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眠七十载 世人少知晓

 新用户91998270 2022-02-24

我们不怕死,我们怕被遗忘,这是一位抗战老兵发自内心的感人肺腑的话。

五龙镇桑峪村小庄自然村

战争是残酷的,不管是古代的近距离短兵相接,还是近现代的远程射击,只要有战争,就会有人员伤亡。面对着生与死的选择,英雄们毫无顾虑地以死相争、置生死于度外,为国家为民族以身殉国,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他们的英名应该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多很多的英雄失去了姓名,魂散他乡,仍不被世人所知。

抛开远的不说,就在我们五龙镇境内,就有一处七十多年来仍不被世人知晓的几十名烈士长眠之地,它就是,林州市东南端深山区---五龙镇桑峪村村民所说的“埋人地”,更为确切地说应该是烈士坟地。

小庄村“埋人地”

2019年春,在和村民张玉生(原籍五龙镇桑峪村)闲聊时,得知桑峪村有块地叫“埋人地”,乍一听,不寒而栗,怎么叫埋人地?张玉生同志进而解释道:“埋人地”埋了很多当年解放鹤壁一带时牺牲的烈士。为了验证其说法的真实性,曾先后打听了桑峪村村民李黑秃、赵现付、李军强等人,他们一致确定在五龙镇桑峪村的小庄自然村。

2021年清明节来临之际,笔者和安阳市五龙商会的李福生老师、万林福老师、刘富民老师及五龙镇文化爱好者薛帅同志,怀着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于2021322日下午一同驱车前往桑峪村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在桑峪村村民赵全方的陪同下,我们一行到烈士墓地凭吊烈士,听取了赵老的讲解。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抑制不住心情的平静,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我们在听赵全方老人讲解

昔日烈冢“山”连“山”,今朝平坦成麦田。

生前有名把躯捐,亡后无名眠深山。

长眠深山七十年,忠魂何时归家还?

大厦基业你们奠,而今长眠谁祭奠?

英雄杀敌血流淌,鲜血流尽田野躺。

烈士忠骨葬异乡,亲人梦惊呼儿郎。

养儿成人去打仗,如今尸骨葬何方?

思亲泪水沾满裳,盼望亲人早归乡。

赵长喜老人

我们几人步行着从烈士坟地回到村内文化广场,又顺便采访了赵长喜老人(79岁),赵天喜老人(72岁),……他们都说是解放鹤壁赵家厂时,担架队抬着彩号路过这里时,半路上伤员因伤势严重,死亡后顺便安葬在这里。

赵天喜老人

记得五龙镇大虎山村已故军人刘桃保的生前回忆录中,曾有这样一段叙述:1946年下半年,太行军区一旅三十团攻打鹤壁,那天我们自卫队员抬着彩号路过石阵村,见当地人在掩埋八路军阵亡人员,十几亩的一块地,被密密麻麻的新土堆占去一半,旁边还摆了一二十具烈士的遗体……。又查阅相关资料,解放鹤壁赵家厂时间是19472月(阴历正月)。

针对鹤壁、五龙两地当时史料进行梳理,当时的情况逐渐明朗。桑峪村的烈士坟不可能是唯赵家厂战斗牺牲的烈士所埋。因为1946年下半年就开始攻打鹤壁,一直到19474月才停止。这期间五龙镇的渔村、岭南曾作为后方战地医院医治伤员,当时我们这一带的青壮年都参加了担架队,昼夜往回运伤员,路线是:鹤壁--花营--千人泉--西桑峪--大岭关--石阵--渔村--岭南。从战场开始往回走,每行一二十里地就有一处烈士坟地。花营有、桑峪有、石阵有、渔村有、岭南有。军人刘桃保看到的只是在路边的烈士坟地,其他的都离路较远,未能看到。因为当时缺医少药,战场对伤员简单处理就往回抬,路途又远,沿途不断有死亡现象,死亡战士接近那村就掩埋到那村,当时墓前都立有个人信息牌,年长日久,无人管理,个人信息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不能说不是天大遗憾!

烈士坟旁采访的两位长者(忘了问姓名)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郁达夫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空洞的,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更加需要英雄,更加敬仰和崇拜英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讲到: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安息吧,烈士们!坚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了解你们,关爱你们,会永远缅怀你们,你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简介】源升 林州市五龙镇南沃村人,原名冯元生,自由职业,长期挖掘、研究地方文化,喜欢用笔记录生活点滴。

图片:薛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