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隶之旅(一)

 天马行空_一画 2022-02-24

汉简大量发现之前,汉隶主要指隶碑、刻石,及少量墓石、金文、帛书。

一、西汉刻石

西汉承秦,篆隶共用,篆隶渐变。根据现存的碑刻和简牍资料可以明确,西汉的官书沿秦为小篆,民间俗书已是成熟的隶书。

西汉文字刻石稀少,多为零小石刻,似无树碑刻书形制。

已知最早的西汉刻石是篆书《群臣上寿刻石》(前158年);最早的隶书刻石是《梁孝王李后墓塞石》(前123年)。

文章图片1

霍去病墓石刻字

西汉隶书刻石不多,公认的还有以下9种:

1)霍去病墓刻石(前117年)

2)第上石(前115年)

3)甘泉山刻石(前80~75年)

4)杨量买山地记(前68年)

5)五凤刻石(前56年)

6)王陵塞石(前51年)

7)鹿孝禹刻石(前26年)

8)苏马湾界域刻石(12年)

9)莱子侯刻石(16年)

文章图片2

莱子侯刻石

其大多形制简陋,字数短少,风化严重。风格古朴稚拙,常带有明显篆意。

文章图片3

作者临《苏马湾界域刻石》局部

有些篆书刻石带有隶意,归于篆书刻石。

当然,西汉的篆书刻石也极稀缺,已知不超过隶书刻石。

前有宋人尤裹臆测,前汉无碑之因,乃王莽篡汉之时,不喜人们称颂汉德,命毁碑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