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保政策下的花白鲢养殖新方法

 新用户5488A7GH 2022-02-24

环保政策下的

花白鲢养殖新方法

     随着国家环保建设的需要,许多原来承包给私人的水库陆续收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策指引下,我们水库的花白鲢养殖也面临方法的大变革。一改过去为追求产量,盲目施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鱼品质量不高的现状。

      在新的形式下,有机鱼、生态鱼、粮食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鱼的品质要求也在相应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愿意为鱼的品质买单, 一改过去高质不高价的现状。今天,我们在新的形式下,如何去养花白鲢,既要品质,也兼顾产量的模式。

     水库作为为农田灌溉蓄水的设施,在调节气候,提供水源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有着拦水发电,防洪泄洪等附带作用。通过在水库养殖花白鲢,加上水库中的虾、蟹、贝、藻有着重要的水体平衡与净化作用,符合我们当下对水质改善与提升的要求。

      花白鲢具有很强的生物净化能力,花白鲢混养,既能有效调节水库水体环境,减少水库浮游生物、植物含量,又可保持水域生态平衡。是环保治理中,对水源治理的重要部分,所以通过在水库养殖花白鲢,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有环保效益。

01  解决水库中的蓝藻泛滥问题

  花白鲢是滤食藻类的,当在水库中投放一定量的花白鲢,可以通过生态的方法,消耗水库中生成的各种藻类,这对保持水库中的藻相平衡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02
改变投苗数量

 过去肥水养殖模式下,一亩产生花白鲢,基本在400-600斤每亩,有些光照条件好,管理技术高的甚至达到亩产1000斤以上,但这些模式下,会有大量的有机物、化肥的投入。

在新的形式下,没有了化肥与畜禽粪便肥的投入,水库中的氮源主要来自于地表径流融入,以及空气中的氮和固氮菌的融入,这些都不足以支撑起过去的产量,所以按产量倒推放苗的数量的计算方式,在新的环保生态的模式下,一亩的花白鲢增产按能量转化的规律,那大多数水库的花白鲢增产量基本60-90公斤左右。

所以结合每个水库的实际情况,在投苗阶段,那苗种的数量,如果以花鲢为主,那一亩水面的苗种数量则在40-55尾每亩左右,如果是以白鲢为主,则一亩水面的苗种数量在80-100尾左右。

03
苗种规格选择

因为水库里总的产量有限,要让生产出来的鱼个体更大,价格卖的更高,那就只有增加放苗的规格。增大放苗规格,不仅可以让成鱼上市规格更大,关键还可以让水库前期有足够数量的大个体鱼消化水体中的藻类等营养物质。否则,如果换成寸片,偌大的水库就真成了鱼苗培育池了,而不是成鱼生产了。通常都会选择个体在半斤以上的花白鲢作为鱼种,而且最大个体还可以是两斤以上的都可以。

04
会养还要会买

花白鲢的价格,通常是六七八这三个月的价格最高,而且这三个月也是花白鲢生长的黄金期。花白鲢的生长还有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大鱼不卖,小鱼长不快。根据这一特点,要把苗种分成两到三个批次,如半斤的苗种一个批次,一斤的苗种一个批次,两斤的苗种一个批次,然后分成两到三次捕捞。

如让一部鱼在六七月分捕捞上市,那这一批次,如果是以花鲢为主,那2斤的花白鲢苗可以投放10-15尾每亩,假如七八月分还想上市一批次,那还可以投入一斤左右的15至20尾,其次才是为年底捕鱼准备的半斤左右花白鲢15-20尾每亩。

05
花白鲢比例 

     花鲢虽然价格高,但产量不及白鲢。终究原因,花鲢主要是滤食浮游动物,其次才是藻类的,而白鲢是滤食藻类的,浮游动物是藻类的下一级产物,所以花鲢的产量不及白鲢,按能量传递的规律,只有20%的能量会传递到下一级食物链,花鲢的亩产量理论上是白鲢的20%,通过现有的技术,如补充鱼康芽孢、酵素、活藻素、乳杆菌等生物制剂,促进浮游动物的增加,以此提高花鲢的产量。以花鲢为主的模式,花鲢可以占到50-60%,白鲢占到40-50%,总的放苗量40-55尾每亩。如果是以白鲢为主的放养模式,则每亩的放苗量,可以投到80-100尾每亩,每亩花白鲢产量会提高到150-180斤。投入比例以此类推。

06
会养还要会卖

     在5—10月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经常捕捞,其中7、8月是鱼类生长最快的时期,及时取捕成鱼,减少水库鱼的密度,促进其他鱼健康生长,因此7、8月安排一两批疏捕。9—10月抢在湖泊、池塘鱼大量上市之前,抓住天然养殖鱼的价格优势,再适时疏捕一两批,科学起捕,在保持水体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实现水库渔业养殖利益最大化。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