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家大院的故事和启示(下)

 新用户91998270 2022-02-24

刘家的家谱记载篇幅有限,大部分故事是民间口口相传,虽然有些不实,但是都表现了人们对刘家祖先的敬佩之情,人们也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4、抗击土匪保一方平安

到了刘抱珍家大业大,经常有土匪、响马来村里抢劫,东面是淇县、鹤壁,南面是卫辉,西面是辉县,泽下、临淇属于交界处,三不管地,官兵来了土匪一跑了之,不能越界剿匪,造成了土匪猖獗,县知府也没有办法,为了防止土匪来袭,官府特准许刘抱珍之子刘峰在家训练家兵保一方平安。刘震峰曾任南阳府新野县训导,直隶光州县训导,中宪大夫,山西省候补知府等职。内匪、响马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主要是外匪,实力非同一般,特别是东大岭以东的滑匪(当时的捻军)势力庞大,经常骑马来进行抢劫,来无影去无踪,官兵来不及反应,就逃之夭夭,刘峰一面训练家兵能征善战,二安排哨兵观察滑匪动向,在城峪村和滑匪打了一仗,滑匪没捞到好处,滑匪撤了回去,滑匪就又从西南辉县进入临淇地界,抢刘家在苇涧、淇阳城的粮仓,刘和刘启彬亲自领兵抗击滑匪,战争异常激烈,家兵英勇抗击,打死伤滑匪上百人,(捻军)滑匪向辉县逃窜,元气大伤,从此以后不敢来林县地界扰民。据说现在苇涧、淇阳城一带还有当年抗击滑匪砌的城墙呢。

5、为官爱民

刘震峰之子刘际昌“小毡帽”字春熙,咸丰壬子举人。刘际昌在山西汾州任知府时,廉政为民,胸怀坦荡,善断多种疑案,为民公道正直,不为强暴,深受百姓爱戴山西董家庄河渠一案,经数任不能得到结案处理,上董庄是有钱有势的富户,下董庄住着全是穷苦百姓,天旱时下董庄吃水如油,而上董庄,不但能吃到水,而且还引水浇地,本是两村泉水,却被上董庄富户霸占,此事经常发生争吵生气打架,死伤两条人命,历经多年总得不到解决,刘际昌为断清此案,昼思夜想,上董庄是富,仗势气人,下董庄都是穷人家出生,勤劳勇敢,为水舍命为判决此案,谋划出了一个法子,就在泉眼凉亭下支起一口大锅,让两村各推荐一位代表代表本村参加分水,并让两村的男女老少亲耳目睹观看这个盛大的断水大案,刘际昌手10个铜钱,面对两村男女老少,把10个钱撒在滚的油锅里,对双方代表说看你们的勇气了,伸手油锅里摸钱吧,谁摸的钱多,谁分的水就多然后,他让上董庄富户代表先摸,看似向着富户代表,结果上董庄富户代表看着翻滚油锅不敢摸,让给了董庄穷人,下董庄穷人代表缺水缺怕了,贴上不惧油烫,把手伸进油锅,心里一怔,明明翻滚的油锅却不怎么烫手,可能老天保佑吧,也没有多想,一口气出了7个董庄代表一看,也害怕回去不好交差,冒着油烫的危险伸进锅里出了剩下的3个钱,上董庄的富户们心中虽有怨气,但也有口难张。刘际昌把水分成了10份,上董庄村分水3份,下董庄7份。原来,在刘际昌巧安排下,油锅里并不是都油,下面是醋,上面是油,醋的密度比油密度大,醋和油也不相溶,醋的沸点低,加热后醋先到达沸点,整个油锅看起来像沸腾了一样,其实手伸进“沸腾”的油锅里面是不会烫伤的。董庄的全村老百姓为感谢刘际昌,做了一个精致的大匾,上边刻着为官爱民赠给了刘际昌,刘际昌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6、重视教育 人才辈出

从刘献表经商开始,就从外地请来了名师,家中办起了私塾学堂,尊师重教,让子女家中不出门,就能学到知识他们家族倡导“要想富,出人物”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历经儿子刘文光,孙子刘步云,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到了四代刘抱珍,五代刘峰、刘华峰、刘晓峰家族走向了辉煌,出了许多太学生、禀贡生举人刘华峰、刘晓峰在京城做了京官,到了第六代刘际昌刘家走向了巅峰。

清朝年间刘家共出过26位太学生、5位禀贡生、6位举人、1进士、4位知县、3位州同、1位内阁中书。可以说是人才辈出。直现在刘家还重视教育,出了许多大学生、留学生、专家、教授

石阵刘家大院是淇河文化的一个缩影,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页瑰宝。(文章根据部分史料和民间传说编写而成,如有不同观点,敬请谅解)

作者简介:宋建军,1967年生,林州市五龙镇中石阵村人,教师,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爱好摄影,摄像,喜欢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及传说。参与整理编撰五龙镇花地村志,主编了《理峪宋氏族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