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传说 石阵刘家致富秘籍

 新用户91998270 2022-02-24

       

                  (刘海拴摄影)

 常言道:“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实际石阵刘家发家致富有很多传奇,下面这个故事发生就在十四世刘步云身上。

石阵村西坡大寺沟地由石阵宋明给刘家耕种,据传说大寺沟在唐朝建有一座雄伟的大寺院,因朝代更迭,连年争战,大寺院毁于战乱,夷为平地。有一年冬天的上午,宋明在大寺沟劈土填岸豁,突然,一撅头掘到了一个土洞,吃了一惊,自言自语说:“难道是座坟墓,土层这么厚,这地方不应该有坟墓啊!”他又把洞掏大了些,抬头往里面仔细一看,可了不得,里面堆满了金光闪闪的金元宝,这下他心里再也平静不下来,他诚惶诚恐出了一身冷汗,活也不干了,坐在那里前思后想:“咱是给东家种地,地是东家的,虽然是我发现了元宝,但也不能发无义之财,这也是东家的福分,我也不能私吞这笔财宝。”他想好以后,心中有了主意,他拿了个元宝揣进怀里,又把洞口埋上,天也到中午了,他揣着元宝就回家了。每天中午刘步云在家管长工饭,这也是便于管理,刘步云也和长工们一起吃,边吃边谈,了解地里情况,安排下午活计。宋明吃罢饭留在了最后,刘步云看他有事就问他:“宋明有事吗?”宋明看别人都走了,才从怀里掏出金元宝,对步云说:“东家,我今天在大寺沟劈土填岸豁,发现了一个洞,里面堆了好多像这样的黄土疙瘩,您看怎么处理。”说着把金元宝递给了刘步云,刘步云接过元宝,心里想:“难道宋明不认识金元宝,不过以后也不能亏待他。”就对宋明说:“土疙瘩就留在这里吧,回去不要对别人说,后晌我去地里看看再说吧,你去歇歇吧。”

下午,上工时间到了,步云找到宋明,对他说:“带我去地里看看吧。”他们一同走到大寺沟地里,宋明又挖开土洞,让步云看,步云往里一看,吃了一惊,里面堆满了金元宝。他心里想:“这可能是原来大寺院遗留下的宝藏,今天让宋明发现了,又碰见一个不识宝的长工,这是老天爷让我发财啊!不过以后我也得感谢宋明才是。”他转过身去,对宋明说:“你今天就别在地里干活了,回家把家里的三头毛驴添些料喂好吧。”宋明心中有数,这是让我把毛驴喂好准备往家里驮元宝呢!宋明转身就回家了,步云又把洞口堵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回到家亲自吩咐老婆快去烙上三四十个白面饼备用,老婆心里想:“除了逢年过节吃白面,都是玉米面掺白面吃,今天这是怎么了,但也不敢多问,只好照办。”今天晚饭步云把宋明留下,请到客房一同吃饭,并吩咐老婆拿上几个白面大饼和宋明一同吃。对宋明说:“今天晚上还得辛苦你几趟,把土疙瘩运到家里有用,千万不要对外人讲。”宋明说:“知道东家。”他心里想:“这下东家要发大财了!”吃罢饭,步云让宋明先去歇息会。

夜幕降临,夜深人静。刘步云拿出准备好的大钱搭,搭在驴背上,驮上烙的几十个大饼,让宋明依次牵着三头毛驴向大寺沟出发。到了地里,打开洞口,刘步云在里面装,宋明在外面接着,把钱搭放到驴背上。刘步云告诉宋明把黄土疙瘩运到柴草院的那个房间就行了,并给了他三个饼,告诉他驴到村子里叫唤的时候就给它们每头驴喂一个饼,宋明依次牵着驮着元宝三头毛驴出发了,果然,刚进村子毛驴就叫了起来,宋明赶紧给每头毛驴喂了一个饼,驴不叫了,悄悄进村了,宋明心里真佩服东家,知道自家毛驴的脾气。第二趟,到村口宋明就没让毛驴叫唤,就提前每头毛驴喂了一个饼,顺利进村了。就这样整整驮了一夜,跑了几十趟,正好赶在五更鸡叫把元宝驮完了。回到家,刘步云让宋明吃了饭,对宋明说:“辛苦你了,你回家休息一天,明天再来吧,今天夜里的事千万别对任何人讲。”宋明点头答应,刘步云亲自去库房给宋明装了一袋粮食让宋明带回家补贴家里,宋明表示感谢。宋明其实心知肚明,给你运了一夜元宝,给点粮食也是应该的,就扛着粮食回家了。

