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个石阵的来历

 新用户91998270 2022-02-24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高仕达在城峪屯兵,在前、中、后三个石阵摆开战场,与隋朝派来的太仆卿杨义臣作战,高仕达最后战败阵亡,三个战场均失守,故此地名为“失阵”。后村民觉得不吉利,便改成了石阵村。历史上也曾叫过“石砧”、“得阵。”

刘氏先祖刘世佳自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潞安府壶关县福头村迁居林县以来,在后石阵村居住。中石阵村是付姓人家居住,由于中石阵村是一块风水宝地,付家家族强势,不让外姓人在中石阵居住。由于付家开发泰岭关金洞银洞矿脉,拒不交官税,最后被州府满门抄斩,刘姓才移居中石阵村居住。付家在石阵只留下了一片祖坟,人们都称那块地“付家坟。”

刘家先祖刘世佳有四子,长门刘显宗后裔,守祖在后石阵居住,二子刘福宗后裔携子孙迁外地临淇、城峪、河头、大南沃、宋官等地居住,三子刘顺宗后裔迁居前石阵居住,四子刘辅宗后裔迁居中石阵居住。当时宋氏五世祖宋文学从南采桑村迁理峪村,有三子,长门宋至明守祖在理峪村居住,二子宋至有、三子宋至公兄弟俩携后裔迁中石阵村居住。另外有一吕姓乾隆年间从合涧上庄迁居前石阵村居住。才形成了七个石阵的局面,他们分别是:火烧庄、东庄、北庄、前庄、庙儿沟、吕家村、下街。

一、火烧庄

        火烧庄也就是后石阵村,因为村里地理风水特殊,村内经常有人家莫名其妙着火,结果谁家着火了,谁家就会富起来,越烧越兴旺。所以大家都称火烧庄。

二、东庄

 东庄是风水宝地,原来是付家居住,被满门抄斩以后,刘家老四刘辅宗后裔移居此处,逐渐家族壮大,兴旺发达,走向辉煌。最兴盛时有一万余亩土地,据说,当时刘家人骑马去北京,沿途不用住别人家的店,到处都有自家的产业和商号。清朝年间共出过26位太学生、5位禀贡生、6位举人、1进士、4位知县、3位州同、1位内阁中书。可以说是人才辈出。

三、西庄(也有人叫北庄)

   宋氏六世祖宋氏兄弟俩至有、至公从理峪村迁中石阵村后,安居在刘家大院西面,与刘家大院正门形成十字街,宋氏家族在石阵志善立家,人丁兴旺,人才济济,人们称西庄。十字街是中石阵中心街,东面是东庄,西面是西庄,南面是前庄。

四、前庄

   前庄是刘氏三门后裔迁居地,在石阵村委会西面。刘啓彬生于道光二年九月,号筱舫,道光丙午举人,官居内阁中书、江苏巡抚、两江总督。

   修建有三座雄伟的宅院,都是九门相照,每个宅院分四个院落,虽没有东庄刘家大院高大,庄严肃穆,但每个院落给人感觉,宽敞明亮,神清气爽。现在还保留有一处建筑。

   东门有石券大门,西面也有石券大门,东券门外有高大精美的石牌坊。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结合地理形成了风水太极图,站在门前见来水不见去水,是一风水宝地。

五、庙儿沟

   庙儿沟也是刘氏三门后裔居住地,因为庙儿沟在龙王庙前面,在村子东坡上有一泉水基本上常年从此处流过,形成了水沟,所以大家称此处庙儿沟。

六、吕家村

   吕家村在前石阵村东面,有一石券门,过石券往上称为吕家村。因为有一家吕姓乾隆年间从合涧上庄迁居前石阵村居住,在此繁衍生息。

七、下街(也有人称底街)

   从吕家村往下走,有一条东西大街,因为在吕家村下面,所以称为下街,也是刘氏三门后裔居住地,分为南北两院,也是人丁兴旺。

   七个石阵是从刘振峰修淇河桥说起的,嘉庆二十四年,天降大雨,淇河暴涨,把通往临淇的淇河桥冲毁了。石阵村刘振峰经过勘察,计划从现在的临淇大桥的地方重建一座石桥,吕庄闫大户闫宏八不让,西边正好是他的祖坟,害怕坏了自家的风水,这时就有人提出咱们“七石阵,六个岗,前后阳和上下庄,四官村,俩西蒋,抬着渔村攮他吕庄”怕他什么,很快传的满城风雨,闫宏八听见了,怕把事闹大,就找刘振峰商量:“还照老桥修吧!修桥铺路头一功,桥离我庄近,我出钱管饭,你负责出工匠、出材料,咱别把事情闹大了。”刘振峰点头同意,历经数月,一座50个桥墩,100余米长,宽2米,高2.5米的石桥矗立在淇河之上。

    后来随着人口的发展,到现在慢慢就合并成后石阵、中石阵、前石阵三个村庄了。

作者简介:宋建军,1967年生,林州市五龙镇中石阵村人,教师,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爱好摄影,摄像,喜欢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及传说。参与整理编撰五龙镇花地村志,主编了《理峪宋氏族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