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淇河美景:观音山游记

 新用户91998270 2022-02-24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寒料峭。抄写了几幅碑文,觉得有点小累,抬眼望窗外美景,想缓解眼睛的疲劳。阳光透过疏疏密密的枝叶照射在我的碑拓上,古碑文在阳光下显的更有古意。听着窗外微风的吹拂,这样一个美好的天气,到野外游览一番岂不美哉!去哪里呢?一缕清风吹进屋内,一张碑拓被吹落下来,俯身一看,《碑记题铭》这是观音山的碑拓啊!

 观音山是在明代时候的称呼,清代以后至今称“桃花洞”,去年去那里拓碑时没顾得上欣赏那里的湖光山色和鸟语花香,今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若去游玩一定会大饱眼福。一个人去太孤单,拿起手机拨打了宋建军老师的电话,“喂,宋老师有时间吗。今天咱去桃花洞玩吧?顺便去拓两个碑,”宋老师说:“今天是星期天,我也有野外踏青之意,能游览桃花洞美景,还能再拓个碑那再好不过了,中午来我家吃饭,吃了饭咱就去。”        到宋老师家吃过午饭后,我们二人骑上摩托出发了,经过刘氏庄园,直奔理峪村,绕着盘山公路,驶过九曲十八弯,一路盘旋而上,经历了高耸入云的悬崖从面前向后闪退,终于来到了理峪洞口,我和宋老师停下车来,向远处望去,晴光潋滟,小鸟鸣啾,无限春色尽显眼前,感受充满着灵性与野性美的旷野,心中无比的舒畅。

 穿过曾数十人用血汗凿的八一隧洞,来到洞的东面,高大的铁门紧锁,因为理峪村和下面几个村庄已经搬迁至浚县,现在是我同宗的爷爷承包了,另一个爷爷在里面植树造林,开垦荒山。我与爷爷通了电话,不一会儿他便来开门了。

 走过洞口约五十米,在路的右边,一块碣石上耸立着一通石碑,这块石碑还是比较熟悉的,这是记载修八一隧洞的历史记载。我与宋老师说:“您看,这块碑虽然年代不算长,但也饱受了岁月的璀璨,我们把它拓下来吧?”宋老师说:“那太好了,我老家就是这个村的,能清楚的看见上面字的时候我还小,那咱赶快动手吧”!经过两人的一番忙碌,“毛主席语录: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几个大字呈现在我们二人面前,碑文记载了,在艰苦的岁月里,理峪村民以不屈的红旗渠精神修造八一隧洞的历史。

 收起拓片,继续向下行驶,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虽然常来,但总是感觉不过瘾,因为此时是一路下坡,远处的一座座山脉尽收眼底,心里会涌起一种登高望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路下面是数十丈深的悬崖峭壁,它们形态万千,在绿树红花的陪衬下呈现出一幅峡谷风光图,每观此景时都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欣赏着峡谷风光,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不知不觉已来到通往桃花洞的山口。我们停下坐骑,宋老师便向我介绍了好多我不知道的美景和故事,往西面的山谷下方观看,是赫赫有名的龙王庙沟,去年去那儿拓碑时也领略了那里的秀丽风景,可以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美。

 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徒步向上而去,走了大约一百来米,就看见碧波荡漾的淇河了,一座座壁立千仞的山峰插在缓缓流淌的淇河之中,欣赏着淇河美景,聆听着鸟儿的歌唱继续往上行走,忽然听见前方有话语之声传来,走近才知是原花地村的村民思念家乡美景,驱车前来游览故乡景色的。我们结伴而行,一路叙说着家乡故事,转眼间已来到近代所建的红砖大门前边,花地村民说:“盖这个大门时,我还来往上搬过砖的,时间真快啊!我们离开这里已经十余年了。”

 穿过大门就得开始往下走了,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头小庙,“为神最灵灵以诚敬之主,龙天降祥祥以积善之家”一副 对联镌刻在两旁,从字面意思可以得知这是一座“龙神庙”,庙旁的石碑上记载这座小庙修建于康熙十四年,庙虽小还是比较精致的。

 龙神庙下方是一个石券门,拱形券上雕刻有浮雕二龙戏珠,这是与龙神庙同一时期修建的,在三百年前的先民们能刻出这样精美的浮雕可见费了不少功夫。只是这座石券历经了了几百年的历史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不知是哪位好心人用木桩支撑了起来,我和宋老师赶紧拿起相机拍了数张照片。

