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继位之时,朝臣专横跋扈,宦官干预朝政,双方斗争日趋紧张。 无辜内侍,都迷迷糊糊地倒下 昭宗不想东去洛阳受朱全忠控制但又不敢不从,只好勉强答允。 何皇后在旁,凄然泪下,对朱全忠说:"今后陛下与我的一切,全靠爱卿了!" 朱全忠马上奏请昭宗东幸,昭宗故意推托说:"皇后分娩之后,身体虚弱,不宜路途奔波,朕拟在十月东幸。" 但朱全忠可不管这个,胁迫昭宗于下月启程东去。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昭宗及何皇后一行二百余人东行洛阳。 ![]() 朱全忠胁迫昭宗于下月启程东去 这时在昭宗身边的,仅仅只有十多名小黄门和二百多名侍从,朱全忠仍不放心,以召请就宴为名,在酒菜中下了蒙汗药。可怜这些无辜的内侍,饭没有吃完,就都迷迷糊糊地倒下了。这时帐外走进年龄相当、外貌相近、数量相等的一帮士卒,一人选准一个与自己相像的内侍,剥了衣服,摘了名牌然后自己顶了他们的名字,前去侍候昭宗。至于那些迷糊不醒的内侍。一一丢到大坑之内活埋。 至此,昭宗身边除了皇后妃子之外,已全是朱全忠的心腹。更可笑的是,昭宗及何皇后对此开始并没有觉察,直到后来这些"内苑人物"前言不搭后语,才被发觉。但昭宗已无办法可想,只好听从朱全忠的安排,乖乖地来到洛阳。 昭宗及九位王子统统被杀 晋王李克用、歧王李茂贞、楚王赵匡凝、蜀王王建、吴王杨行密听到朱全忠劫持昭宗的消息,暗中联络,准备讨伐。但他们又各怀心思,独自盘算,难于形成一致意见。 朱全忠觉得各镇联兵,对自己是个威胁。解决的办法是及早杀了昭宗,清除各镇讨伐的借口,加快实现灭唐称帝的计划。 就在昭宗来到洛阳的当年八月,朱全忠以征讨附而复叛的杨崇本为借口,带兵前往河中,逼近洛阳。他密令洛阳宫中左右龙虎统军将领朱友恭、氏叔琮以及蒋玄晖将昭宗及九位王子、一百多名大臣统统杀害。 ![]() 将昭宗及九位王子、一百多名大臣统统杀害 朱全忠听到密报,知道大事已成,立即赶到洛阳,以"军政不理"的罪名,分别贬放朱友恭、氏叔琮为崖州、白州司户。还没有上路,又是一道密令,将两人杀死。临刑,朱、氏才知上当,大声呼喊:"为了掩盖自己弑帝的罪名,让我们当替罪羊,天下还有公理吗?" "老天假若知道我们的冤情,以后一定会代我们报仇,朱全忠定然不得好死!" 另一名刽子手蒋玄晖也没有幸免,他被人诬告私自侍候过何皇后,与何皇后同日被杀。 朱全忠登上帝位 昭宗被杀,但朱全忠还不敢马上称帝。 他假称昭宗遗诏,命辉王李柷继位,这就是唐代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史称唐哀帝。如果后期的昭宗只不过是朱全忠的摆设的话,那么李柷更是朱全忠的玩物了。 ![]() 李柷更是朱全忠的玩物 不久,这位唐哀帝就拜朱全忠为相国,总领国政,同时将宣武、荆南等二十一道称魏国,进封朱全忠为魏王,把唐家的大半江山都给了他。但朱全忠并不满意,李柷又给他加上天下兵马元帅的头衔,这样他就可以为所欲为地讨伐不听从自己的异已了。 两年之后,即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作好了称帝的一切准备,由他自己导演了臣僚劝进、唐帝禅让、朱全忠揖让的一幕幕历史丑剧,匆匆登上帝位,改元开平,国号大梁。为了与南北朝时期的萧梁相区别,史称后梁。在历史上,开平元年(公元907)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年。 唐朝是彻底改朝换代了 原来的臣子成了皇帝,原来的皇帝只好去做臣子。 朱全忠称帝的同时,降封唐哀帝李柷为济阴王。但济阴王不死,总是朱全忠的一块心病。第二年春天,朱全忠又让手下杀了济阴王,唐朝至此算是彻底改朝换代了。 朱全忠称帝,与他利害相争者如杨行密、王建、李克用、李茂贞自然竭力反对,诉诸武力。即使利益与共、亲如一家的朱全昱,也大为不满。 一次宫中宴会,朱氏家人毕集。酒后博戏,朱全昱,这位朱全忠的长兄,带着酒意,掷骰子于盆,大声斥骂朱全忠:"朱三,你原来只是砀山的草民百姓,因为天下饥荒,不得不投黄巢作贼。后来你投奔大唐,天子拜你为四镇节度使,既富且贵。你为什么还要灭李家三百年的天下,杀李家众多子孙?现在你固然志得意满,称帝称朕,有朝一日,他人也要学你的样子,血族我家!想到这些,哪还有心思在这儿博戏取乐!" ![]() 朱全昱带着酒意,掷骰于盆 朱全昱与朱友恭、氏叔琮的话不幸言中,朱全忠的下场并不比唐昭宗、唐哀帝好多少,但那已是另一个故事里的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