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妻子生气回娘家,男子见兄长院里有条蛇,媳妇:咋不早说

 老大姐嗨 2022-02-24

明朝永乐年间河间府有一个男子叫做李进,李进的妻子柳氏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仁义,小儿子叫李仁爱。

这大儿子李仁义从小就生的木纳,不爱说话,人家别的一般大的孩子都能说话了,他连个爹娘都叫不利索。

一天夜里,李进对妻子说道:“娘子,我听说这龙生九子,都子子不同,何况是咱们凡人,咱们还得接着生,谁知道哪一个能出人头地。”

妻子对他这话很是赞成,连连点头道:“相公,你说得对极了,咱俩还得加把劲,再接再厉。”

果然,一年后,两人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孩子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足斤足两的,可把夫妻两个给乐坏了。

文章图片1

更让他们高兴的还在后头,这孩子不管是哪方面都比同龄的孩子要强不少。

别的孩子还没学会站,这李仁爱就会跑了,开口说话也早,说的那些话,让这左邻右舍都乐得不行,都说这老李家可是换了家门了,以后这孩子指定有出息。

因为李仁爱既聪明伶俐,又加上他是小儿子,比起大儿子李仁义,夫妻俩对这个小儿子更加偏爱。

柳氏还好一点,毕竟都是自己的心头肉,虽然小儿子招人喜欢,但是她对大儿子也不错。

父亲李进就不同了,几乎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李仁爱,对李仁义平时理会的就要少得多。

时光荏苒,转眼间两个儿子就长大了。老话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是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却和父母想得千差万别。

大儿子李仁义虽说不是那么能说会道,但是他结婚以后老实本分,和自己的妻子翠莲勤勤恳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倒也蛮像那么回事。

可这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小儿子长大以后却让人大跌眼镜,非但没有出人头地,反倒是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

他每天游手好闲,不是玩鹰,就是打鸟,虽不似那登徒浪子,却也没好哪里去。

父母为了让他收心,就托媒人给他说媳妇,没想到这李仁爱对对方的要求还挺高,别的无所谓,但是女方必须得长得漂亮,不然自己就不娶亲。

父母无奈,只能多给媒婆钱,好吃好喝的往媒婆家送,为的就是让媒婆给多上点心,给儿子找一个漂亮的媳妇。

还别说,经过一番折腾,李仁爱还真娶了一个叫桂花的姑娘,长得如花似玉的,这下李仁爱得意极了,每天哼着小曲在镇子上乱转悠,好像在向镇子上的人宣告:你们看看我李仁爱的媳妇多漂亮,镇子上哪家的大姑娘小媳妇能比得上。

这娶媳妇的事情算是解决了,父母刚想松口气,可是却又多出了几个新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这李仁爱娶了媳妇以后非但没有收心,相反却比以前更过分了。以前虽说有点不务正业,但是好在每天还能早睡早起,这娶了媳妇之后倒好,每天太阳老高了也不见起床,每天还得柳氏做好了饭来叫他才一脸不情愿的起来。

要说这桂花这脸蛋儿倒是没得挑,比老大的媳妇可强多了,但是除了好看以外,这儿媳妇是哪哪都不中用。

文章图片2

每天好吃懒做还不说,花钱还大手大脚的,对公公婆婆也是傲慢有加,恭敬不足。

小两口按现在的话说,活脱脱就是“啃老一族”。

虽然没有分家,但是哥哥李仁义夫妻两个人从来不向父亲要一点东西,平时有什么好吃的也都想着给父母先拿来尝尝。

可李仁爱夫妻俩却偏偏相反,他们不但自己不做饭,由于就住在父亲家附近,还天天在父亲李进家一日三餐蹭吃蹭喝,也不怎么干活,缺钱花了就向父亲要。

这幸亏李进年轻时做生意攒了点钱,否则哪来的闲钱给他。

李进夫妇看着儿子都已经结婚成家了还这样,也觉得有点不合适。

当着儿媳妇桂花的面不好意思说,可私下里柳氏也告诫李仁爱说:“仁爱啊,你都成家了,现在可是大人了。我们俩都在还好说,可我们俩个人不可能陪你一辈子,我们老了或者是病了以后,你这个样子可怎么办啊。”

