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岁老人冒死生双胞胎,12年后攒下近千万家产:我活着她们才好过

 文史鉴赏 2022-02-24

2009年10月,59岁的盛海琳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决然地躺在手术台上接受了试管胚胎移植手术。

2010年5月,两个早产的孱弱女婴来到了这个世上。

60岁的盛海琳打破了生育极限,在可以当祖母的年纪重新做回了母亲。

然而,高龄产妇难当,高龄母亲更难当。

如今12年过去了,这个特殊家庭又有着怎样的现状?

试管婴儿:失独母亲万般无奈的选择

“2009年的春节,我女儿女婿高高兴兴地回婆家那边过年。但是第二天就通知了我这个噩耗。”

“三天之后,我抱着我女儿的骨灰盒回了家。”

盛海琳出生军人世家,年少参军以后当了军医,后来就任合肥某医院院长。

她的爱人比她大一岁,同样也是一名军人,是合肥某军校的一位教授。

1980年,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的盛海琳生下了独女婷婷。对于这个女儿,夫妻俩可以说是如珠如宝地疼着长大的。

因为孩子自身优秀,再加上盛海琳家的家庭条件也十分优渥,所以上门提亲的人数不胜数。

2009年9月份,婷婷和来自安徽省池州市的一个年轻人举行了婚礼。

看着女儿的后半生有了着落,盛海琳夫妇开始筹划起了自己的养老生活。

但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料到这对新婚仅4个月的小夫妻会双双殒命于煤气中毒。

得知噩耗的那一刻,盛海琳心痛到无以复加。而她铁骨铮铮了一辈子的丈夫,直接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

“我从医快四十年,不知道救了多少人。到头来,我的女儿竟然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

煤气中毒这样的低级错误,是盛海琳不能接受的。原本只要小心一点,这样的悲剧就根本不可能发生。

但一时的疏忽大意,却造就了两个“失独家庭。”

在得知女儿去世后,盛海琳也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无数次想自我了结,因为她根本没办法承受丧女的悲痛。

为了防止盛海琳做出傻事,亲朋好友轮流守在她的身边,丈夫哭着哀求她不要离开自己。

望着同样悲痛欲绝的爱人,盛海琳终于忍不住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

哭过一场后,她打消了轻生的念头,转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两个月的时间里,她没有踏出家门一步。她听不得任何欢声笑语,更听不得“爸爸”、“妈妈”这个称呼。

原本温馨幸福的一家三口,就只剩下两个老人相顾无言、垂泪天明。

为了活下去,盛海琳和丈夫决定去领养一个孩子。

2008年汶川地震后,无数家庭分崩离析,灾区出现了很多孤儿。盛海琳亲自跑去了汶川,想打听一下有没有合适的孩子。

但走访多日,她得到的回复都是“没有”。灾区的孤儿们都已经被妥善安置。

遍寻无果的盛海琳只好回到了合肥。可她仍然没有死心,又把大大小小的福利院都跑了一遍。

不过还是没有结果。福利院里大概是不缺孩子的,但等了解了盛海琳家的情况后,又没有一个福利院同意。

这不是开玩笑吗?两个60岁的老人跑过来领养几岁的孩子。所有人都觉得盛海琳是伤心疯了。

接连遭到拒绝后,盛海琳居然想到了一些“旁门左道”的办法。

她不顾丈夫的劝阻,跑到乡下去打听有没有人家不要孩子的或是孩子多了养不起的。

甚至还偷偷跑到医院里去问过:“你们有没有扔掉的孩子?我想领养一个。”

可当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之后,盛海琳依旧未能如愿。

她抱着女儿的骨灰盒、看着女儿房间里的所有旧物,她真的觉得自己快疯了。

如果还不能拥有一个孩子的话,那这段人生就没有继续下去的意义了。

最后,盛海琳作出了一个令众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她要尝试试管婴儿。

“我只能挺身而出,生产自救。”

毫无疑问,这个决定当然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一个快60岁的老太太想要怀孕,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暂且不论成功的可能性和经济能力,就算试管婴儿平安生下来了,盛海琳夫妇又能陪伴孩子多少年呢?

反对者里也包括丈夫。他明白妻子的心情,也明白妻子对孩子的执念。

可两个人都这把年纪了,实在不适合自己生育。

何况试管婴儿的技术也并非毫无风险,盛海琳这个年纪肯定是经不起折腾的。

但盛海琳的决心已定。谁劝都不听,所有的嘲讽也都置之不理。她只需要得到丈夫的支持。

为此,她甚至跪下来乞求丈夫。但丈夫一开始的态度也很坚决,死咬着牙不肯点头。

闹到最后,盛海琳只好拿出“杀手锏”:“不同意的话咱俩就离婚。”

一听这话,丈夫瞬间就慌了神。他是清楚妻子的为人的,一向言出必行。

60岁的他已经失去了女儿,不能再失去妻子了。

万般无奈下,夫妇二人达成了一致。于是,这对花甲老人踏上了试管求子的漫漫长路。

求子过程:痛并快乐着的艰辛之旅

丈夫这关虽然过了,但盛海琳接下来还要面对更严峻的考验。

哪家医院、哪个医生,愿意为她进行试管婴儿的手术?

