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蚁蚁儿

 孝义方言词语 2022-02-24

“蚁蚁儿”在孝义话中可以读miǎә hūr,即“蚂蚁”。

这个“蚁蚁儿”在司马村读miǎә fūr

○《说文解字》中有“蚁(螘)”,解释为“鱼绮切,蚍蜉也。从虫岂声”。

○《康熙字典》中有“蚁(螘)”,解释有“与蟻同”。

○《康熙字典》中有“蚁(蟻)”,解释有【疏】螘,通名也,其大者别名蚍蜉,俗呼马蚍蜉。小者即名螘,齐人呼螘蛘”。

○《汉语大字典》中有“蚁(蟻)”,解释有“蚂蚁。蚁科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成群居住,种类很多”。

○《现汉》中有“蚁”,读,解释“昆虫,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

普通话的“y”与孝义话的“m”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花言巧语:花mā巧语

2.又吃多,又延拖:又吃多,又mε1
3.奄火:mēi火
4.痒手痒足:痒手mә3
5.专意儿:专mēngr
6.蝇蝇:miǎә
7.婴孩儿:mū孩儿
8.油食儿:mā食儿
9.卖儿鬻女:卖儿mài女
10.愚子样的:mε1子样的
11.愚愚:愚mò
12.大约儿上能过去就行:大miàr上能过去就行

普通话的“i”与孝义话的“iaә”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死眉瞪眼:biǎә眉瞪眼

2.簟席:簟xiǎә

3.亦亦亦:亦jiāә亦

4.自东土大唐而来:jiǎә东土大唐而来

即“蚁”是可能读miǎә的。

普通话的“y”与孝义话的“h”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扬出的啦:huә1出的啦

2.摇动:huә1

3.夜时:hә3

4.不宜:不hào

5.宜宜:hә3

6.益益然:益huàә

7.宜宜:huә3

8.易易:易huò

9.饮水:hә1

10.呻吟甚咧:呻hèng甚咧

11.婴儿:hә1r

12.映影影:映hǔ hu

13.映映影影:映映huә1 huә

14.忧患:hāng患

15.忧患:hēi患

16.疣子:hōu子

17.忧患:huī患

18.愚鬼:hē鬼

19.愚鬼咧:hǒng鬼咧

20.愚弄谁咧:hù弄谁咧

21.愚愚愚的:愚huāng huang的

22.愚愚:huә1

23.愚愚:愚huε4

24.怨你话多咧:hèi你话多咧

25.怨我咧:hěng我咧

26.怨你话多咧:huì你话多咧

27.钺:hǔ

28.跃跳跃跃:huә1跳跃跃

29.头脑晕咧:头脑hōng咧

普通话的“i”与孝义话的“u”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刺刺炮:cū cu炮

2.天赐异禀:天fù异禀

3.天赐异禀:天hù异禀

4.讽刺:讽kǔ

5.雌的:mǔ的

6.一剂药:一fù药

7.激励:gǔ励

8.一剂药:一hù药

9.赖极啦:赖kū啦

10.立的兀处做甚咧:cǔ的兀处做甚咧

11.一粒:一kū

12.一气气:一dǔ

13.一气气子:一气fǔ子

14.一气气儿:一gǔ气儿

15.一气气子:一气hǔ子

16.一气气:一nǔ气

17.弃上命啦:pǔ上命啦

18.关系:关fū

19.关系:关hū

20.奚落:sǔ落

21.异怪:gǔ

22.宜宜:rū宜

23.服役:服wù

24.不自重:不zǔ

即“蚁”是可能读hū的。

我分析,写作“蚁蚁儿”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汾阳俗语(续集)》中有“麦肤儿尿尿——湿气不大”,对“麦肤儿”的解释为“蚂蚁”。

