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古田九斋 作者:潘 群 ![]() ![]() ![]() 朱熹画像 ![]() 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1130-1200),出生于福建尤溪,寓建阳,世称朱文公。 朱熹一生在外为官共9年,在朝担任皇帝侍讲仅40日,其绝大多数时间从事讲学、研究学问、著书演说,形成理学体系。 朱熹前后创办书院4所,修复3所,门生遍天下。南宋著名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山麓书院的重建,都得益于朱熹之功。著作60部400多卷。他的大量著作阐发儒家思想。从事教育50多年,继承和发展“二程”学说,集理学之大成,视为理学正宗。他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为“朱子学”、“闽学”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自元以来,历代科举均以其《四书集注》为标准,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研究朱子理学。 宋庆元二年(1196年)“党禁”伊始,以朱熹为代表之理学被称为“伪学”。宋庆元三年(1197年)朱熹被夺职罢祠,横遭迫害时,应林用中、林允中、余偶等门人邀请,于宋庆元三年(1197年)三月间来古田避难。朱熹入古田县境后,最初抵达县西十里的西山村。这里是林用中的老家。以后朱熹就在魁龙书院(俗称西山书院)讲学。 书院大厅正面大柱对联是借用古代联句书写:“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如此大气的联句,挂在朱熹讲学过的书院中恰到好处。大厅两旁大柱上的联句为:“紫阳过化延一脉”、 “白鹿薪传有二林”。“紫阳”是朱熹的别号。朱熹在古田魁龙书院等处讲学,可谓理学真源一脉长存。“白鹿”指白鹿洞书院。朱熹曾带领高足林用中到江西重兴白鹿洞书院。书院内有朱熹陈列室和藏书室供人参观。 朱熹抵县志后,又在溪山书院收徒讲学,并为之题匾。明邑人周于仁《溪山书院记》称:晦翁朱夫子避地至此,始拓其宇,曰:“溪山第一”。清康熙年间,国子监祭酒余正健指地曰:“昔紫阳夫子讲学是地,匾为'溪山第一’墨迹淋漓。” ![]() 新建的溪山书院 朱熹先后到县西十五里的浣溪村浣溪书院与县西北三十里螺坑村螺峰书院论道讲学,并留“文昌阁”匾一面。直到今天本县耆老还在深深纪念这位传播文化的宋代圣贤。 ![]() 新建的蓝田书院外景 朱熹以杉洋蓝田书院为中心。在古田境内的东斋(即蓝田书院)、西斋(擢秀书院)、谈书、兴贤以及溪山、魁龙、浣溪、螺峰等九个书院讲学,对古田县文化振兴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时代变化、沧海桑田,现在古田县仅存蓝田书院、溪山书画院和魁龙书院等三个书院。 ![]() 朱熹的墨迹,石刻“蓝田书院” 蓝田书院,1976年10月、一场大火毁了这座书院。只剩遗址和朱熹题的“蓝田书院”四个大字的一块刻石。2011年,由乡贤余仁椿、先祖三十三代裔孙博士余云辉捐资500万元在原址上重建的。 溪山书院,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古田溪水电站,需要古田县旧城淹没。溪山书院也随之沉入翠屏湖中。后由县领导决定:在溪山书院遗址附近新建一座溪山书院。以纪念朱熹,于2009年落成。让它成为弘扬理学文化的一个基地。 ![]() 唯一幸存的魁龙书院 魁龙书院位于古田县城东街道西山村境内。创建于宋代,清光绪年间重修后保存至今。占地面积429平方米。有900多年历史,是朱熹讲学时,全县唯一幸存的书院,弥足珍贵。1992年被古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简介: 潘群,福州晚报原记者、主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