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岩》 织金县第四中学八年级 黄睿嘉 寂静的图书馆里,我走进了一本书——《红岩》的世界。 散发着墨香的文字,镌刻着让人难忘的画面:马的嘶鸣划破黑暗的长空,阴森的慈居里,几个囚犯躺在黑暗潮湿的窗边,外面是清晨的曙光,而他们却视若无睹。 外面空气中混合着硝烟,四处横尸遍野,饥饿的声音在大江南北此起彼伏。可豪华的酒店里,地主高官们却喝着最高贵的红酒,吃着最美味的食物,屋内外杯盘狼藉,地面上羹食撒乱,真实上演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那是一个黑暗的年代,国人命如草芥,美国大兵开着吉普车,随意压死中国人,洋人随意强奸中国少妇,我国四万万同胞在黑暗中苦苦摸索,处处碰壁,直到他们——共产党的出现。 他们是黑暗中的一束星火,在群众的碰撞中擦出热烈的火花,燃烧着黑暗。可黑暗的源头将星点抓去,让血水飞溅,让伤疤留身,让热烈的星火一个个熄灭。可是他们没有气馁——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这是他们的豪言壮语,却丝毫没有作假; “我应该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他们这样践行着;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他们在监狱里激昂的唱着《国际歌》。 《挺进报》上,标注着令人振奋的消息,即使是在牢笼里,也拦不住他们迎接曙光的心,他们本是救国行动中的功臣,却只将自己当做个无名小卒,只是默默的说着:“我只不过是做到了党交给我的一切!”在生死关头,有同志问他的姓名,她只是轻轻笑着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吻了吻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然后大义凛然走向刑场。 读着书中的方块字,我不禁沉思: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慷慨赴死?是什么让他们面对酷刑凛然不惧?毕竟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啊! 后来我渐渐懂得,因为他们身上多了使命——拯救中华;他们身上多了责任——振兴中华,所以他们成了敌人刀下的鬼魂,却永远无怨无悔。 我被风拉回了现实,继续品读着《红岩》……那书中的一切虽已是过去,红岩精神却传到了现在。 现在的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为了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他们都有着孩子般稚气的笑容,纯真质朴。他们有的在寒冷的疆域啃着冻硬的面包,吃着最坏的伙食;有的在冰冷的研究室里,为了抗击癌症,青丝变白发;有的在暗潮涌动的大海上,直面白浪滔滔;有的在太空中,那儿虽然美丽,却时刻藏着危险……想千千万万个不一样的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即使新春不能回家过年,即使不能给父母养老送终,即使不能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即使身边时刻藏着危险,他们也义无反顾,永远朝着逆行的方向走,成为新时代最美的一道道风景。 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强国! 为什么要强国?我们要让帝国主义不敢来犯,我们要让一切不平等“条约”在发展中消失殆尽,我们要让外国人对我们的歧视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的我们,受了百年的屈辱,因为有了曾经的他们,我们摆脱了困境;建国伊始,国家只剩残垣断壁。虽抗战胜利,人民却仍没有摆脱积贫积弱的现状,因为有了现在的他们,我们强起来了,富起来了。 可未来呢? 未来正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努力啊!父辈的期望要交给我们,祖国的建设要交给我们,时代的接力棒要交给我们。我们的身上肩负着一种使命和责任,我们的身上有着沉重而骄傲的担子,我们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奋斗! 手捧《红岩》,品读《红岩》,心系“红岩”,我宣誓—— 请祖国放心!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作者简介:我叫黄睿嘉,是织金县第四中学八年级学生。“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此时我正值豆蔻年华。我很活泼好动,同时也有些腼腆。我日常里喜欢捣鼓一些小玩意或是在书中陶冶自己。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是我的座右铭。这就是我,虽然普通但仍努力绽放光芒的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