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义:放学

 经义工坊 2022-02-24
题记:朋友约定以《放学》为题写点东西。我自己上学时的“放学”没有值得记取的故事,如今又过了抒情的年岁,如果要写一首“放学”的诗,那一定是惨不忍读。加上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养成的思维定势,真想不出“放学”有什么可写。突然想起,一位亦师亦友的兄长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的知青岁月里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上世纪70年代,小李在一个大队当知青。由于村校缺老师,就让他去代课。他非常珍惜这个相当难得的机会,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就特别用心用力。
当年村校学生全是走读。每天早上,学生在家吃罢早饭,走上三五里、七八里山路赶到学校,上午八九点钟开始上课,到下午两三点钟放学,一锤锣到底,除了课间休息,中午没有专门的休息时间,也没有午饭可吃。学生放学回家后,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灶台上铁锅里会有几个煮熟的红苕洋芋;条件差的,就只有等父母在大集体劳动收工回来,再煮点红苕洋芋,到煮熟上桌吃饭时,一般都是晚上八九点钟。
小李想到这些农家孩子能上学读书非常不易,更想到这些学生娃娃放学回家后,反正还要很晚才有饭吃,还不如留在教室里教他们多认几个字、多做几道题。于是,当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钟声敲响后,没有马上让学生放学,而是继续把自己觉得还没讲清楚的地方,再给学生们进行详细讲述。
可没等他讲上几句,后排一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高声大气地嚷:“少在那里扯淡,我要回家放牛!
有了这个学生带头,其他学生一个个全都站了起来,说的说要回去放羊子,说的说要回去扯猪草。
小李愣住了。他自小在场镇上生活,确实不知道年龄这么小的学生娃娃,放学回家还要负担这些家务。他面带愧色,结结巴巴地说;“那——那就放——”
“放学”的“学”字还没出口,学生们一窝蜂跑得不见了踪影。小李呆呆地看着教室,看着教室里那一张张破旧的课桌,还有学生从家里带来的长短不齐、高低不一的板凳,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眼泪不由自主落了下来。他站在教室门口,暗暗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一定上好每堂课,一定做到不拖堂,一定按时让学生放学,既充分用足用好课堂努力把学生教好,又不影响学生按时回家帮家里做些家务、干点农活——
几年后,小李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为了一名正式老师。后来,担任过好几所学校的校长。再后来,成为了当地的教育局长。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把上好每堂课、做到不拖堂、按时放学作为教学准则和管理原则,学生无不欢迎,家长无不称赞,同仁们更是佩服有加。
如今,小李已变成了老李。退休后,他总要时不时邀几个老板凳小聚闲聊。大家相聚一起,对老李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那份发自内心的尊重。只是每当老李一本正经地摆谈一些观点时,大家就会用眼神彼此暗示,然后齐声给他一吼——少在那里扯淡,我要回家放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