 顺着石券往下看,不由得让人惊恐万分,宽度不到十公分的石阶将近90度而下,扶着两旁的悬崖峭壁,侧着脚半蹲而下,宋老师对我说:“这是十几年前还没有移民时加宽的,以前这里只能过一个人,现在能三个人同时下去了,比起以前方便多了,但是还是得小心着点。”不敢往下直视,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往下慢慢移动,见树扶着树遇草拉着草,心里不停地腾腾乱跳。“帅,到了直起身子吧!”在宋老师的呼叫从惊恐中把握才唤醒了,真是一个险啊!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用这句话来描写眼前的风景似乎还不够,下方碧绿的淇河,远处的福兴寺遗址,被水淹没的民居,缠绕在远山上的梯田等一望无际的秀丽山河让人大开眼界,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地,桃花洞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

 既然是桃花洞这里应该有桃花啊!宋老师是说:“我来过多少次,都不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也许往前走就有桃花,我们找找看吧!”我们四处张望,寻找桃花,但见一株山桃树依靠在石墙边上,一个个含羞的花苞正在等待开放。

 一通镌刻在石壁之上的的大明万历七年《重修观音山古仙洞》中记载:盖闻佛景大唐燕赵西南山名阙号观音山古仙洞前朝累代之记山景上徹白云之内下闻龙嚎之声百龙添降观音修行之地是龙神久住之乡………望山景东看山顶如银夏都千峰似景春夏乱花拥就极乐天宫每遇秋冬松景排□兜率内院雾罩仙洞云□端草灵苗拥怅吉祥妙理难穷若到宝山境内勿生療义之心千生罕遇万劫难逢立碑古代流传万载之记………,大清康熙十三年《重修桃花洞诸神像记》中记载:黄崖之下淇水东注山形陡绝壁峰千仞有古洞数处每逢春月桃花夹岸因以明其洞焉………,根据古碑文上说,这里是观音山,后又改作桃花洞,观音山在古代因桃花夹岸而更名为“桃花洞”那么为什么叫”观音山”呢?

 宋老师说:”咱先别研究为什么叫观音山了,我来时拿了点香,咱给各位神灵上柱香吧”宋老师真是有备而来啊!去年来时洞中还有神像,如今怎么一无所有,仔细看过才知是被毁坏过,神像的残块琳琅满目的布满地面,这是谁这么缺德啊!曾经香火鼎盛的宗教活动场所如今却是这般景象。

 拜谒完诸神,拿起手机收揽四处美景,对面福兴寺遗址玉女行宫石殿,西边口上村庄已成水下居房。忽一景显现景框,仔细一看山形似观音,俯视观众生。这时宋老师也发现了此景,不由得赞叹,真是神工鬼斧,自然天成啊!我说:“这可能就是观音修行之地的主要证据吧!”宋老师说:“此景在此,称观音山当之无愧。”在金乌西照下仿佛观音菩萨身发金光普照着芸芸众生,此时此景不由得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由于时间关系,还想登峰顶观盘石头水库,赏淇河无限风光,带着满心欢喜我们离开了这处世外桃源,原路返回,向峰顶登攀,登上观音像顶,往下俯瞰,万丈深渊不由得头晕目眩,往东方行走数百步,一处古寨墙映入眼帘,昔日屯兵之处后改作庙会演戏之地,如今则是荆棘横生,已无处落脚,攀上寨墙向东北方向行走百余步便看到了蜿蜒崎岖的淇河向东流去,远处则是盘石头水库了,真有大江东去之魄,锦绣河山之魂。

一番拍照后,不觉的西方已升起晚霞,在夕阳的映射下,淇河之上波光粼粼,两岸山脉增添了霞光异彩。山也留来水也留,好难舍好难忘往回行走,顺路返回,到家已近黄昏,一天的游览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啊!

作者简介:薛帅,男,汉族,1990年生,林州市五龙镇薛家岗村人。毕业于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从事寺庙雕塑、彩绘行业,爱好民间文化研究,考古、民间故事及民俗风情的收集、拓碑,研究、点校古碑文已达十余年,常年耗费大量时间,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到寺庙遗址考察、拓碑,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期间,先后发现了淇河两岸十多处历史文化遗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