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杂货铺【47】只有少数人在乎真相,多数人只在乎热闹。

 半窗晴日 2022-02-24

1、“孩子不会按照父母期望的方向成长,只会照着父母的样子成长。”

这句话会让所有为人父母者心里一惊吧。可以这样说,教育孩子没有用,影响孩子才有用。孩子不是按照你的期望成长的,他们只是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倘若为人父母每天极度不自律地放纵自己,却让孩子放学自觉去写作业,这可能吗?

倘若父母整日被手机奴役,却告诉孩子要认真读书啊,这不是很可笑吗?

父母教育孩子要正直守规则而自己却不断闯红灯,孩子不会困惑并怀疑规则吗?

父母自己脾气暴躁却教育孩子要耐心温和,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

孩子天生就会模仿大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你怎么样,孩子就怎么样。身教重于言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比说教有效得多。

2、“我们的一生也是这样,聚合又消散,恒常又短命。”

人的一生倘若以宇宙洪荒的坐标来看,那的确很短暂,而倘若以春生秋死的夏虫为参照物的话,人类的寿命又太长了。

不过幸好人终有一死,长生不死的人生,漫长得简直令人无法忍受。那些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终有一死的只会把时间浪费在真正重要的人和事情上。

我们的一生就是这样聚合又消散,你来我往,来来往往,最终不来不往。人与人在街边道再见,只是彼此心里都知道,再见”不过是再也不见的客气话罢了。

3、“散伙是人生常态,我们又不是什么例外。只是我偶尔会想,假如那天真能重来一次,应该过得再庄严一点,正式地吃一顿饭,拍一张照片,好好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声永别。

我们这一生在不断地告别,谁也不例外。当时好得恨不得掏心掏肺、恨不得以命相许的人,终有一天再见面居然相顾无言。

当时以为会再见无数次的人,居然某一天阴阳相隔。

说好了约酒约火锅的人,就那样被命运留在另一个时空。

分道扬镳是人生的常态。令我们遗憾的其实不是离别,而是彼此没有好好道别。当你知道有些人只能在你的生命里陪你走一段路时,好好道别其实是在心里给自己一个缓冲和暗示——既然聚散离合非人力可控,认真告别起码能让我们心里好受一点儿,逐渐接受离别是生命的常态。

假如我知道那天是我们最后的相聚,离别时我会郑重一点儿,抱住你的时刻我会更用力一点儿,以至于后面想起你,我的遗憾也会少一点儿。

4、“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些不想再提的名字。围绕那个名字衍生的故事,总会渐渐沉没在时光中,也许连同那个名字本身也会沉没。”——霍布斯鲍姆

总有一个名字,成为你隐秘的心事。假如有人问起, 你不敢倾吐出那个名字,只说是山的辽阔海的清愁。

围绕着那个名字衍生的故事,就湮没在时光里吧。

谁不是怀揣着一些秘密过完这一生?倘若有一天,时光彻底腐蚀了那个名字,你也别惆怅,这一切也许是时光的好意和命运的温柔。

5、“无思状态如今在世界上迅速蔓延,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廉价的方式获取知识,又飞速的抛弃和忘却一切。”

——海德格尔

无思状态是最可怕的,人们被迫接受过多的资讯,热搜来得快去得也快,三分钟过后,人们的关注度和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个热搜了。没有人有耐心地对一件事情死磕到底。

只有少数人在乎真相,多数人只在乎热闹。

当人们获得资讯的方式快速又廉价,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变得更加碎片化,信息过载是必然的。

因为每个人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当信息过载时,人们就会丧失思考力,认知及判断能力大幅降低。

6、“天下再没有比爱过的人更容易陌生的了。”

——雷马克

爱过的人,一旦心生罅隙,那是比一般人更疏远的。爱过又离开的人,多半会心生怨气或者不甘,亲密过又分开后的人,往往回不到从前。彼此小心翼翼地相处,更显得昔日没心没肺的日子回不去了。

就像闹过别扭的好朋友,往往比从未掏心掏肺的人更加陌生。

爱的反面其实不是恨,而是陌生。

7、“任何人的决定,都是当下最适合他的决定。如果我们觉得他的决定错了,一定是我们不了解他的另一面。”

每个人所做的选择,其实都是他当下认知范畴内最佳的选择。没有人能做出超越自己格局和认知的选择。

如果某个选择在我们眼里看来很荒诞很不可理喻,只能说我们不了解ta,无法触碰到ta当下的需求和痛点。我们不知道ta为了自己的渴望,愿意去忍耐什么或者付出什么代价。生而为人,都不容易。

所以不要轻易审判别人的选择,居高临下或者事后诸葛亮都只能体现自己的狭隘无知。不理解的时候保持沉默,就是一种善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