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调研报告: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2-02-24 | 阅:  转:  |  分享 
  
调研报告: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及建议

文章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政策各地区我是经济社会它对经济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逼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农村人口多,老龄化程度更是高于城镇。农村城镇

化的“结构转换”,必将以农民为核心,农民的安居乐业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标志,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均等化。聊城是农业大市,农村地广人多、城镇建设一度滞后。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88元,城镇化率仅为40.1%,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十二五”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关键期,聊城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文化服务水平,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老年人是农村的一个特殊群体,注重农村老年文化建设,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享受,是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农村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数据与方法

为了解山东省聊城市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及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差异水平,分析农村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一是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家庭情况、居住地与包括包括.数据来源

本文中,老年人是指户籍在该地的50岁及以上的人。自2014年7月11日到8月3日对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烟店镇、莘县古云镇、茌平县博平镇、冠县柳林镇、东昌府区沙镇镇5个省级示范镇和东昌府区郑家镇、临清市康庄镇、阳谷县石佛镇、莘县朝城镇、茌平县冯官屯镇、冠县店子镇、高唐县清平镇、东阿县牛角店镇、开发区顾官屯镇9个市级示范镇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对20个农村社区3649名老年人进行走访调查,其中50——60岁老年人人数为644人,占.65%;占.27%;70——80岁老年人人数为840人,占.02%,59人,占.06%。4059份,收回有效问卷3649分,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百分率为89.9%。

各年龄段人数所占比例

三、结果分析

根据有效问卷进行简单汇总可知:在调查对象中,男性1887人,总人数的51.7%,女性1782人,占总人数的48.3%。可以看出,75岁以下老年人中,男性比女性多,而75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比男性多。老年人平均年龄67.58岁,年龄最高者87岁;平均居住面57.83平方米,居住面积最大为120平方米,最小为15平方米;平均耕地面积1.87亩,耕地面积最多2.6亩,最少为0.3亩。就文化程度的统计结果来看,文盲人数最多,2040人,占总数的55.9%;其次是识字者740人,占20.3%;小学文化程度者613人,占16.8%;初中文化程度者最少256人,占7%;没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

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饼状图

对于土地处理,有2813人是自己耕作,占总数的77.1%,其次是转租给他人,占14.9%。对于家庭支出,各年龄阶段均有超过一半的老年人用于治病吃药,其次是日常生活开支。就老年人的业余爱好来看,51.4%的老年人倾向于饲养家畜,在各年龄阶段均占较大比例,其次是看电视听广播者890人,占24.4%;锻炼身体和打牌者各364人,只有50人参加人们自发组织的活动,105人选择其他,可以看出,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比较单一。



农村老年人业余生活饼状图

1.物质生活方面

每月生活费用与支出的交叉分析

每月生活费用(元) 合计(元) 百分比(%)—300 301—400 400以上 治病吃药 299 405 322 1240 2266 62.1 日常生活开支 205 309 241 132 887 24.3 农业生产 34 152 50 103 339 9.3 休闲娱乐 42 26 13 7 88 2.4 补贴子女 32 18 11 8 69 1.9 合计 612 910 637 1490 3649 100 百分比(%)40.8%,其次是月生活费用在201-300元的老年人占24.9%。老年人家庭支出主要用于治病吃药,其次是日常生活开支。用于治病吃药的老年人中,月生活费用在400元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4.0%,月生活费用在301-400元的占8.8%,月生活费用在201-300元的占11.1%,月生活费用在200元以下的占8.2%。

治病吃药的老年人月生活花销占总人数的比例

2.家庭生活方面

生活来源、医疗费用支付与年龄的交叉分析

年龄分组 50—60岁 60—70岁 70—80岁 80岁以上 生活



来源 自己劳动 454 613 202 133 子女 60 597 386 262 配偶 120 243 135 12 其他亲属 3 17 5 3 当地政府 7 36 112 249 医疗

费用

支付 全部自己支付 197 332 85 32 自己与子女各支付一部分 269 673 326 123 全部子女支付 170 268 203 279 医疗保险、社区8 233 226 225 从上表可以看出,50—60岁的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自己劳动,其次是配偶;60—70岁老年人中生活来源靠自己和子女的人数分别占40.7%、39.6%;70-80岁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子女,但自己劳动的人数占24%,比例也较大;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费用主要来自于子女。从医疗费用支付情况可以看出,60-70岁的老年人主要自己支付或自己和子女各支付一部分,全部子女支付的人数占19.7%;70岁以上的老年人医疗费用主要由子女支付。

