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村盘阳访洪运

 新用户91998270 2022-02-24

盘阳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西北部,一桥跨三省,鸡鸣豫晋冀,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村庄,盘阳,又名般阳、盘羊,世林州市历史名镇,明朝在这里设有官方的"盘阳务",负责木材的砍伐,通过漳河水路运送到京城;修建红旗渠的时候指挥部设在这里。

盘阳村曾经是一个出省的通道,年代久远的豫晋古道穿村而过,这个呈"L"形的古街全长0.5公里,几十座民居、店铺排列在古街两旁,东券门、八角亭、灵泽殿、卢家大院便是其中的代表,被有关专家称为是豫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

孟秋季节,专程去拜访申洪运老师,常听说申洪运老师是一位朴素的文化人,去年在林州市新闻中心崔主任那里得到申洪运老师出版的《盘阳碑刻集》后就常想来拜访申老师,一直未有空闲,近段时间在县城住,也没什么事,就来到任村镇盘阳村游览一番,聆听一下申老师的教诲。

从林州市区出发,一路驱车向北,30余公里到达盘阳村,与申老师联系,其匆忙从村委会出来迎接,和申老师一见如故,聊着天开始在盘阳村中访古。

申老师首先把我带到灵泽庙,灵泽庙庙门是一座构造奇特的八角亭,相当于庙门,是这座庙的标志性建筑,仰观此亭,该建筑由6根朱红木柱支撑,耸立于一米多高的石台之上。名为八角,实为十一角,挑檐如翼,精巧绝伦。进入大门,前边还有二门,打开二门可以当戏楼来用。

灵泽庙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23(1595)主殿当然是灵泽殿了,申老师说灵泽殿祭祀唐朝名将李靖的地方,在盘阳村和东岗镇一代有接送“灵泽龙神”的名俗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看灵泽殿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唯一一点美中不足就是,近年进行的的维修,将大殿原有的彩绘变成了现代式的风格。

从灵泽殿出来,向西没多远便是卢家大院。这是盘阳村数十座古宅院的代表,为清代村民卢炼德始建。申老师领我走进了路北的这处宅院,从前到后,依次是街门、月房、客厅、后楼院和库房院等,九门相照,气势恢弘。

卢家大院还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是从这里叫响的。修建红旗渠之初,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当年,县委书记杨贵就住在客厅旁的东屋里,西屋住的是设计人员,他们每天晚上都要点着汽灯,一直熬到深夜,有时还要忙一个通宵。

19603月,中共引漳入林工程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在盘阳村召开,杨贵建议将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拉开了千军万马战太行的篇章。

一幅幅展板挂列在卢家大院的房屋中,让当年林县人民修红旗渠的情景再现眼前,我感觉这样做非常好,这样可以让游览者对红旗渠精神一目了然。

随后我们又看了诸多古迹,在闲谈中,申老师告诉我,这里还是北宋王朝设置的磻阳务所在地,置监管及民工600人,每年二月至十月,伐木于林滤山,经漳河水运至河北诸地。在路边还有五道庙、关帝庙和一些古名居,转着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的古迹,我们来到了北券门,上庙是一座古建筑“子孙宫”看来是百姓求子的地方,券长约10米,脚下青石已被磨的光滑,穿过门洞北望,漳河及对岸河北涉县诸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从券门出来顺路向西,便是漫长的豫晋古道。

随后申老师有带我去看了“法济寺”,申老师说法济寺创建于五代后梁,历经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8)、金皇统九年(1148)、明昌四年(1190)、元至元五年(1339)、元至正十七年(1357)及明清多次重修。

1943年,该寺被日本侵略军炸毁。现仅存一座大佛殿及数通明、清碑刻。该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式琉璃瓦顶。檐下置斗拱。整座殿宇从落在青石砌筑的须弥座式台基上。

1979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重修林县志》载,寺内原有两尊北朝石刻立佛、五代后唐同光四年(926)的《尊胜陀罗尼经幢》及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有地震记载的《法济寺重修碑》和金泰和元年(1201)夏五月该寺主僧净慧铸的大铁钟,惜今已无存。

申老师指着大殿前边介绍,大殿前原来有山门、天王殿等建筑,光绪三年山体滑坡,建筑都被掩埋,几年前一位师父曾用挖掘机对深埋的文物进行挖掘,挖出了石柱石供桌等残件。

能亲眼目睹盘阳村如此之多的文物古迹,又能听申老师的详细解说,这次来盘阳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薛帅,男,1990年生,林州市五龙镇薛家岗村人。毕业于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林州市民协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五龙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隆虑薛氏宗亲会常务会长,五龙镇薛家岗村文管会会长,从事寺庙雕塑,古建筑彩绘行业,爱好民间文化研究,考古、民间故事及民俗风情的收集、拓碑,研究、点校古碑文已达十余年,常年耗费大量时间,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到寺庙遗址考察、拓碑,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