为了圆自己的母亲梦,盛海琳从合肥跑到南京,又从南京跑到上海,最后去了北京。

但她连医生的面都没能见上。一听说这个年近六十的老太太要做试管胚胎移植手术,在许多生殖中心,盛海琳连挂号的请求都被直接拒绝。

辗转多地后,盛海琳只能求助在北京工作的战友。战友也是费了好一番功夫,才给她争取到了一个专家号。

但就算是见到了专家也还是无济于事。大家虽然都很同情这个失独老人,但谁都不敢接下这个任务。

在盛海琳哭求了十几分钟后,专家还是表示了拒绝。

眼看着实在没有办法了,她只能转而求助于在合肥的战友。她把最后的一丝希望,寄托在了解放军105医院。

这一次,盛海琳成功了。

医院同意的原因有两点:一,她的这份执着打动了所有人;二,她自己就是医生,任何风险她都清楚。

“我当时也跟医院、医生讲好了,任何风险我都可以自行承担。”

“我是个医生,我也有过生育经验,每一项准备工作我都会做足。”

当然了,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地想到了失败的可能性。

对于这一点,盛海琳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我是愿意为科学献身的,真的要死的话我也不怕。”

但其实对于当时的盛海琳而言,死反倒是一种解脱。不成功便成仁,不管机率多小都要试试看。

要想进行胚胎移植,那首先需要恢复正常的生育能力。

从2009年7月份开始,盛海琳接受了大量雌性激素注射。每天都要往身上扎针,瓶瓶罐罐的药物要吃一大堆。

三个月后,她恢复了正常的经期。这意味着第一步成功了。

而在这三个月里,盛海琳和丈夫每一天都在提心吊胆。因为,短时间内注射大量雌性激素极易引起各种副作用。

浮肿、恶心、关节胀痛、肌肉抽筋这些问题盛海琳都经历过。但很庆幸的是,她没有引发癌症。

“只要没有发生癌症,那我就能继续坚持。这也是上天给我的一次机会,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10月13日,医生将三个胚胎移植进了盛海琳的子宫里。

或许是上天真的在眷顾这对失独夫妻,她在第一次移植过程中就成功受孕。

这个结果令盛海琳欣喜不已,她还再三请求医生:“如果三个孩子都活了,你们能不能别人为地给我流掉一个?”

但这个请求在医生看来却无比可笑。按照盛海琳的身体状况,这三个胚胎极有可能一个都活不了。

他们只是不想打击这个老人。如果这次手术失败了,那她也许就会死心了。

可后续的发展却超乎医生的预料。

半个月后,盛海琳买来了验孕试纸。她早上试一次、晚上试一次,整整试了三天。

所有的试纸上都显示两道红杠。

那一刻,夫妇二人相拥着流下了泪水。擦干眼泪后,盛海琳给主治医生打去了电话。

而当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医生时,电话那头却久久没有传来回应,导致盛海琳一度以为是手机坏了。

其实,医生也不敢相信这样的奇迹竟然真的出现了。

冷静之后,医生激动地说道:“真的假的?你没有看错吧?你立刻来医院一趟!”

当盛海琳赶到医院后,医生马上安排她进行了检查。最后的结果显示阳性。

由于时间较短,所以医生让盛海琳过半个月再来做B超检查。到底怀了几个孩子,这还是个未知数。

但就在检查前夕,她突然发生了大出血。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是拔凉拔凉的。

搞不好,三个胚胎全没了。

可事情再一次峰回路转。在充斥着血液的子宫里,医生发现了两颗跳动着的小心脏。

有两条小生命顽强地活了下来。

怀孕5个月之后,盛海琳的高血压徘徊在170左右,低血压也达到了100。

普通人的尿酸值大概在420左右,但她却高达1700。

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和腹腔积水也接踵而至,体重飙升至160斤。

怀孕后期,盛海琳几乎寸步难行。因为年纪的关系,所以她的心肝脾胃肾都不能很好的承担生育功能。

但盛海琳无怨无悔。“每一天都很难熬,难受到想死。可是一想到我即将拥有两个孩子,那说什么也要坚持下去。”

在孕育孩子的这个过程中,丈夫并不能为妻子分担什么。他只能一边拼命赚钱,一边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妻子。

2010年5月25日,只在母亲肚子里呆了7个月的智智、慧慧来到了这个世界。

在这个年纪生下的孩子原本就比正常婴儿要孱弱一些,而且智智和慧慧还是早产儿。

这两个孩子出生时一个3.7斤,一个2.9斤。姐姐在保温箱里躺了37天,妹妹躺了47天。

每天的费用大概在六千块钱左右。

也正是从那时起,盛海琳和丈夫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缺钱”这个严峻的问题。

现状:养儿负担,丈夫瘫痪

平心而论,盛海琳家的生活水平肯定在中等以上。但夫妻俩把大部分的积蓄和精力都用在了早逝的大女儿婷婷身上。

已经退休的两位老人,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存款和退休金来养活两个女儿。

但曾经令他们引以为傲的退休金却在此时变成了杯水车薪。

备孕过程、怀孕过程、护理过程,每一样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钱。而且智智和慧慧将来还要上学、生活。