60—70岁老年人医疗费用支付情况

3.健康方面

患病情况交叉表

高血压 心脏病 慢性胃炎 慢性支气管炎 关节炎 肺结核 中风 糖尿病 白内障 其他 高血压 662 58 103 235 321 58 32 57 13 22 心脏病 58 112 33 52 79 49 21 34 19 5 慢性胃炎 103 33 121 78 92 35 14 56 15 14 慢性支气管炎 235 52 78 532 143 49 37 76 25 17 关节炎 321 79 92 143 763 62 25 54 32 21 肺结核 58 49 35 49 62 156 18 33 16 9 中风 32 21 14 37 25 18 67 19 7 3 糖尿病 57 34 56 76 54 33 19 103 11 3 白内障 13 19 15 25 32 16 7 11 43 6 其他 22 5 14 17 21 9 3 6 4 4 从患病情况来看,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最多,而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在老年人中也比较普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的同时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较多;而患有肺结核的同时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的老年人较多;患有糖尿病的同时患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较多。在老年人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中,大约一半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满意,非常满意者233人,均处于50-60岁阶段,很不满意自己健康状况的346人,占总人数的9.5%。对健康状况满意度和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患有关节炎、肺结核、糖尿病、其他病症的老年人虽多,但他们对自己的健康倾向于满意;患有高血压、中风和白内障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评价多介于满意和一般之间;患有心脏病、慢性胃炎的老年人多认为自己健康一般;而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不满意的占40%。

4.养老方面

养老问题交叉表

是否担心养问题老 合计 百分比 很担心 一般 不担心 子女养老 234 546 1032 1812 49.7% 自己存钱养老 201 325 345 871 23.9% 参加商业保险 142 256 160 558 15.2% 政府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13 106 89 408 11.2% 合计 790 1233 1626 3649 100% 百分比 21.6% 33.8% 44.6% 100% 对于是否担心养老问题,790人表示很担心,占总数的21.6%,1626人选择不担心,占44.6%,有1233人选择一般。子女养老仍是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要选择,养儿防老观念并未转变。选择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极少,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否解决养老问题,50.2%的老年人选择不能,27.6%的老年人选择能,22.2%选择不知道,说明农村老年人对养老保险仍不了解。



社会养老保险能否解决养老问题饼状图

5.心态及人际关系





心态与年龄交叉表

50—60岁 60—70岁 70—80岁 80岁以上 合计 保持性格开朗,不孤僻322 456 236 128 1142 随和,不易担心善于认为122 134 24 13 293 与周围环境接触并保持联系 255 743 189 96 1283 愿意与他人交谈,保持适当良好的社会交往 326 566 232 103 1227 能接受别人意见,对人处理78 126 324 345 873 具有从经验中总结学习的能力 52 35 16 5 108 从心态方面看,约有一半的老年人同时具有保持性格开朗,不孤僻、随和,不易发脾气和愿意与他人交谈,保持适当良好的社会交往这三个特点。遇事想得开,善于自我调控的老年人也较多。很少有

人具有从经验中总结学习的能力。能在集体允许范围内发挥个性,认为自己仍能发挥作用和能接受别人意见,对人宽容的老年人占11%左右,说明农村老年人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和他人意见,在

集体中很少起到关键性作用。

6.满意度分析

对于物质生活、家庭生活、健康状况、子女孝敬、精神文化生活、邻里相处、村民尊重与信任、房屋道路建设、领导能力等满意度调查中,除了物质生活方面选择满意的老年人占70%、健康状况满意的老年人占50%外,其他方面选择满意的老年人均在75%以上。

四、农村城镇化建设老年人配套设施和服务典型乡镇案例

1.茌平县博平镇

“博平原来就是县城,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茌平二中都在这里,最近还建了古楼新村、兴博园、毓秀苑等居住小区,镇驻地还有休闲广场,每到晚上说书的、唱戏的、跳舞的都有,俺感觉博平与城里没大区别。”7月17日,茌平县博平镇居民谢会明说,现在正在进行省级示范镇建设,新城老城并蒂,公园、广场兼具,将来博平更像小城市了。

我们走访了博陵社区,该社区跳舞解决了



博陵社区配套的健身器材、休闲老年房

1、 杨秀芸:70岁。日常生活是看电视,晚上广场上有成群跳舞的人,会去2、 于玉莲:64岁,早晨早起上地里干农活、做饭、看孩子、送孩子上学,晚上到广场跳舞。

3、 范玉芸:62岁,最大的乐趣是栽花,平时闲逛,与邻居聊天。



图为范玉芸老人正在回答我们的调查问卷

2.冠县柳林镇

冠县柳林镇巧借武训故里、非遗之乡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重点开发旅游产业,让柳林镇成为基础设施配套、辐射带动力强、产业人口聚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的旅游文化名镇。柳林镇委托省规划设计院对《柳林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已通过山东省示范镇领导小组验收。

