人的能歌善舞印象深刻,斐济人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它们的能歌善舞体现于各行各业。斐济的警察有一个自己的乐队与合唱团,这个乐队我猜想是参照英国(宗主国)军乐队的编制与规模成立的,编制包括较完整的铜管(圆号、小号、大号、长号)与木管组(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萨克管等)以及大小军鼓等乐器,合唱团则由现役警察构成,他们经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演奏曲目多为进行曲,部分曲目为西方乐曲重新填词,亦有其他曲目是对西方进行曲的风格仿写,整体而言他们演奏的乐曲类似我国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体现着英国殖民时期西方文化对这个岛国的深刻影响。Biau Mai Wasa是此类乐曲的代表,整个乐曲庄严、振奋、鼓舞人心,在不疾不徐的速度中体现着斐济警察与人民的精神面貌。

图片

瓦努阿图共和国与新喀里多尼亚

图片

瓦努阿图与新喀里多尼亚地图

图片来源:百度

这两个受法国影响明显的地区位于澳洲、新西兰和斐济中间,是两个鲜有人知的地区。如果把世界地图放大数倍,你或许会发现这两个地方(以下简称“瓦国”和“新喀”)是域内唯二的具有稳定的人类居住环境以及完整文化形态的地域,因为周围都是无人或者少有人居住的珊瑚岛。令人惊讶的是,两个地区虽然富裕程度天壤之别,民间音乐却比较相似:两地民间音乐以合唱与齐唱为主,多作为舞蹈的伴奏,两个地方都保持着较为原始的音乐形态,但大多具有明确的调性与完整的旋律,相对于斐济而言少了很多规则与控制,节奏上更为自由,器乐方面除木鼓和螺号外乏善可陈——与其他域内国家一样,由于制造业的落后加上地理环境的限制,在乐器方面除了使用西方乐器以外只能就地取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瓦努阿图、新喀里多尼亚城市与海洋风光

图片来源:百度  

Rugurugubea: Children's Game-Song 音乐: Vanuatu - Vanuatu (Nouvelles-Hébrides): Musiques Coutumières – Vanuatu (New Hebrides): Custom Music 来自QQ音乐
Surisuri Basatura: Male Chorus 音乐: Vanuatu - Vanuatu (Nouvelles-Hébrides): Musiques Coutumières – Vanuatu (New Hebrides): Custom Music 来自QQ音乐
End of Buesuresure Danse, Start of Rites Proper 音乐: Vanuatu - Vanuatu (Nouvelles-Hébrides): Musiques Coutumières – Vanuatu (New Hebrides): Custom Music 来自QQ音乐

首先推荐的是两首瓦国的合唱。Rugurugubea是一首童趣十足的作品,全曲洋溢着孩童玩游戏的无忧无虑,速度欢快也有些急促。本曲为一唱众和,音高建立于五声调式,依据调性与打节拍的方式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转调与模进,用沙槌打节拍;第二部分为单一调式,通过拍手打节拍,这一部分的调式接近徵调式。第一部分被一个粗犷的声音打断,紧接着孩童的齐声喊叫应答着这个声音进入第二部分。本曲的曲调十分接近中国传统民歌,特别是第二部分颇有种在中国西南省区的错觉。另一首男声合唱Suri Basatura的音高也是建立于五声音阶,与羽调式相似,变音不多却有大量的微分音存在,部分片断为一唱众和,大多时候为齐唱。相对于前面那首游戏歌,本曲结构上比较随意,旋律与音乐情绪上几乎没有对比,倒是有一点像宗教仪式上的诵经——不过很明显,这应该是原始宗教而不是基督教仪式。不过如果想在听觉上感受这种宗教仪式的话,乐曲End of Buesuresure Danse可能会更有感觉,它用具有不同音高与音色的竹鼓伴奏,节奏上更加自由,并夹杂着合唱与呼喊声,这里的合唱也使用类似中国的五声音阶。由此可见,中国与瓦国虽然相隔遥远,但相同的五声音阶,让两个国家的民间音乐颇为相似性,因此我们听到的很多瓦国民间音乐会倍感亲切。

新喀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地域。目前可以在音乐平台上找到一张卡纳克人传统音乐专辑,这些乐曲多用于传统舞蹈与宗教仪式,音高上包括五声调式与大调式,比较原始的乐曲大多没有固定音高,因而不谈论调性。使用大调式的合唱多为灵歌,而使用五声调式或者无调式的多为原始宗教的仪式。今天分享的三首则分别是这上述三种音高的代表。前面两首Kobalu ma SofuaDidi / Ololoi, ololoa,前者为男声合唱,一种很原始且自由的表达,有一些不完整的旋律;后者为女声独唱,类似宫调性,节奏上多用切分,是相对和谐且有控制的表达,风格类似摇篮曲。两首乐曲都将最开始的主题重复多遍,且都用发声较为微弱的鼓打节奏,保持着音乐较为原始的形态。Be be nod的音乐相当丰满,它由多个声部构成,有较为简单的和声进行与声部对位。与其说这是一首乐曲,不如说是两首不同的大调性灵歌旋律的反复,第一首灵歌为无伴奏合唱,速度缓慢且沉闷,力度由弱至强,唯一活泼的是其中仅出现一次的舌颤音。随后乐曲毫无预兆地通过一声叫喊进入第二首灵歌,这首灵歌用鼓伴奏,速度较快且越来越快,音乐性格十分活跃,最后结束于属音。虽然说本乐曲深受西方音乐特别是基督教音乐的影响,有着完整的旋律、明确的调性与一些简单的对位,但它的呈现形式仍然是原始的,与前面两首一样是将旋律重复多次,每次重复使用不同的歌词——这或许也是大部分新喀传统音乐的特征,因为这张专辑几乎全部的曲目都是这种呈现方式。

图片

总结:

本篇推文其实是三篇大洋洲民间音乐中最早完成的,写于密克罗尼西亚之前。这一地域的音乐也是三大群岛传统音乐中最吸引我的,特别是巴新以及后面的瓦国与新喀。本来以为这些国家的民间音乐很难找,但是只要在音乐平台上用英语或法语输入这些国家与地区的名字就可以找到。听过了这些专辑,我收获颇丰,也认为这一地域的民间音乐能够让人获得很特别的灵感。

通过对美拉尼西亚多国的多种乐曲的聆听,我最明显的感受是美拉尼西亚的音乐像一个封冻的海洋,虽然我们看到的是千里冰封,但冰封之下的海水仍然在流动——无疑,我们最容易听到以及想到的美拉尼西亚音乐大多是调性明确、和声与对位齐备的乐曲,它们深受西方基督教文明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只是最表面的影响,如果我们深入了解这一地域,我们仍会发现很多未经西方影响的传统音乐,有的甚至相当原始,在这个星球的其他角落很难寻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仅仅是表面上的海冰,是探访这些地区的游客或者一般听众最容易接触到的部分,而其他那些传统或者原始的音乐才是海平面以下流动的海水,想接触到它们并不容易,却是这一地区土著的生活日常与精神寄托。

另外,美拉尼西亚的很多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使用我们熟知的五声调式的乐曲,听起来酷似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西南地区以及台湾很多地方的山歌。而在聆听很多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时,我也发现很多风格接近甚至神似的乐曲。这或许说明我们的五声调式其实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国家)共有的听觉财富,它或许也是比大小调更符合人类听觉习惯的音高结构。

接下来会继续推送波利尼西亚的民间音乐,包括我们熟悉的夏威夷、复活节岛、大溪地等地,敬请期待。

—— 未完待续 Continuar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