李仁爱每次都嗯嗯啊啊的答应得很痛快,可半句话也没往心里去,下次还是这个德行,小两口正是奋斗的年纪,可日子却越过越懒。用咱们今天的话说,是选择提前躺平了。

文章图片3

可是没过多长时间,母亲的话一语成谶,李进在一天夜里睡着了以后就没起来,第二天一直躺着,天亮了还不动弹,柳氏感觉不对劲,一摸身子都凉了,就这样不声不响的走了。

父亲李进去世以后,母亲柳氏因为伤心过度,身体也明显大不如前了,每天是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

大儿子李仁义在镇子上开了一个木匠铺子,每天给附近村子上的人做些木工活,虽然常常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还是早中晚雷打不动的提前把饭菜做好了,第一时间给柳氏端来,每天嘘寒问暖,把母亲照顾的无微不至。

儿媳妇翠莲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每次李仁义有活抽不开身的时候,翠莲就负责把饭菜端过来。

而平时父母一向疼爱有加的小儿子李仁爱,在这关键时刻却没了踪影,以前几乎每顿饭都来蹭饭的两口子,现在十天半个月也来不了一回。

柳氏这一下子算是寒了心,她心疼大儿子,寻思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于是找了个日子,把两个儿子都叫到了跟前。

看到两个儿子都坐了下来,柳氏皱着眉头说道:“今天叫你们来,我要宣布一件事情,你父亲也走了,我现在行动也不方便,今天我就把这个家给你哥俩分了。”

平时一向心不在焉,把母亲的话当耳旁风的李仁爱,听到这话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聚精会神地听着。

不一会儿功夫柳氏就把家里的田地给他们哥俩一人一半分开了。

谁知分完以后,李仁爱说话了,他小眼一转,冲着母亲柳氏说道:“娘,您分给大哥的这些田地可比我的好多了,我小两口又不怎么会种地,再说人家大哥还做着生意,又把这么好的地分给大哥,这我小两口以后还怎么活呀?这自己都养不活,还怎么养您呢?”

要说这土地确实也分三六九等,但是柳氏要说分的这些土地也算是公平,大儿子和小儿子分的这些地里面都是有好有坏的,这李仁义并没有分到多少好地,相反,他分的地相对于李仁爱来说,还稍微的差一点。

柳氏听到这里,气得嘴唇都哆嗦了,对李仁爱说道:“你这个混账,你心里真没数啊!你摸着自己的良心说一下,我分你的那些地,哪一块比你大哥家的差?况且你大哥每天好吃好喝的给我送着,自从我病了,你来过几回?”

听完这话,刚走进门来的桂花小声嘟囔道:“谁知道大哥惦记上您什么了?”

“你......你......”柳氏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在门边玩耍,只有十岁大的李仁爱的儿子李林听不下去了,说道:“你们太过分了,你看看你们把奶奶给气的。”

话音刚落,屋里面的桂花一下子炸了,伸手指着李林骂道:“你这个小兔崽子,怎么一点教养也没有,你就这么和你婶娘说话吗?”

正在外面忙饭的翠莲赶紧跑过来,说道:“李林,怎么能这样和长辈说话呢?赶紧跪下给你婶娘赔礼道歉。”

“我没有错,他是长辈,难道我奶奶就不是她的长辈吗?”李林一脸委屈地说道。

翠莲大声呵斥道:“还敢狡辩,你婶娘说得对不对都轮不到你小孩子插嘴,赶紧跪下,你跪不跪。”

李林掉下了眼泪,扑通一声跪在了桂花跟前说道:“婶娘,我错了。”

本来都以为这下事情就过去了,结果只见这桂花走到李林跟前,伸出手,冲着李林的脸上就扇了过去。

本以为站在一旁的叔叔李仁爱会出手阻止,可是让人意外的是,李仁爱竟然眼睁睁的看着李林被他媳妇翠莲来回的扇着嘴巴子,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住手......住手......给我住手,真是作孽,作孽啊”,坐在炕上的老太太说道。

听到老太太这话,桂花才停了下来。只是李林还在地上哇哇大哭,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是啊,这事情放在谁身上也受不了,桂花有点太过分了。

旁边站着的李仁义夫妇心疼得直咬牙,是啊,自己的孩子自己都舍不得打,心里能是滋味吗?但是还是控制住了,毕竟父亲尸骨未寒,兄弟两个人不能再闹起来,那样母亲会伤心难过的,父亲在天有灵也会失望。