我们走访了柳林镇武风文韵社区,社区五脏俱全其乐融融



武风文韵社区绿树成荫,老人和孩子生活其乐融融



茶庄虽小,时61.6%的人本身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生活完全依赖子女赡养。而剩下的38.4%中,有65%的老年人依靠保留的土地和子女赡养生活,35%的老年人有幸得到外出务工的机会,借此维持生活。同时,他们表示,尽管得到了政府的几万元钱的补助,但是大部分却用到了新楼房的装修整理等方面,而这几万元钱并不能从长远角度保障他们的生活。从另一方面讲,这些老年人脱离了农村瓦房平房的生活,在生活习惯上也必然要有所改变。比如原来可以生火做饭、生火取暖,而在楼房生活中,这些都是不可行的,取而代之的是用电做饭,用暖气取暖,这些在无形中也增加了老年人的生活负担。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的勤俭节约也并未改善他们原本较为拮据的生活。老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政府更多的关注,一味的追求在整体上的经济发展,不注重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2. 现有的生活与原耕地生活产生了较大变化,多数老年人表示不适应。

正如第一条中所述,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他们一生都在土地上劳作,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这种突然地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土地问题,历来是中国农村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在中国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土地仍是农民最可靠的社会保障,一些农民暂时离开土地,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要土地。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家乡有一块地,仍是他们生活保障最后的一道防线。然而,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土地被征用之后,土地征用款成为农民失去土地后维持可持续生计的唯一资本。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改变了以前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习惯,原来他们自己种着粮食、蔬菜,从不担心吃饭的问题,但没有了耕地,便没有了原来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不仅带来很多不方便,也加大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开销。搬进了楼房,相对于以前,他们或许是变得清闲了,但是同样,他们也产生了较深的孤独感。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作为留守老人,他们对子女有着深深地挂念,而搬进楼房,没有了原来宽敞的大院,也少了聊天说话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老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在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有63%的人子女进城务工,基本只在重要节日比如春节才会回家。剩下的37%的人中,有25%的人子女会在每周回家看他们一次,30%在一周至一个月回家看他们一次,45%看望他们的频率在一个月以上。由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老年人见子女的机会不多,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老年人的幸福感不足。家人的关心照料和这种关心照料所含的浓浓亲情,是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替代的。家庭成员在生活上的互相关心、精神上的互相安慰,也不会因社会养老制度的建立而过时。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到老人“你感到寂寞吗?”,他们大多数会机械地回答“已经习惯了”;就连很多孝顺的子女也很少能意识乃至顾及到年迈父母的精神问题,在很多人的心中,孝顺似乎只是衣食饱暖方面的事情。社区老年人在气派的楼房掩盖下的是他们孤独寂寞的精神生活。



子女回家看望父母的频率

3. 社区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机制及配套设施不健全。

本次调研中,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机制以及配套设施不健全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暴露的较严重的弊病。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应该特殊对待,针对老年人的各方面的设施应该建设完备。就本次调研来讲,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3.1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机制不健全。

老年人和儿童一样,体弱多病,抵抗力差,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社会现实给我国的老年医疗服务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老年人的身体机理和生存状态决定了提升老年社区医疗服务是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的重要路径。根据调查,目前我国老年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着制度性保障欠缺、资源配置不足、针对性不强以及社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完善老年社区医疗政策、整合老年社区医疗资源和扩展以人为本的社区医疗服务方式成为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社区医疗服务建设的必然选择。老年人社区医疗服务建设是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但我国的老年人社区医疗服务现状并不容乐观,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社区护理专业性不强、家庭照顾力不从心等,这些都影响了老年人医疗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应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等多种举措来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2针对老年人的生活设施配备不健全。

住楼房或许展现的是农村的新面貌,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住楼房却并不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在调查中,很多老年人就住高层问题

向我们反映。更有老人说,过几年腿脚不灵便了,原来的时候还能在自家院子走走,现在却困在了楼内不能出门,而老人们的这种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在调查中配备了电梯的楼房并不多见,而老年人专用通道的建设更是少之又少。此外,社区外的交通道路的建设并不完善,