第二天,宋明来上工,刘步云把宋明叫进屋里对他说:“你在我家干了好几年了,眼看快到过年了,奖你几块钱到临淇给老婆孩子扯几件衣裳吧。”说着从怀里摸出几块银元交到宋明手里。并又对宋明说:“村后那三十亩地租给你种吧,每年交些粮食就行了。”宋明心里明白,这是东家对他感谢和帮助,他嘴上连忙感谢东家对他的关心和照顾。

转眼一年已过,本来就是好地,宋明家种的三十亩地喜获丰收,就找刘步云商量交粮租,刘步云对他说:“今年你就甭交粮租了,卖了粮食把家里房子翻拆了再重新盖一下吧,转眼儿子也快娶媳妇了。”就这样,宋明卖了粮食盖了新房子,第二年粮租刘步云也没有要,让宋明给儿子娶了媳妇。第三年,宋明也很领东家的情,计划一定要给东家交粮。粮食刚打下来,刘步云就登门了,宋明对他说:“东家来的正好,正准备给您交粮食呢。”刘步云把宋明家里里外外看了一遍,看见家里收拾的干净整洁,不住的点头。就对宋明说:“和你商量个事,我把村后那三十亩地卖给你吧,你看如何?”宋明受宠若惊,对步云说:“东家,这三十亩地旱涝保收,谢谢东家对我的支持和照顾,宋明不能接受。”刘步云说:“就这样吧,地契我今天也带来了,三块银元卖给你了。”宋明推刘步云坚持,宋明只好拿出三块银元接受了刘步云的馈赠。一直把刘步云送到门口,刘步云回头对宋明说:“我纸坊缺人手,过年后让侄儿到造纸作坊来帮忙吧。”宋明非常感激刘家,对当年发现元宝不占为己有从没后悔,他对谁也没有提起过。

又过了一年,宋明的儿子在造纸作坊里学会了全部手艺。刘步云又转让给宋明家一个造纸作坊,宋明家也开始做起造纸生意,两家造的纸一同销往外地。几年后,还开起了商号。宋刘两家经常往来,一个有情,一个有义,两家的情谊一直延续下来,至今石阵宋、刘家还互相帮助和睦共处。

一个家族的兴旺要靠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刘步云心里明白要想长期富,就得出人物,他从外地请来了名师,家中办起了私塾学堂,尊师重教,让子女家中不出门,就能学到知识他们家族倡导“要想富,出人物”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历经代人的不懈努力,到了十五世刘抱珍、刘抱金十六世峰、刘华峰、刘晓峰、刘碧峰、刘嵩峰、刘翠峰家族走向了辉煌,出了许多太学生、禀贡生举人刘华峰、刘晓峰在京城做京官,到了第十七世刘际昌刘家走向了巅峰。

清朝年间刘家共出过26位太学生、5位禀贡生、6位举人、1进士、4位知县、3位州同、1位内阁中书。可以说是人才辈出。

刘家十二世刘献表在泰岭关拾到钱搭物归原主后,晋商为了报答他拾金不昧的人情,派人教会刘家造纸和养蚕技术,并以入股的形式资助刘家发家致富。实际石阵刘家发家致富是和有情、有义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宋建军,1967年生,林州市五龙镇中石阵村人,教师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爱好摄影,摄像,喜欢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及传说。参与整理编撰五龙镇花地村志,主编了《理峪宋氏族谱》。曾在《红旗渠报》、《林州党史》发表作品多篇。安阳市林州商会特约通讯员。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