就这样一家人勉强吃了几口饭,饭桌上老太太说道:“以后谁也别给我来送饭了,你俩都成家了,平时都挺忙,这样吧,我在你们两家来回轮着,在老大家住两个月,再去老二家住两个月,两月一轮换,这样对谁都不偏袒,你们两个人要是没有意见那就这么定了。”

这下几个人都没说话,只见桂花也一脸坏笑地默认了,也不知道她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临出门,桂花见到李林,想起来了刚才的事情,又是一顿骂,李林也看透了这个婶娘,自己赶紧走开了。

文章图片4

既然娘都这么说了,自己是老大,理性先做出表率,于是李仁义就把柳氏先接到了自己家里,等两个月以后再由李仁爱夫妻两人来接老娘。

柳氏出的这个主意,看起来还不错,这样李仁义夫妻俩照顾老人就方便了很多,也省得来回跑来跑去送饭了,并且早晚都能看到自己的母亲,也感到踏实放心。

这两个月柳氏在李仁义家住着也挺高兴,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自从接到李仁义家以后,柳氏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时光荏苒,两个月转眼之间就过去了。接下来的两个月,该轮到李仁爱照顾柳氏了,月初一大早,柳氏就收拾好了东西,等着小儿子来接她,可是等了大半天,也没见到李仁爱的影子。

就这样结果一天过去了,李仁爱也没来,柳氏就叫李仁义去催一下,结果被李仁义给回绝了,又等了两天,还是没见来人,这下子柳氏坐不住了,就起身收拾好了东西,让李仁义赶着驴车一块儿来到了李仁爱家。

结果进门一看,好些没气死。李仁爱家冷锅冷灶的,昨天晚上吃的锅碗瓢盆还都没刷,李仁爱直愣愣地躺在床上还呼呼睡着大觉。

文章图片5

柳氏赶紧把李仁爱叫了起来,说道:“你这叫怎么回事啊?桂花呢?”

李仁爱闻言从床上赶紧爬了起来,瞅了一眼母亲柳氏说道:“早回娘家了,都快两个月没回来了。”

柳氏眉头一皱,问道:“发生什么事了?我说怎么到日子了,你却一直不来接我。”

李仁爱听到柳氏这话,一下子来了精神,一脸委屈道:“娘啊,可不是咋的,自从那天回来以后,这桂花就三天两头和我闹别扭,这不没多长时间就跑娘家去不回来了。我不是不想去接您,我是丢不起这个脸呐,您说您到我这里,就我一人,我还要工作,可咋整?真愁死个人。”

柳氏听完他这话是又心疼儿子又生气:“心疼的是他把日子过成这样,气的是他这一天天好吃懒做不干活,找个啥样的媳妇能留住。”

大儿子李仁义一看可不能把母亲留在这里,就算李仁爱愿意,他也不放心,担心这两个月下来,自己就再也见不到母亲了。

于是李仁义就把母亲又拉了回去,柳氏也心疼李仁义,可是小儿子李仁爱那个样子,他心里明白,这个儿子也指望不上,于是就又无奈的回到了李仁义家里。

文章图片6

可是这李仁爱的妻子走,他们只知道其一,却不知道其二。

这以前李进在世的时候,他们在柳氏家里蹭吃蹭喝习惯了,这样李进突然没了,他们确实也不习惯,所以桂花不愿待在李仁爱家。

但是这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这桂花有意不养柳氏,所以就提前回娘家了,这样柳氏一来,只能是吃个闭门羹,她断定柳氏不可能留在自己家,只能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就这样,柳氏就又在李仁义家住了下来,时间长了,李仁义也没有把母亲接回李仁爱家养的想法了,柳市对李仁爱这个小儿子也是死了心,是啊,他自己都管不了,还能指望他管别人,想都不用想。

要说这李仁爱也真够可以,几个月下来愣是没有来李仁义家看过母亲一回。

眼看着八月十五就到了,这回李仁爱倒是还有点良心,还没彻底把他这个老娘和哥哥忘了,手里的竹篮里面还提着两块月饼来哥哥家过中秋节,太阳真是打西边出来了。

母亲虽然对李仁爱多有怨言,但是也是无时无刻不挂念着他,晚上吃饭的时候,母亲一脸担忧地对李仁爱说道:“仁爱啊!你这段时间在做点啥呀?”

