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库珀 他花了 40 多年的时间,想要开发出一个可以模拟人体感官和处理机制(比如触觉、视觉、听觉和大脑思维等)的分析系统。 如今,虽然许多人还不太熟知什么是神经形态计算技术,但对基于这些系统理论的更广义的技术——人工智能——却并不陌生。 近年来,许多智能芯片的架构,都在受到神经形态计算研究的影响,进而产生不少旨在实现神经元级计算能力的硅架构,通过神经形态优化计算策略。 但是,由于人工神经形态设备通常生物相容性差、电路复杂、能源效率低,以及与生物的离子信号调制有根本不同的工作原理,基于硅的神经形态设备在生物集成潜力方面受到极大限制。 今天,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最新论文报道了一种人造神经元(OECN),它能成功地与捕蝇草的生物细胞连接起来,可以让这种植物关闭叶瓣。 ![]() ![]() 尽管基于软件的神经形态算法已被集成到生物医学系统中,但基于硬件的系统最终还是需要的,这些系统与活体组织紧密连接,并能够利用对事件的感知,以及生物系统的处理能力进化其功能。 而借用生物信号系统设计概念的神经形态系统有望弥合这一鸿沟。 近年来,有机半导体曾被业界十分看好,在人工突触、神经电子学和神经接口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从结构角度来看,有机半导体具有溶液可加工、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柔软性等特点,能够提供特定的激发、传感和驱动能力,并支持电子和离子信号的传输。 相关报道提到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的人工神经元就展示出了很大用途,但运行起来需要高电压(5V)输入才能运行,这在与生物集成时是一个明显的关键问题。 而另外一个极具潜力的技术方向,是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s),它由有机体沟道材料的栅极驱动离子掺杂/反掺杂调制,类似于生物系统的离子驱动过程和动力学。 与 OFET 相比,OECT 可在相当低的电压(<1V)下工作,具有更高的跨导和良好的阈值电压稳定性,且通常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这些特性使 OECT 成为开发可印刷的、生物相容的人工尖峰神经电路的理想候选者,该电路具有离子介导的尖峰机制,与生物系统的信号特征非常相似。
实验中,科研人员首次利用晶体管的离子浓度依赖性开关特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与生物系统类似地调节尖峰频率,这在基于 OFET 或基于硅的神经元中是不可能的。 这种电导调节实现了具有成对脉冲促进作用的短期可塑性和保持 1000 秒以上的长期可塑性。他们预计,OECNs 的柔软性、在柔性基底上打印的能力、离子调制尖峰和多刺激响应将为与生物神经网络的简易集成应用开辟新路径。 ![]() 研究人员选择 Axon-Hilllock(A-H,指神经元中细胞体靠近轴突的区域)电路来制作尖峰 OECN,因为它是适用于尖峰神经网络(SNN)和基于事件的传感器的最紧凑模型,该电路由 n 型和 p 型 OECTs 构成。OECT 具有横向 Ag/AgCl 栅极配置,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衬底上具有丝网印刷碳和银电极,当碳作为化学惰性层与聚合物半导体接触时,银底层会降低线电阻。 与神经细胞的操作类似,OECN 电路中通过整合注入输入端(Iin)的电流产生尖峰。进一步研究发现,重置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神经细胞中的电压依赖性钾通道;膜电容对生物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低的膜电容会导致更快的传播,在神经细胞中,这种电容的减少是通过在轴突上包裹一层叫做髓鞘的绝缘层来实现的。 OECN 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与基于硅或 OFET 的尖峰神经元相比,是能通过调节电解质的离子浓度直接控制尖峰频率的能力。与生物神经元需要膜电压超过给定阈值才能产生脉冲的泄漏行为类似,OECN 电路不会在低于特定电流阈值时触发。 为了展示 OECN 的生物整合能力,研究人员将这个完全打印的神经元与维纳斯捕蝇草连接起来,捕蝇草陷阱闭合也可以通过电刺激诱导,包括直流刺激、直接电荷注入、交流刺激和电容性感应电流,使其非常适合与人工神经元集成。
这种有机电化学神经突触系统中演示 Hebbian 学习是一个重要步骤,有望扩展到构建具有局部学习能力的更复杂的感觉和处理系统。
![]() OECN 的尖峰频率可以通过改变放大器的输入电流、膜电容和电压来调节,这种特性以及通过调节电解质浓度来调节峰值频率的能力,更方便与生物系统进行集成,有望促进未来植入式设备的开发。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人类都大胆展望到未来生物体和机器的完美结合,虽然非常赛博朋克,但也并非毫无根据,也许随着科技的进步,当科学家们能够克服人机结合的种种挑战后梦想就能成真。 https://www./articles/s41467-022-28483-6 热门视频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