孩子是平安生下来了,可以后怎么养大才是更头疼的问题。

术后第七天,盛海琳选择了出院。她现在急需赚钱,必须在活着的时候给两个女儿攒够牢靠的经济保障。

在智智、慧慧未满百天的时候,盛海琳就开始全国各地的飞。

她曾是军医出生,有着资深的行医经验。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不难,但这也意味着辛苦和分离。

为了让盛海琳放心,丈夫在就近的地方找了份工作,两人又请了两个保姆。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她就到处去开课培训,给别人普及养生知识、健康常识。

在外人看来,这个60岁的老太太终于从丧女的阴霾中走出来了。她不仅变得精神抖擞,还有精力继续工作。

但对于盛海琳来说,这其中的辛酸却远远超乎她的想象。

在别人悠闲地享受着退休生活时,他们夫妻俩还得奔波工作;在别人含饴弄孙时,他们却在担心自己还能活多久。

“你要问我现在的生活,那就是烦恼、痛苦并寻求着快乐。”

出生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家庭,智智和慧慧都比同龄的孩子要早熟很多。

盛海琳和丈夫也从不向她们隐瞒过去的事情,所以两个孩子从记事起就知道婷婷姐姐的存在。

她们经常会向父母询问关于姐姐的一切,还童言无忌地说道:“要是姐姐还在该多好。”

但要是婷婷还在的话,那盛海琳大概快当外祖母了。她和丈夫不必再这么辛苦的养家,智智和慧慧也不可能出生。

而且只要一提起婷婷,盛海琳的语气中总是夹杂着悲伤与骄傲:“她是我这一生中最大的成就。”

与婷婷的最后一面,也成了盛海琳这辈子都不可能忘却的回忆。

“我说,妈妈给你梳个头吧。走那天,她穿着一件法国牌子的束腰呢子大衣,下身是直筒裤,上面绣满了花。”

2016年,67岁的丈夫中风瘫痪了。他曾经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军人,但现在只是一个垂垂老矣的父亲。

丈夫的倒下令盛海琳措手不及,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她的养家压力。

原来盛海琳是全国各地的飞,一个月有二十几堂课,最多只能在家里呆个四五天。

可是现在,她不得不减少工作量,也尽可能的选择离家近一点的地方。

等智智、慧慧上小学后,她就把两个孩子送进了托管学校。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盛海琳又面临着新的难题。

“很多时候她们一回家就哭,我问她们怎么了。后来我才知道,她们在学校里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评价。”

“因为我们这家庭特殊,所以很多人会嘲笑她们。说你们是没有爸爸妈妈的,你们是从试管里生出来的。”

每每听到这些恶意的评价,智智和慧慧的心里总是会很难过。再怎么早熟,她们也只不过是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

而面对这种情况,盛海琳也不可能去找人理论。两个孩子的确是试管婴儿,这一点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

可是她们有爸爸妈妈,而且是很爱很爱她们的爸爸妈妈。

“我们和孩子相差了60岁,肯定是比不过年轻父母的。所以在很小的时候,我就要她们学会自强、自立、自信。”

2019年,慧慧突发支原体肺炎胸腔积液。那一年,盛海琳也将近70岁了,她自己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

看着瘫痪的丈夫、年幼的女儿,盛海琳突然明白了人生苦短的意义。

再不好好静下心来陪伴家人的话,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经过多年的奔波操劳,盛海琳和丈夫已经为两个女儿攒下近千万的家产作为经济保障。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笔钱足够智智和慧慧支撑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了。

但盛海琳依然怕,她一怕自己老年痴呆,二怕自己意外离世,只有自己活着她们才好过。

不管发生哪种情况,都会给两个女儿增添负担。所以她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照顾好自己和丈夫的身体。

最低的目标,是要看着智智和慧慧上大学。

再贪心一点的话,她也想活到100岁,看着两个小女儿拥有自己的家庭。

如今12年过去了,盛海琳对当初的选择是否无怨无悔?
再一次还会考虑吗?”

“那我会三思而后行,我不后悔生下她们。但如果还有来生的话,我不会生了。”

因为生难,养更难。

养大一个孩子不是只花钱、只供吃穿就行了,还有未来的思想教育、学习教育和人生指引。

“我不能让她们感到自卑。我想真正看到我们家的第三代,但我更想让她们活得快乐。”

后记

智智和慧慧的到来,拯救了濒临崩溃的盛海琳,也让这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粘合在了一起。

但养育过程中的难题是盛海琳未曾预料到的。随着年纪渐长,她和丈夫在很多事情上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她才说出了“如果有来生”这样的话。

失独家庭的痛苦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盛海琳的“生产自救”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身为局外人,我们只能予以尊重和祝福。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生育观念,愿再无“失独”悲剧的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