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感应与传统中医经络耦合预测地震理论与实践

 菌心说 2022-02-24

图片

学 术 论 坛


赵玉玲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图片

图片

、人体感应的概念

人体感应是人的身体和意识对外界物质或信息的一种自然反应。体感是任何有生命事物的本能感应也是最人性化的感应。人体感应地震,即人对地震震前的能量波(电磁波、声波、引力波、生物波)等信号变化的一种反应。

图片

二、孕震反应概念

人体感应地震的这种反应,就是相关能量场信息信号对人的身体所产生的影响或干扰,人能感觉感知到这种能量,身体会产生条件反射,比如耳鸣、头疼、头晕、心慌气短、心烦意乱、四肢乏力、重心不稳、恶心、呕吐、嗜睡等表象特征。人体的表象特征在这里暂且简称为体感即孕震反应。

图片

三、传统中医经络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能量体系,也可以说是气场能量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传统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径络理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疗理论,在此称为传统中医经络。

《黄帝内经》说,人体的十二条经脉,主管着我们的生老病死(《黄帝内经·灵枢·经别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可以生,病之可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说疾病和经脉的关系径路可调理百病,调整人体虚实(《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可见从《黄帝内经》书籍闻世以来,经络就已经成为医家诊断治疗、防治疾病、循经取穴乃至药物归经的重要指导思想。学中医的人如果不研究经络的学问,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经络就像黑夜里的指路明灯(“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可见经络学中医重要

图片

四、人体感应、经络耦合与地震预测分析原理

(一)人体感应与中医经络穴位预测地震三要素

1. 地点问题

强大地震前的次声波接到时会伴有水波声,是海水干扰次声波传导而产生的波。所以可以通过波声感应并区分出是海里的地震和陆地的地震。同时通过声频的高低、音质音色,也可以区分地震会不会产生海啸,火山喷发,塌陷、泥石流、龙卷风、雨、雪、冰、雹、火等自然灾害。不同的灾难经络穴位会有不同的反应,有刺耳的、有沉闷的等会呈现不同声频。不同的地区方向会有耳部不同经络穴位的反应。

每次收到相关次声信号,身体的相关经络和学位就会有反应。尤其是头部和耳朵周围的经络,密切相关。如听会穴、听宫穴、耳门穴、耳和髎穴、角孙穴、颅息穴、翳风穴等头部和耳朵周边的穴位会有明显的反应。

2. 时间问题

因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常年居住地不同,居住区的地电磁场也有差异,特别是对震前的地电阻地磁、红外地震波接受传导的介质不同感受也会不同人体感应对临阵感应和震源深处的能量信号感应不同,地震发震时间会有所不同。有的人体感应时临阵感应,有的人时对震源深处的能量波(次声波)感应。一般震源深处的感应时间久,临阵时间短。时间的快慢反应在经络穴位上也会有不同的信号速度。

3. 震级问题

人体感应震级判断也有差异,个人脑电波在接受地电阻和的电磁次声波的信号介质干扰有关直接影响震级预测的准确度和准确率。震级越高,距离越近,人体感应越强烈。震级越低、距离越远,感应相对减弱。反应在经络穴位上,就会有明显的强弱变化。

(二)如何解决预测具体误差的方法

1. 从时间尺度上来说,越接近临震时间,个人的身体经络穴位点反应越明显,听到的震级能量清晰度越明显预测准确率也更准确。即地震发生的前30天、10天、3天收到的信号,预测到地震实际发生的方向、时间和级别。所以前预测的时间很重要,提前预测、综合会商,得出预测震中结论,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应安排在地震发生的前5天内作出确切预测报告。

2. 越接近震,个人的感应信息越明显、越接近震中。因各地的地壳和板块构造在剧烈地摩擦和碰撞中,大量的放射性气体、水、光、声等因素会排出这些因素对大脑脑电波起到干扰,体感经络穴位就会有反映

3. 对于震级问题身体经络穴位异常反应强烈的情况下,要具体感应具体对待,深入分析。因为在整个地内孕震过程中经过不同的介质多少会有一定的能量变化,孕震反应相应也会有变化,实际震出级别会稍有差异

(三)人体感应经络穴位预测国内陆震大致位置的方法

1. 预测东面时,如以笔者自己居住所在地北京为坐标中心,东面有所在位置以东的所有城市,用大海和陆地定位和区分地震性质。如果是有水波声信号,则是海震,就是国外。刺耳信号则是陆地震,则是大陆东部地区地震。区分开陆地地震和海洋地震后,再根据耳鸣的声音大小、音质、音色区分震源远近,即判断震中。波声最强烈的地方则为震源。经络穴位会在耳部穴位有所表现,可识别方位。

2. 在预测南方、东南方地点时,南面有陆地和大海,故预测南方和东南方的地震大致地点相对容易判。

3. 同理可预测西南方、西北方、北方、东北方。

图片

五、典型例分析

笔者整理了2015年8月~2020年8月的感应记录560多条,由于国内外的地震预测案例数量众多,在此只选出国内的50个案例进行展示,具体案例。如下表: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体感应与传统经络穴位预测地震的重要性及展望

人体感应与传统中医经络预测地震可以感应震前次声波,并且可以早于仪器的观察数据。要发挥最大的效能须与卫星云图、地电磁场声学等各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分析,可以基本确认地震发生的三要素,大致时间、级别、经纬度。人体感应预测预防地震,防震减灾必不可少,人体感应和传统中医经络预测地震补充现有科学预测手段不足,人体感应经络穴位测震将开创新的学科之路,人体科学科技探索之路,会备受瞩目。用科学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科技进步告慰逝者,愿这人间,虽有大灾,再无大难!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管院学术委观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于1986年9月1日经陈云同志批示,在宋平等中央主要负责同志的关怀下,由原国家科委于1987年6月2日批准建立,是我国专门从事管理科学和相关交叉科学研究的新型科研机构。

学术委员会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最高学术指导机构,其职责主要是组织指导全院开展管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管理咨询活动。

为适应新的形势,学术委员会将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理事会领导下,愿同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就发展管理科学、开展管理咨询、建立智库联盟等共谋发展,为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积极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努力奋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