李仁爱见母亲这样问,随口答道:“娘,您就放心吧,我这段日子偶尔跟着镇子上的人盖房子,当了一名泥瓦匠,再加上种的这几亩地,饿不着。”

母亲听他说完,脸上的担忧少了很多,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其实这李仁爱是满嘴瞎话,他这种地不假,那泥瓦匠纯粹是糊弄柳氏的话。

大家吃完了饭以后围在一起说了会话,这时候,李仁爱假装方便,走到了院子里面。

文章图片7

院子一侧的晾绳上挂着几块腊肉,还有烧鸡,水果等,都是亲戚们送来的,李仁爱赶紧走了过去,看看四下没人注意,把这些东西全部从晾绳上摘了下来,一溜烟就跑了。

回到家里就是一顿大吃大喝,本来是人家给母亲买的礼品,这下都成了他的腹中之物,这真是吃着嘴里的,拿着手里的,机关算尽,无所不用其极。

很快柳氏和李仁义就知道了这个事情,柳氏长叹一声也是无可奈何,本以为自己的儿子还有点良心,没想到他是为了这些吃食来的,这下子母亲对他是看的透透的了。

一年以后,柳氏因病去世了,在柳氏病重的日子里,这李仁爱愣是没来看过一回。

可是平日里一次没来的李仁爱,却在柳氏的葬礼上着实秀了一把。

不光李仁爱来了,许久没有露面的桂花也来了。两个人活脱脱和戏台上唱戏的一样,一边哭着一边说着对柳氏的思念和不舍,这哭和说结合起来,别说,还真充满了节奏感,引来了半个镇子的乡亲们来听他们“哭诉”。

甚至有听得入迷的人在他们哭得起劲的时候鼓起掌来,有的人竟然也跟着他们流出了眼泪。

只听一位妇人指着灵堂里的桂花,和同伴说道:“你看看人家,哭得多好,你听听人家说的那个话,真是有两下子。”

旁边的同伴应和着说道:“是啊,你看看人家两口子,再看看那两口子,光知道忙这忙那的,也没见他们哭上两句听听。”

就这样,李仁爱这两口子在这灵堂之上可是赚足了眼球,镇子上的人都知道老李家出了这么一对“孝子孝媳”。

可他们这样也就骗骗一些不明事理和装糊涂看热闹的人,明眼人谁都知道李仁义是一个大孝子,对李仁爱那都是嗤之以鼻,对他这些行为更是不齿。

柳氏去世以后,李仁义又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来做木工活,再加上两口子勤劳能干,又能吃苦,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竟然又盖了新房子。

反观李仁爱,过的是一天比一天差,媳妇桂花也常年在娘家不回来,只有李仁爱一个人在家里好吃懒做。

但是他还没有自知之明,总觉得哪哪都不公平。每天寻思着,为什么大哥这德性的确发了财,而自己这么能说会道的人竟然过的这样,他想不通。

分家的时候母亲柳氏也给他点钱,他用这些钱做了点生意,贩了点货到集市上卖过一段时间的东西,可是他每天早上不想早起,每次等他到了地方,好位置早让人家其他人占了。

他也不怎么吆喝,不是和这个聊天,就是和那个唠家常,货丢了他都不知道。可想而知,他卖了不长时间货,不但没卖出去几个,还都砸在了手里,赔了个一干二净。

他这段时间看到大哥又盖起了新房子,很是嫉妒,想要去大哥家一探究竟,寻思大哥准是在家里使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才发的财。

在一个深秋的午后,他见大哥家里没人,偷偷摸摸的翻墙到了大哥家院子里,刚翻到里面,他差点没叫出声,乐的嘴都闭不上了。

只见李仁义家的院子里的一棵石榴树下趴着一条婴儿胳膊粗的大蛇。

文章图片8

他心想:原来大哥家发财是因为家里养了一条蛇仙,早就听说蛇仙能让人发财,但是从来没见过,今天竟然在这里被我碰到了。

他赶紧找来一个麻袋,捡起一根木棍熟练的把这蛇给装进了麻袋里面,一溜烟回到了家里。

到家以后把以前养兔子的木箱给找了出来,又拿出工具重新修了修,就兴高采烈的把这蛇给装进木箱养了起来。

他顾不得休息,迫不及待的出了门,三步并作两步的赶到了老岳父家里。

一进门桂花见到他就一脸嫌弃,李仁爱见状嬉皮笑脸的说道:“娘子,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件好消息,保准你满意。”

