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慢性病”的两则医话

 孙郎中 2022-02-24



【一】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慢性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 86.6%,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那我们该如何预防慢性病呢?我的建议是,最好选择中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更兼调畅情绪,少些怨恨恼怒烦,这样能让脏腑调和,气血健旺,诸病不生。在今时,年纪轻轻而患各种慢性病症的人越来越多,我认为这些和元阳气不足有很大关系!现代年轻人,饮食太咸,伤肾;半夜不睡觉,甚至通宵玩游戏,伤损五脏气血;吃夜宵,伤脾胃;压力大,脾气大,伤肝;滥用化学合成药物,伤肝伤肾;过吃寒凉,伤脾;冬天大量运动,阳气不能闭藏……这些都会损害人体的元阳气。元阳气为生命的根本,元阳气一虚,脏腑功能下降,气血不足,抗邪无力,或外感六淫而易感冒,或内伤七情而大病丛生。再者,我观察并研究到: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除去先天带来的疾病,24岁以前发的病,一般都没有大问题,因为人24岁之前先天的元阳之气很足,人体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24岁以后,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步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虚的状态。所以24岁以后的成年人生病,就不单要从身体找原因,更应该从精神、情志层面去找病因,从临床接诊的病例也证实:年轻人很多疾病都和精神、情志等有很大关系!实话实说,我们现代人对于自身修养方面的觉悟越来越少,常常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安和和五脏六腑的的气血冲和状况,而把大量精力都用在了身外的商业竞争、钱财名利、人际关系上……与其病后求医,何如病前预防;与其病后悔悟,不如病前修身! 【二】对于慢性病的治疗与养护,我有些看法及建议想说给大家听听!临床所见,一些疑难杂症多为久病不愈之慢性病, 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我的治疗思路是,此类疾病往往是本虚标实之证,且往往极少病机单纯者。需首辨其虚,往往有阴阳气血的偏衰;次辨其实,往往有痰浊、水饮、气滞、瘀血等的偏积滞。用方则尽量兼顾,补泻同施,寒热杂投,目的是平衡阴阳,协调虚实与寒热。另外,对于各种慢性病,我们治疗的同时,还要注重“养”的过程。何谓养?养与治不同,治重在攻邪,而养重在扶正;治往往追求速效,而养则缓缓收功;治需要求医,而养则需病人自己下功夫。我临床体会,不少慢性病症不能一味寻求早日消除病症,还需要消除致病的原因。所以要医患共同努力,以恢复脏腑气血的平衡——这样的疗效才是最高的!另外,快乐也是一味能治病的药,而且是治疗慢性病的良药。不管何种慢性疾病,其背后往往都存在着未能安和的心态。如果,我们能保持快乐,用快乐来安和自己的内心,健康将永远相伴。对于慢性疾病的诊治与预防,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一定要注意调节饮食!若饮食不能调节,却盲目依赖医疗,这是舍本而逐末,是南辕北辙,必然事倍功半,甚至难收良效。由此说,管住嘴,对于预防及调治慢性病真的很重要,尤其是那些平时好吃美食自称“吃货”及已经罹患有各种慢性病症之人,尤当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