老年人的出行也成问题。

3.3针对老年人的娱乐设施配备不健全。

社区中的老年人更易产生孤独感,为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社区配备老年人娱乐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访问的社区中,只有30%配备了适合老年人的娱乐设施,10%建立了专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就整个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社区并没有为老年人提供较好的活动场所,而老年人娱乐设施配备不健全,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近一两年来,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以前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一起散步,而现在老年人更注重生活质量,广场舞的风行,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在调查中,老年人普遍反映住进了楼房后,出门都是楼梯,没有了原来老人们坐在一起拉家常带来的欢乐,偶尔下楼之后也找不到什么适合活动的地方,生活少了很多乐趣。老人们对于这种改变感到更多的是无奈,作为老年人来讲,他们或许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国家既然实施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就应该要有一个保障,社区作为落实单位,更应该关注老年人,在这方面应多加考虑。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社区并没有建立统一有效、切实可行的老年人服务体系,这种体系的缺失或不健全,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农村老年人尚未引起重视。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不适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二是观念陈旧。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以家庭养老为主”上,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三是缺少有效的破解办法。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社会应当做出积极反响,通过法制和道德教育的手段,维护老年人的权益。

六、提出解决方案

1、省政府应进一步出台对于老年人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细则,为老年人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山东省政府应结合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合理的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对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与问题要统筹兼顾,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各级政策与制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基层党员深入到正在进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村庄、社区,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有关政策的开展情况,特别是对于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老年人问题;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老、爱老的积极氛围,让大家从思想上重视,从社会长远发展考虑,建立起一种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老年人服务体系。

2、建立健全社区老年人生活服务机制,社区配备相应老年人生活设施。

加强社区居委会职能建设,积极制定符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老年人生活服务机制,对于本社区内的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生活状态进行具体的摸底调查,并将各人员登记成册,将所有老年人成员进行专项汇总,通过典型案例充分发现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老年人问题的具体矛盾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具体化,让老年人体会到实实在在的益处,组建专门的老年人社区服务团队,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制,对于社区老年人实施一对一服务,对于特殊老人,如失独、残疾、患病等老人,实施重点照顾;老年人大多手脚不便,对于高层居住的老人,应当设立专门的老年人通道,配套老年人通道设施,如专用扶手,有条件的社区应当配套电梯等快捷的上下楼设施,居住在高层的楼房应当特别注意当有火灾等意外情况时,老年人的紧急疏散问题,应当在每个楼层设计一个具有一定强度和防火级别的专门供老年人使用的安全屋,防止发生人为或自然灾害时能够给老年人安全保障和生存机会,在社区基础设施方面,要多为老年人考虑适合特殊人群的设施,如在公交系统中,公交车都应加装进门、下门的升降机,来解决上门时门口与台阶高度不一致,造成老年人的不方便。

3、完善社区老年人娱乐设施,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

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也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例,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但商业化的发展使得文化越来越功利化,主要迎合广大青年人的喜好,老年人的文化消费产品比例逐年下降,对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各个社区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当他们年老时对于文化的需求更为迫切,子女工作在外,情感的缺失都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社区应当建设适合老年人文化消遣的场所,如棋牌室、茶话室等休闲娱乐场所,也应当结合老年人年龄段特点,建设兴趣团队,如戏曲兴趣班、历史兴趣班,舞蹈兴趣班等,在这样的班级里让老年人找到归属感,使得老年人有事做、有话说,老年人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区生活繁荣的具体表现,老年人是一个社区精神的灵魂,他们与社区的关系更为紧密,所以社区应该创建专门的老年人娱乐生活运行机构,可以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商业化运行,以求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下去。

4、建立健全老年人医疗服务体制,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进入老年社会,农村老龄化尤为显著。日益增长的农村老年人口,其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必将日益增长。疾病模式变化、医疗价格上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加重了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于经济、地域、身体及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受到抑制,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利用较差,医疗保障问题日益突出。虽然,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建立一套符合农村老年人特点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特殊部分,保障对象是农村老年人,这是一个典型的弱势群体,需要政府和社会的特别关怀;从保障内容来看,它是医疗保障,是对健康权的保障。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步入老年以后,经济能力下降,在社会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成为新型弱势群体,是最需要医疗保障服务的人群。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每一位老年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不是向社会的祈求,也不需要强者的怜悯,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讨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能忽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在实践中,要采取多种措施,为老年人建立精神支持系统。一方面要加强心理教育,提高老年人自我调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具体来说,一是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老年价值观,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动员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二是对老年人进行基本的心理培训,帮助老年人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控制消极情绪;三是针对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派出心理咨询人员给予帮助和疏导;四是积极进行农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培训;五是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文化活动,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让老年人感受社会的尊敬和关心。

5、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度。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应该得到社会更多关注。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的作用是巨大的,利用网络媒体来提高老年人的关注,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国家政策缺乏对农村老年人的针对性,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不适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而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以家庭养老为主”上,思想跟不上变化了的形势。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利用网络媒体,将各种问题反映出来,使得社会真正了解社区中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而举社会之力,专项专治,切实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

