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中西医第一轮复习】《中医基础理论》第3天:4、五行学说 5、藏象学说

 mychenwen 2022-02-24

终于等到你


嘿,你好!

当你点开这个链接,我知道您是个爱学习的小主。

但因为工作、家庭、年龄等原因,学习时间不固定、学习起来效率不高、导致很多考生年复一年一直在“考证”路上艰难前行。

学习,是点滴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多人选择“闭门造车”、独自一人和书本、课程较着劲,遇到问题没人交流、没人指点,这样学习的你容易孤独、容易懈怠、容易放弃!

从今天起,正式邀请你加入我们的“每日复习”计划,我们来做计划,你来配合学习,养成好习惯,每天群里打卡学习、做题、交流。

每一个一次高分过关的人,

都是默默努力学习的结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日复习任务:

《中医基础理论》

第四章:五行学说  网课时长1小时

第五章:藏象学说  网课时长13分钟

第四章:


五行学说

细目一  五行学说的概念

 
1.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是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1)五行特性
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火日炎上”:“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 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和“土为万物之母”说。

“金曰从革”:“从”,顺也;“革”,即变革。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随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润”,即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2)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3)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
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
图片

细目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看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将此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者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本。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2.五行制化
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摧动事物同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面为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
 
3.五行相乘与相悔
五行相乘-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木亢乘土等;二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土虚木乘等。

五行相侮-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有二: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产生相侮,如木亢侮金等;二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的相侮,如金虚木侮等。
 
4.五行的母子相及
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情况,属于五行之间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母病及子: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的一般规律有三种:一是子行亢盛,导致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虚弱,引起母行亦不足,致子母俱不足;三是子行亢盛,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
 图片

细目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机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机能,故以肝属木。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五行学说除以五行特性类比五脏的生理特点,确定五脏的五行属性外,还以五脏为中心,将人体的形体、官窍、精神、情志等分归于五脏,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五色、五味等与人体的五脏联系起来,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将人体内外环境联结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五脏的机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行学说运用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机能的内在联系,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五行学说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内脏间的相互影响。某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如肝有病,影响到心,为母病及子;影响到肾,为子病及母;影响到脾,称为乘;影响到肺,称为侮。他脏以此类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五行学说将人体五脏与自然界的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作了相应联系,构成了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因而观察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外在表现,依据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和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可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推新病情进展和判断疾病的预后。即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1)指导脏腑用药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颜色与气味。以颜色分,有青、赤、黄、白,黑“五色”;以气味辨,则有酸、苦、甘、辛、咸“五味”。青色、酸味入肝,赤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昧入肺,黑色、咸味入肾。

(2) 控制疾病的传变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如肝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心、肺、牌,肾有病也可以影响肝脏。因此,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3)确定治则治法
   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4)指导针灸取穴
  在针灸疗法中,针灸学家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 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在治疗脏腑病证时,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依据五行的相生相克,人的情志活动也有相互抑制的作用。临床上可以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





第五章:


藏象学说

01

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 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含义有二:一是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二是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02

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主要有四:
①古代解剖学学知识的积累
②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总结
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④临床经验的大量积累使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高充实和修正完善
 

03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脏腑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中医学以生理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机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显区别,故称之。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正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配套练习题

4、五行学说

1、五行中,“木”之“所胜”为

A、火

B、水

C、土

D、木

E、以上均非  

2、五行之中,木是水的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以上均非

3、五行中,“土”的“所胜”之行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4、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

A、金

B、水

C、木

D、火

E、土

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泻南补北

B、培土制水

C、抑木扶土

D、益火补土

E、佐金平木  

6、下列哪种治法体现了五行相克规律 

A、金水相生

B、益火补土

C、抑木扶土

D、滋水涵木

E、培土生金

7、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胜思

B、思胜恐

C、恐胜喜

D、喜胜悲

E、惊胜怒

8、属于“子病犯母”的脏病传变是

A、心病及肝

B、心病及脾

C、心病及肺

D、心病及肾

E、肝病及肺

9、五行关系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

A、木生土

B、木克土

C、木侮土

D、木乘土

E、木疏土

10、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犯母

D、相侮

E、相克 






5、藏象学说

1、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运化和调节血量

B、疏泄和防止出血

C、化生和贮藏精气

D、受盛和传化水谷

E、藏神和血液运行

2、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化生和贮藏精气

B、受盛和传化水谷

C、藏神和血液运行

D、运化和调节血量

E、疏泄和防止出血

3、藏象学说认为,人体的中心为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心

E、脑

4、舌与其他脏腑经络的关系中,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的是

A、肝系

B、心系

C、肾系

D、肺系

E、脾系

5、五脏六腑的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是

A、脏病多虚,五脏宜补

B、脏病多实,五脏宜泻

C、腑病多虚,六腑宜泻

D、腑病多实,六腑宜补

E、脏病多实,五脏宜补

6、对脏腑精气阴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在脏腑的分藏

B、脏腑之气是由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C、脏腑之阴气能够抑制、宁静脏腑功能,减缓新陈代谢

D、脏腑之阳气能够兴奋、推动脏腑功能,加速新陈代谢

E、脏腑之精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是脏腑生理功能得以发挥的动力

7、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以下哪项不正确

A、古代解剖学知识的积累,认识了内脏的一些功能

B、长期对生活实践的观察总结,了解了脏腑的一些功能

C、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是藏象理论系统化

D、临床经验大量积累,丰富并完善了藏象理论

E、“藏象”二字,首见于《难经》

8、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A、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

B、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C、五脏者,实而不能满

D、六腑者,满而不能实

E、以上都是

9、对藏象学说“象”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指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

B、指五脏生理系统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C、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D、指五脏病理系统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E、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详细答案解析

加林老师微信进群获取

群内方便学习交流、打卡做题、报名答疑


图片

白朝伟(姜逸)老师


中医/中西医第一辅导名师,授课风格严谨细致,逻辑性强,能让学员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知识体系,掌握应考秘诀。

图片

优秀教师

文瑾老师


新生代医考辅导名师。

课堂活跃,知识点讲解深入浅出,尤其是针灸学课程讲解非常精彩,深受学员推崇!

图片

优秀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