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本轮疫情发生后,无数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以任劳任怨的坚守,给了群众更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在核酸采样点、在封控小区、在隔离点,一抹抹“志愿红”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积累、升华为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在这些活跃的“红马甲”中,一群银发老人分外引人注目,与身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相比,他们虽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志愿服务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为民担当的激情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夏金荣:身披“八重铠甲”的战士 夏金荣在核酸采样点维持现场秩序。 2月17日上午10点半,记者赶到盛泽镇华生厂停车场核酸采样点时,前来采样的市民虽络绎不绝,但现场秩序井然,已不见排成长龙的队伍,更不见焦虑与杂乱。 “我跟老夏说好在这里采访他的啊,怎么不见人影啊。” 置身偌大的停车场,同行志愿者王一青一时未看到夏金荣,便着急地拿出手机,正准备给他打个电话时,一阵电喇叭声由远而近,“请间隔一米排队,请间隔一米排队,做好了往西边走,做好了往西边走”。 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骑着自行车从停车场另一端缓缓而来。来者正是盛泽爱心义工协会志愿者夏金荣,老人虽已67岁,但下车动作却干净利落,丝毫不显老态。 “昨天晚上冷不冷啊?”下车之后,老夏与王一青寒暄起来。 “冷哦,冻得都有点发抖。”王一青笑着说。 “这两天得多穿几件,冻坏了可不行。”老夏接着说。 在“这两天得多穿几件”这件事上,显然老夏已深有体会。 2月15日,在盛泽镇杀牛场核酸采样点,夏金荣从通知居民到场点布置,再到维持现场秩序,几乎忙了一整天; 2月16日下午,夏金荣参与盛泽镇华生厂停车场核酸采样点的志愿服务,一直坚持到了夜里; 2月17日早上7点,夏金荣赶到华生厂停车场,开始新一轮的志愿服务…… 顺着两位老人的对话,记者注意到了夏金荣“臃肿”的体形,好奇之下,记者翻开了老夏的衣领,一件棉袄、两件棉袄,一件羊毛衫、两件羊毛衫,一件衬衫,一件棉毛衫,算上防护服和红马甲,老夏上身足足穿了8件衣服。 “再戴上护耳、帽子和口罩,感觉就好多了。”老夏笑着说。 采访间隙,王一青告诉记者,夏金荣这几天为了做志愿服务,连家里的烟杂店都关了,还要照顾因病卧床的老母亲,所以非常辛苦。说起家里的烟杂店,老夏说:“疫情发生,也没法安心做生意啊,索性关了来抗疫,就是家里的老母亲让人放心不下。” 17日上午9点20分,在华生厂停车场忙了两个多小时的老夏,抽空回家一趟,服侍母亲起床洗漱后,等到母亲安顿下来,又匆匆赶回停车场。 “我们15号在杀牛场采样点,一天就采集1300份样品,事情这么多,天又这么冷,帮他们一把,终归能让他们稍微轻松一点的。”夏金荣说。 张美园:“市民给了我更多感动” 张美园在核酸采样点参与志愿服务。 与夏金荣一样,自苏州本轮疫情发生后,68岁的张美园也一直在坚持参与防控疫情的志愿服务。 在2月16日晚上到2月17日中午的核酸采样工作中,张美园16日傍晚6点就赶到了衡悦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采样点,先是协助工作人员布置场地,随后又协助维持现场秩序,坚持到了17日凌晨1点。见前来采样的居民越来越少后,张美园才起身回家,但仅仅在家休息了三四个小时后,张美园便又在17日早上6点,赶回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采样点,重新套上了防护服。 “我平时晚上10点左右就睡觉了,这两天睡得晚了点,所以精神稍微差了一些,但心里还是挺开心的。”张美园说,退休之后,她便一直参与志愿服务,与盛泽爱心义工协会的伙伴们在一起献爱心时,看受助的人开心了,她便会更加高兴,“我在盛泽镇乐龄公寓帮老人理发,还收获了好几个'粉丝’呢,他们一定要等到我才肯理发的”。 在2月16日的志愿服务中,也发生了一件令张美园印象深刻的事。 “晚上九十点钟吧,有一位老人坐着轮椅,由家人推着过来做采样,这让我非常感动。”张美园说,在疫情防控中,重视、努力、付出的不仅仅是防疫人员,也不仅仅是志愿者,普通市民的积极配合,也是对防控疫情的极大助力,“市民给了我更多感动,所以我们的志愿服务理应做得更好”。 作者:徐海军 2022-0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