2.《介休方言志》中有“蜜蜉儿”,解释为“蚂蚁”。

3.《文水方言志》中有“麦麦虎儿”,解释为“蚂蚁”。

4.《晋源方言》中有“马蚍蜉儿”,解释为“蚂蚁”。

5.《应县方言词汇》中有“蚂蝙蜉”,解释为“蚂蚁。例走路也低头,怕踩死蚂蝙蜉哩”。

6.《代县方言研究》中有“蚂蝙蜉”,解释为“蚂蚁”。

7.《繁峙方言俗语汇编》中有“蚂扁蜂”,解释有“即'蚂蚁’。也叫'蚂扁蜉’”。

《乡言研究》中有“蚂蜉儿”,解释为“蚂蚁”。

《孝义俗语大观》中有“蚂蜉儿也不敢踩死”;还有“蚂蜉儿还能搬倒泰山咧”;还有“蚂蜉儿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俗语解颐》中有“核桃虫不动,吃得肉墩墩;蚂蜉儿跑得快,饿折腰脊骨儿”,对“蚂蜉儿”的解释为“蚂蚁”。

《汾阳方言研究》中有“蚂蜉儿”,解释为“蚂蚁”。

《平遥方言民俗语汇》中有“蚂蚍蜉”,解释为“蚂蚁。《尔雅·释虫》'蚍蜉,大蚁。’郭璞注:俗呼为马蚍蜉。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还有“蚍蜉儿”,解释为“小蚂蚁”。

《山西岚县方言》中有“蚂蚍蜉”,解释为“蚂蚁”。

《静乐方言研究》中有“蚂蚍蜉儿”,解释为“蚂蚁”。

《阳曲方言志》中有“蚂蚍蜉儿”,解释为“蚂蚁”。

《原平方言志》中有“蚂蚍蜉”,解释为“蚂蚁”。

《忻州方言志》中有“蚂蚍蜉”,解释为“蚂蚁”。

《万荣方言志》中有“蚂蚂蚍蜉”,解释为“蚂蚁”。

《娄烦方言研究》中有“蚂蚍蜉”,解释为“蚂蚁”。
《平定方言研究》中有“蚍蜉”,解释为“蚂蚁”。

《说文解字》中未收“蚂”。

《康熙字典》中有“蚂”,解释为“【玉篇】莫下切,音马。虫名。【正字通】马蟥,俗作蚂”。

《汉语大字典》中有“蚂”,解释有“虫名。《玉篇·虫部》:'蚂,虫。’《正字通·虫部》:'蚂,俗字。蚿名马陆、马蠲;蛭呼马蛴、马蟥。因作蚂。’”。

我的理解是,“蚂”的本义可能不是“蚂蚁”。人们不知道“蚁”曾读“蚂”音,于是将“蚁蚁”记为“蚂蚁”。今天写作“蚂蚁儿”当然也可以。

《说文解字》中有“蚍(𧖕)”,解释为“房脂切,蚍蜉,大蚁也。从虫𣬈声”。

《康熙字典》中有“蚍(𧖕)”,解释有“【唐韵】同蚍”。

《汉语大字典》中有“蚍”,解释有“〔蚍蜉〕也作'蚍𧉈’。一种大蚂蚁”。

《说文解字》中有“蜉(𧖚)”,解释为“缚牟切,蚍𧖚也。从䖵㯱声”。

《康熙字典》中有“蜉(𧖚)”,解释为“【集韵】蜉本字。【前汉·五行志】螕𧖚。【注】孟康曰:与蚍蜉同”。

《汉语大字典》中有“蜉(𧖚)”,解释有“〔蚍𧖚〕也作“蚍蜉”。大蚁”。


○《汉语大词典》中有“蚍蜉”,解释有“大蚁”。

《现汉》中有“蚍蜉”,读pífú,解释为“<书>(名)大蚂蚁”。

我的理解是,“蚍”“蜉”总是结合在一起使用,且意在“大蚂蚁”。写作“蚍蜉儿”也未尝不可。

我猜测,“蚍”“蜉”可能皆源自“蚁”。人们不知道“蚁”曾读“蚍”“蜉”音,于是新造了“蚍”“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