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疑山兔的传说故事二则

 大明梅语 2022-02-24

九疑山兔的传说故事二则

童一飞

(一)“孝”字篇

     传说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湖南宁远县九疑山周家峒村(现名路亭村)有一名叫王性的年轻秀才,一边刻苦耕读,一边悉心伺奉老母。弘治七年(1494年),眼见科举秋闱临近,老母却患上了积劳之症,茶饭不思,日见消瘦,虽请郎中多方医治,仍无良效。王性心急如焚,在病榻前侍候时,得知母亲想吃兔肉,遂急忙四处搜寻;可赶遍周边集市,访遍四方猎户和乡邻,皆无所获;无奈之下,只好来到村后山,焚香叩拜舜帝山神,祈求为母亲消灾祛邪,了却其心愿。不想,山林中竟奇迹般窜出一只野兔,径直跳入王性怀中,不肯离去。王性顿知是神明所赐,大喜,连忙将其擒住,回家虔诚献祭于神案,用心烹饪成佳肴,供奉母亲食用后,病情旋即转危为安,不久便康复如常。王性随后如期赶赴考场,且一举高中进士(乡贡进士);其孝行感动神明、灵兔献祭救母的故事也从此传遍四方,成为一时美谈。王性中试除官后,朝廷亦有感于其孝廉,旌表有加,一路擢升其至赵州知州,弘治帝赐建进士牌坊一座,是为路亭“云龙牌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后,九疑山人民发现本地野兔肉纤细鲜嫩,容易消化,可以去疳疾,是慢性胃炎、肠溃疡,以及老幼病人和体弱者理想的滋补佳品;健康者长期食用亦有强身祛病功效;遂多从山野中捕获活体,进行驯化繁育,日久天长,渐成当地特色家畜—“九疑兔”。养兔、食兔亦成为本地孝养双亲和款待贵宾的风俗时尚,传承至今。
2010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来宁远考察地方畜种,经抽样测定,发现“九疑兔”血统来源清晰,种质特征明显,遗传性能稳定,保持的各项“原生态”指标在全国家兔地方品种中均属最佳;且具有一定的群体规模和结构,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小型地方兔种,遂以正式官方命名为“九疑山兔(jiuyishan rabbit)”,将其纳为国家“遗传资源”,成为国家级优质兔种。
 
注:本故事系童一飞根据九疑山地区的民间传说,结合近现代九疑山兔养殖的现实状况整理而成。
 
 
(二)“义”字篇
话说两晋升平年间(357-361年),中国北方陷入分裂混战,东晋司马王朝偏安江南一隅。当时的国都建康(今南京地区),有一黄门侍郎名叫羊权,是替皇帝传递旨意兼做杂役的小官。自某日夜巡,他救起一只被赤练蛇逼入墙角的白兔并放生后,便多次在梦中受到来自九疑山的女仙人萼绿华的点化,叮嘱其天机不可泄漏,欲得道飞升,须来九疑山面授机宜。
羊权早已厌倦皇宫的无趣生活,便毅然辞去官职,矢志赶往九疑山寻仙修道,但在进入零陵地界后迷失了方向,不知何往。


正值羊权悲观绝望之际,身前忽然出现一只白兔,待其欲上前抓捕时,却向前突奔一段,然后又停下来回顾观望,似乎在等待羊权继续向前。羊权惊奇,便将信将疑地跟随小兔前行。兔儿也十分善解人意!饿了,引他到有林有果地方;渴了,带他到有泉有井的幽境;困了,领他到遮风挡雨的山崖或洞穴处将息;就这样,小兔两日两夜与羊权保持着若即若离,最终引导羊权来到九疑山一片靠水面山、云蒸霞蔚的崖壁下才消失不见。此时,羊权抬头仰望,只见曾在梦中相见的女仙萼绿华正立身于眼前的山崖间呼其姓名,向他召唤,心中不禁狂喜,遂俯身叩拜,虔诚叙告其此行来意。女仙頷首,乃告之此前引路的白兔正是其仙府中养的灵畜,因彼时派去建康办差遇险,幸被心善的羊权救起,兔儿回转复命时将此事报告女仙,女仙深感羊权可以造化,遂多次托梦与他,欲引其前来九疑修道。羊权立时顿悟,原来此前一切机缘,皆为灵兔回身报恩的义举矣!从此,便跟随女仙潜心学道且善待灵兔有加。女仙亦倾心相授修炼之术,灵兔则常伴其左右,山中采药以辅之。权终于太元十二年(387年)得道,乘云驾龙,飞升成仙。从此,九疑灵兔报恩渡主升仙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并载入道家著作,流传至今。 
注:本传说系童一飞根据南朝宋刘义庆之《世说新语》、北宋张君房著《大宋天宫宝藏》之《云笈七签》摘篇,以及九疑山地区的民间流传故事编辑整理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