支撑文件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3月16日)

2、《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8月28日)

3、《进城圆梦——探寻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张志前王申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国家战略与中国特色城镇化》武权德等著科学出版社

5、《关于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的意见》中共聊城市委文件

聊发[2012]10号

调研山东日志

1.在感悟中成长(作者:王召猛)

有些路真正走过了,才有所感悟;

有些事真正做过了,才有所触动;

有些人真正遇见了,才有话可说:

2014年第六届“调研山东”,我们的调研课题为“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老年人生活状况与问题调研”,此次调研活动历时23天,走遍聊城市14个省市级示范乡镇,往返行程1000余公里,走访20个社区,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我们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子女赡养、日常文娱生活、医疗保健、住房质量等事关老年人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在行程中,我们主要收集关于调研的第一手材料。

我们每一次走过,在每一个地方,不仅留下了我们坚实的脚印,而且我们带走的是老人们对我们的期盼和我们沉甸甸的责任。总之,每个地方总有让我们感动的。在人和事聊城茌平,凡是我们走过的社区,都会有一排排整齐的老年房,在这里面住着一群让我们感动的老人们。住在聊城茌平县博平镇博陵社区的64岁的于玉莲老人,我们记忆犹新。她拥有灿烂的笑容,热情好客,邀请我们去她家喝水小憩。她老伴认真填写了我们的调查问卷,成为我们调研中宝贵的资料。我们为他们的幸福生活拍照留念,并将照片送给他们以表祝福。另一位让我们感动的老人是住在茌平县冯官屯镇刘马社区的71岁的张秀兰老人,她热情的带我们参观了她的老年房。她告诉我们,虽然老伴已经不在了,儿女也不在身边,但住进了崭新的老年房,心里就踏实了很多,日子过得也很舒服。看到她们如此幸福的生活,我们也是幸福的。

参与到此次调研山东的团队,我是幸运的,说到我们行程有什么收获,那我只用两个字来形容——精神。首先是团队精神,团队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念,若用一句话去诠释的它,那我们的团队精神就是“不善合作,一塌涂地;齐心协力,共享成功。”然后是实践精神,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实践精神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其次是“骑士”精神,这是我自己定义的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骑士”是在自行车上的我们,精神是我们骑行调研的精神,“骑士”精神就是“我们选择了骑行,便只顾风雨兼程。”最后要说的是务实精神我们实实在在的调研,踏踏实实的走访,最后也扎扎实实的完成了此次调研任务,所以把务实精神的深刻定义为“如果没有调研,我们就没有发言权。”

人都遇过,路已走完,故事结束。思:

路途不算遥远,只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

不怕夜幕降临,只是因为兄弟与我共跋涉;

不惜有家难归,只是因为责任与使命叫我。

这段辛酸与光荣的行程,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2.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作者:王鹏)

调研山东给了我们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进基层,和社会上的平常普通民众面对面的机会,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接触到了社会热点,接触到了我们平常难以接触到的民声民意,我们大学生用我们自己的视角去审视社会热点,去发掘问题,并试着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成为了社会事务的参与者,我们不再是身居象牙塔、只会读书考试的学生,我们要试着去了解我们几年后即将踏入的地方,那些百姓的现在有可能就会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最终也会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关心我们所接触到的一切,因为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社会事务的参与者,绝不是旁观者。

我们“调研山东”是一个团队,我们携手共同走过了聊城的县市区,那里有了我们的足迹,有了我们的汗水,有了我们的努力,我相信我们走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也一定会记住我们,记住我们来自聊大的学子,我们的骑行,我们的奔波,我们的辛勤,我们的务实,我们所做的一切的努力。感谢一路上帮助我们的人,你们的笑容是对于我们最好的鼓励,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对我们伸出了援手。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对于我们调研实践活动的理解,其实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大学生这个群体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评价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创造辉煌,能够让人们记住我们。

我们这个团队中的人从陌生到相识,再到熟知,直到成为兄弟。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要团结、积极、奋进,我们要共同拥有一个目标,一个信念,我们为了共同的理想而一起奋斗。有过争执,有过汗水,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我们的骑行、徒步,我们天天迎着月亮走,顶着月亮归的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还。但当我们走过这一切的时候,其他的一切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坚持下来走到了最后。当若干年后,我们一定会回忆这一段往事,当那时我们一定会感悟到,那些留在记忆中的人不是和你一块享乐的,而是陪你一块吃苦的。

3.这个暑假,我在成长









家庭支出



养老方式





2



1







献花(0)
+1
(本文系zhengtu34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