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这是“免疫+”时代最有潜力的靶免联合用药方案之一。 而与之相对的,我们都已经了解了被称为免疫“双抗”的,能够同时抑制两个免疫检查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如果将这种思路应用于免疫+抗血管的关键靶点,是否能够制造出一种,疗效超越双药方案、不良反应又更轻的新型“双抗”呢? 这一次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款登录了本届CSCO大会的国研PD-1/VEGF抑制剂,AK112。 AK112 靶免“双抗”的先驱 AK112,由我国康方生物研发。这款药物能够同时抑制PD-1与VEGF,是一款同时具备靶向药与免疫药功能的“双抗”。这款药物的在研适应症也很多,包括了关键的妇瘤等多种实体瘤。 这次的CSCO大会上,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二代张力教授,为我们带来了AK112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出色研究成果。 非小细胞肺癌 01 缓解率:53.8% 在目前为止已经接受过评估的26例患者当中,14例患者达到了临床缓解,整体缓解率高达53.8%;所有患者的靶病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小,疾病控制率高达100%! ![]() 图中左侧柱形图:已经完成了至少1次评估,列入本次统计当中的26例患者,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图中右侧蛛网图:折线末尾有黑色箭头标记的患者,均仍在接受治疗。 02 亚组分析:多类型患者均可获益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中,整体缓解率为70%;尤其是在PD-L1表达阳性的腺癌患者当中整体缓解率最高,为83.3%,此外还有一例病灶缩小比例达到27.3%的患者,非常接近临床缓解的标准。 ![]() 03 安全性:试验药物治疗相关不良事件13.5% 3级或以上的AK112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5%,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性肺炎(5.4%)和血小板计数降低(5.4%)。 ![]() 案例 01 案例一:第二次评估时,病灶缩小56.5% ![]() 02 案例二:PD-L1 TPS<1%,病灶缩小42.6% ![]() 张力教授说,上述两个病例的影像当中有一个共同点——缓解后的病灶影像当中,都没有出现空洞。 什么是“空洞”?在癌症治疗当中所谓的“空洞”,其实是一种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发挥疗效后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即病灶较前减小的同时出现了薄壁的空洞影像。这种“空洞”的出现意味着抗血管生成药物“起效”了。 如果在治疗后的分析中一直没有见到“空洞”,那医生就很难评估究竟是AK112抑制PD-1的作用、或方案中其它化疗药物在发挥疗效,还是抑制VEGF的作用也发挥了效果。而这第三个病例中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正好就解答了这种疑惑。 03 病例三:第一次评估时病灶缩小56.2% ![]() 患者肺窗第3次评估的图像当中,清晰地看到病灶在缩小的同时,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薄壁空洞。AK112抑制两个靶点的疗效协同作用得到了明确的验证。 04 病例四:鳞癌患者,病灶缩小69% ![]() 张力教授说,鳞癌患者接受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最大的风险之一是出血倾向。这第四个病例的患者即是鳞癌患者,接受AK112方案治疗,并没有展现出出血的倾向。 其它适应症 作为一款潜力十足的创新药物,AK112的适应症当然不只有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卵巢癌、腹膜癌等在内的多类实体瘤的多国中心临床试验项目都在进行当中,广泛招募受试患者。 有需要的患者可以联系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400-666-7998)或将病历资料及联系方式发送至招募中心邮箱(doctorjona0404@gmail.com)进行申请。 ![]() 作为“行走在世界前沿”的一款靶免“双抗”,我们相信AK112还有更多亟待挖掘的潜力,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汇”抗癌系列 *基因药物汇提醒:本文中涉及的药物及方案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数据来源为已经发表的论文或会议摘要,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能作为真实世界应用效果的保障。新药临床试验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基因药物汇不建议患者自行使用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一款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