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判断所获取信息的准确性

 老庄日记 2022-02-23

这是庄叔解读生财日历的第85/365 篇。

2月23日:如何判断所获取信息的准确性?

今天的生财日历来自金马的精华内容,原文如下:

首先,任何信息都有可能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信心,实事求是地去怀疑。

其次,努力寻找信息的源头,因为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翻译或转述都会降低信息的准确性。

最后,如果无法获取信息的源头,就需要进行多渠道的确认,以及看其他人如何解读信息。这个过程就像写论文,调查、分析和对比都不能少。

不存在绝对准确的信息,我们能做的,是在有限条件下避免被误导。

我的理解:

1、网上信息不可全信

做自媒体以后,我太知道一些人为了流量,可以把内容本意歪曲到什么地步了。

不光是自媒体,一些权威媒体为了流量,也开始忘了底线在哪。

我现在看到网上的信息,除了那几个有背景的绝对权威的媒体发布的信息,其他媒体的信息,都会提前打个问号。

很多媒体想要向公众传达的事实,和真正的事实会有一定出入。

比如有人在采访的时候说“自己想要一个家”,在部分媒体那里就可以解读成“想要一套房”。

一字之差,就可能害得一个无辜的人被网暴。

相对来说,纸媒的东西可信度会高一些。

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出了差错,后台删除一下,然后装死几天,就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毕竟网友的专注度极其有限,还会有一个又一个的热点吸引他们。

但是纸媒不一样,这是白纸黑字写出来的东西,不管过了多久,媒体都不可能完全删除。

也因为纸媒的时效性会弱一些,媒体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用词,甚至可以根据舆控提前修改来避免出错。

2、学会溯源

一句话,经过层层传播,到了我们眼前,往往早就不是这句话本来的意思了,而是经过传播者层层加工之后的内容,甚至可能和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现在的一些自媒体、融媒体,还有那几家报纸,每天发布海量新闻。

有谁发布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他们就会抹掉水印,用自己的话在转述一遍,如果是视频,那就配一个魔性的音乐,提高完播率。

实际上呢,当事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突然被这么多人盯上了。

有些人想要找当事人,也压根找不到。

如果想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就得努力学会溯源,找到信息的源头,看一下信息原本想要表达的内容。

我一般会顺着发布时间去找,能找到最早发布的媒体,离信息源就不会太远。

3、交叉验证

大家都是在微博看过小作文的人,以前写小作文,大家都会默认这是真人真事,然后顺着小作文的意思去批评对方。

但是自从小作文出了几次bug之后,人们开始不信了,不等当事人回复,就抱着吃瓜心态去看,不着急站队。

一个信息,一定不会只有一个人知道,可以通过不同人对同一个信息的表述,来交叉验证信息的准确性。

如果是媒体发布,那就多找几家权威媒体的报道,以及当事人的采访实录,不轻信一家之言。

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简单,但获取准确信息,却越来越难。

学会主动搜集有效信息,避免被过度解读的内容带节奏,是一场修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