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汊河镇:登门送喜报 军功耀家门

 开心老眯 2022-02-23

今天,汊河镇相官村的一户普通农家里,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为弘扬拥军优属、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努力提升现役军人及家属的获得感、尊崇感和荣誉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建丽,武装部长、统战委员邓凌芳,宣传委员孙骏及相官村第一书记李宗涛向荣立优秀士兵的现役军人梅毓豪及家属送去喜报和奖励金。

红色家风,帮他树立理想

图片

时代在变迁,世事在流转。可那些恩泽后人的谆谆教诲、传承百世的家风永远不会变,它们一直在历史长河中释放出璀璨的光芒,为后人指明前进的方向。

在相官村问起梅家,人人都会翘起大拇指,因为这家父子3人都当过兵。这次立功受奖的孙子梅毓豪已经在遥远的新疆喀什服役7年,他的父亲之前在四川犍为县当兵4年,梅毓豪的双胞胎哥哥则在安徽安庆当兵5年。

梅毓豪6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当兵复员转业后为了养家糊口,跨过山重水复,来到海南成为一名滴滴司机,他和哥哥就留在相官村由爷爷抚养长大。

“我和哥哥从小是爷爷带大的,爷爷最喜欢看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爱国影视剧,他经常一边哼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一边说宝宝们啊,等你们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好好保卫咱们的祖国。”梅毓豪笑着谈起当兵的初衷。

的确,舍身炸碉堡的黄继光、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这些革命烈士的形象从小就给梅毓豪兄弟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们种下了红色的种子。

救援官兵,让他选择军营

图片

在爷爷的精心爱护下,梅毓豪茁壮成长,18岁那年,于来安县二中毕业。这时,他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要么是和同龄人一样出门打工学一份技艺;要么是和爸爸、哥哥一样披上戎装,为祖国和人民站岗放哨。

这时,耳边除了爷爷当年的反复叮咛,他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年幼时的一幕:跟爸爸在四川生活时,那里曾经发过洪水,前来支援的解放军官兵们站在洪水里抢救人员的形象格外的高大。于是,梅毓豪决定报名参军,戎装铁甲戍国门,热血丹心铸军魂。

在新兵连,梅毓豪在训练场上背着重达25斤的背囊进行耐力训练,手掌一次次磨掉了皮和肉,又一次次长出厚厚的茧,吃饭成为了他最难的事情,只因为胳膊经常酸痛的拿不动筷子......

身先士卒,助他荣立战功

图片

早春二月,今天的汊河东风细细,阳光格外温和。站在自家那熟悉的三间小瓦房前,梅毓豪已经一洗当年的稚嫩,坚毅中带着稳重。

“男人嘛,就应该当兵锻炼一下,为国家和人民做点该做的。”谈起这几年在边疆的淬炼,他淡然地表示身上绿色的战服,是自己永不褪色的精神品质,头上的军徽,是自己永不掉落的责任担当。

来到新疆喀什之后,梅毓豪先是在连队执勤,为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现在,他在营部做卫生员,既能扛起装备参与救援,也能背起药箱救死扶伤;既是“战场”的保障,又是救护的精兵,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的责任和担当。由于工作踏实肯干,他每年都会被嘉奖。

新冠疫情期间,梅毓豪作为班长,身先士卒,每天忙到夜里两三点。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战士凝心聚力,共布置了264间房屋、57间厕所、280个水龙头,每天打3160份饭菜,保障好每一个人的后勤服务,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共隔离保障634人。荣立了优秀士兵。

七年有多长?七年有7个三百六十五天,七年也是弹指一挥间。七年没踏过家门的梅毓豪终于因爷爷动手术而休了探亲假,在家照顾爷爷。马上,他就要休完假回归岗位。

离开梅毓豪家后,王建丽一行人又先后来三等功获得者唐继伟、王寿鹏家、优秀士兵获得者张家鹏、韦广添家,送去喜报和奖励金,把镇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军属家中。

这就是我们汊河的子弟兵,当国家有难,他们披甲征战;当国人有危,他们冲在一线。他们与日月相迎,与风雪搏斗,放弃与亲朋团聚,用自己的生命坚守着国家边境的空旷辽远,保障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隽永铭刻着人民子弟兵的初心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