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中,有两个组合,撑起了唐诗的天空,他们就是”大李杜“和”小李杜“。李白杜甫被称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每个人的诗风都各具特色,李白豪放,杜甫沉郁,杜牧理性,李商隐隐晦。李商隐的诗大多写得扑朔迷离,曲意含融,读他的诗,有些寻幽访胜之妙趣。尤其是他的爱情诗篇,更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写相思,写离别,写爱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种思念与美好的祝愿,不张扬,只是静静地传达着对爱人的思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对于时空阻隔的爱恋来说,是痛苦的,是两情相悦却又不能相守。可是在热恋中的两人来说,即使是分手一天,又何尝不是一种考验。诗经里有”一日不见,思之如狂“的表述,他们的时间是分秒必争的,他们的心情是望眼欲穿的。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唐诗中的一首千古名作,深情款款56字,聚首又别离,到底让人意难平。 全诗如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这是第二天的早晨了,他想起昨晚的事情,还是犹在眼前。首联写昨夜星空,在记忆里仍是那么明朗,昨夜的风,还不急不缓地轻拂着。这一切都像梦一样,却又那般真实。两个”昨夜“重复用在第一句,给人一种回环舒缓,往复不绝的音乐美感。 这一切都发生在哪里呢?画楼西畔,桂堂东。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只是诗人在回味,意味隽永,只可心领而神会。雕梁画栋,桂木留香。春风浮漾,群星闪闪。这一切都还那样熟悉。最美好的事物往往都存在记忆里,面对现实总是让人无法产生美感。恨只恨自己没有彩凤双翼,无法飞到心上人的身边。昨天的聚首是那么短暂,然后如惊鸿照影,各自分散。还好的是,两个人心意相通,就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彼此心心相通。身无,心有,一对矛盾的共生体,既有别离的痛苦,也有两情相悦的甜蜜,这一句把本应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心理活动,刻画得异常生动。 因其奇异的想象,无法超越的美感,这一句已成千古名句。聚首与思念构了爱情的全部内涵,就像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总是相望不相聚。到颈联,诗人又回到了昨天的场景,大家坐在一处,其乐融融,进行着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的游戏,酒意酣畅,烛光摇曳,人影婆娑,诗人如置身其外一样,他的情感和此时此景仿佛隔了一层纱,昨夜的欢恬昨夜的笑语,都在耳畔,却越发地衬托出诗人的落寞。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在尾联中,诗人给出了答案,“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只能是无奈,这聚首的时间太过短暂,可叹人如飘蓬,只能随风乱走。叹与佳人伤别离,听到更鼓声,便要到任上去了,亦发身世飘零、人生不如意的感慨。人生哪能尽如意,仕宦生涯,让人厌倦,却又不能放弃,这就是人生的无奈,心有所属却又不能在一起,这又是人生的一大遗憾。有时,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姑且把这些美好的事物留在心中,不应过度悲戚,不应过度伤感。读唐诗,读李商隐,读一段晚唐的辉煌与凋落的如血一样的殷红的美感。 END张爱玲把爱情浓缩成这二十句话,句句都是经典两大词人的巅峰对决,一个洒脱,一个惆怅,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水准 |
|
来自: 新用户40828904 > 《隋唐五代十国宋诗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