桂花瞥了他一眼,说道:“你能有什么好消息,又来糊弄谁呢?老娘我可不吃你这套,你每天除了花言巧语还会点什么,跟着你算我倒霉。”

李仁爱一听不来点震撼的看来这小娘子是瞧不上自己,于是一脸神秘的说道:“娘子,你听我说,咱们马上就要发财了,你以后就等着享福吧,到时候我天天让你吃香的喝辣的,赛过活神仙。”

“呸,我信了你的鬼,没什么正事赶紧给我滚。”桂花不耐烦的说道。

“你知道为什么大哥家越来越有钱?”

李仁爱说完见媳妇桂花并不想搭理他,于是又说道:“是因为他家养了一条招财蛇。”

桂花听到这里眼前一亮,赶紧问道:“你说的是真的假的?”

李仁爱得意的说道:“娘子,千真万确,我骗谁也不能骗你啊。我今天趁他家里没人,去他家里看了看。

你猜怎么着,一条胳膊粗的大蛇趴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乘凉。我赶紧就把它装进了麻袋里,弄回咱家里去了。你说这不是发财了是什么。”

桂花一听别提多高兴了,冲着李仁爱说道:“我说怎么大哥家这日子越过越好,我还纳闷,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相公,可真有你的,还愣着干什么,咱俩赶紧回去看招财蛇啊,你可别让它跑了,好生把它养起来。”

“娘子,你就放心吧,跑不了。”李仁爱应道。

不一会儿功夫,夫妻俩就回到了家里,当见到这“招财蛇”以后,桂花乐坏了,一下子抱住了李仁爱。

夫妻两人并没闲着,以后接连几天,捉来各种活物来喂“发财蛇”。

还在木箱前面放上一个木桌,又放上些贡品,每天给这“发财蛇仙”上香,小两口一心在家里等着发财。

一天早上睡觉醒来,桂花一开门发现天气降温了,就回到屋里对李仁爱说道:“相公啊,这天冷了,你赶紧把我那床多余的被子铺在木箱里,可别把蛇仙冻着。”

李仁爱听完这话,笑着说道:“娘子,你真有心,要不是你说我都忘了这事了。”

说着小两口赶紧拿来被子,打开了木箱往里面铺被子。

正在这时,木箱里的蛇一下子窜了出来,一下子在李仁爱的嘴上和脸上狠狠的咬了两口。

一旁的桂花吓得哇哇大叫,受惊的大蛇又转过身来,向桂花冲了过去。说来也巧,又不偏不倚的咬在了桂花的嘴上和脸上两口。

文章图片9

然后这大蛇迅速的窜出了屋门,消失不见了。

两个人被蛇咬的嗷嗷乱叫。幸亏这蛇毒性不强,两个人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他们两人的嘴上和脸上却永远留下了两个疤痕,以前到处得瑟出风头说别人闲话的两个人,这下子出门都躲着人走,生怕让人家耻笑。

这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俩被蛇咬的事很快就在镇子上传来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话。

从此以后,就连那些以前夸他们的人也都对他们嗤之以鼻。有的人说这是他们不孝顺父母得到的报应。

更有甚者,后来村子里的孩子把他们的事情变成了童谣四处唱着。

真是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写在最后:

辛弃疾的《清平乐》中有一句词是这样写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可是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我们做家长的要学会适当的引导孩子,不能让孩子和故事中的李仁爱一样,长大了以后养成好吃懒做的毛病,最终一事无成。

幸福的生活是靠奋斗出来的,故事中的李仁义夫妇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而李仁爱夫妇却总想着投机取巧,最后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成了笑话。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仁爱对父母不孝,以为自己聪明,总是做一些表面工作。但是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这样的人是立不住的,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又怎么能对别人好。

而李仁义对父母至亲至孝,说的很少,做的很多,谁又不对他们伸出大拇指,发自内心的佩服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