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的东北海军

 金色年华554 2022-02-24

民国时期的东北海军

李清军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军事上是扼守渤海海峡的咽喉之地,其中的旅顺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的海军重镇,明朝时官府设都司官率兵布防,晚清时成为北洋水师的基地。甲午战败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辽东半岛为日本人所占领,后又经历俄国、日本、苏联,直到1955年5月苏联将旅顺军港完全归还中国。历经百年的旅顺军港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海军的辉煌和没落,还有新旧军阀为了各自利益对海军的相互争斗。

一、历尽艰辛,筹建吉黒江防舰队

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后,条约规定东北境内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这三大河流只允许中俄两国行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商人开始经营三江航运,到1928年航运公司发展到42家,共有轮船106艘,35664吨,拖船232艘61500吨②。当时的东北治安极坏,经常有被劫持事件,吉黑两省根据各轮船公司的和商民的请求,呈请当时的北京政府派军舰保护,经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批准,任命北京海军视察员王崇文为吉黑江防舰队筹办处处长,同时派遣长江舰队的浅水炮舰“江亨”、“利捷”、“利绥”、“利川”4舰由海军中校陈季良率领,经海参崴进入黑龙江筹建东北江防舰队。

文章图片1

黑龙江同江三江口

1919年7月21日,陈季良率4舰启航,8月5日到达海参崴,当时以高尔察克为首的白俄武装还控制着远东一带,中国舰队协调通过无果,中国舰队置之不理,8月24日自行北上,当到达庙街(黑龙江入海口,现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时被白俄炮台阻止,同时又临近封冻,舰队不得不在庙街过冬。这年冬天,苏联红军节节胜利不但击败了远东的白俄残余武装,同时还打败了在这一时期入侵的日本陆军,中国舰队终于在1920年秋天经伯力(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东岸,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进三江口、松花江,安全抵达哈尔滨。

文章图片2

大清朝江防舰艇

搭起了江防舰队的架子,但因吉黑江防舰队防线长,4艘炮舰力量远远不够,为弥补力量的不足,1920年4月,江防舰队将中东铁路局移交的一艘炮船命名为“利济”号,同时又向当地航运企业购买商船3艘加以武装,配以小炮和重机枪,同时命名为“江平”、“江安”、“江泰”号,加上原来的4艘构成一支小型舰队。同年5月,北京政府将吉黑江防舰队筹办处改为吉黑江防舰队,海军部少将王崇文为舰队司令,沈鸿烈为参谋长,司令部设在哈尔滨,舰队隶属于北京海军部。

二、直奉大战,成立海防舰队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作战失利,张作霖所乘火车在撤退途中经过秦皇岛时,突然遭到萨镇冰(民国海军总司令)率领的“海筹”、“海荣”等舰的猛烈炮击。这让颇有雄才大略的张作霖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在撤退途中便让总参议杨宇霆与当时的东北江防舰队司令王崇文取得联系。当时由于北京政府财政困难,已经拖欠东北吉黑江防舰队军饷达10个月,整个舰队人心浮动,张作霖马上答应按原规章拨发舰队经费。1924年4月底,东北吉黑江防舰队正式脱离北京海军部,改属东北政府。8月24日,东三省镇威上将军公署发布命令:在沈阳设立航警处,委任沈鸿烈为处长,下设总务、海事、军需等科,同时撤销了王崇文的职务,以毛钟才为吉黑江防舰队司令。

文章图片3

海筹号军舰

新到任的航警处长沈鸿烈很有办法,他一面积极网络北京海军部中留日同学到东北来协助他,一面控制黑龙江、松花江的航运业务开辟经济来源,同时在葫芦岛开办航警学校,培训海军军官和士兵,此外还准备成立一直海防舰队。

海防舰队成立之初,连一条军舰都没有,1923年7月,向烟台轮船公司和日本分别购买一艘2500吨商船,经过改装,分别命名为“镇海”军舰和“威海”军舰。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大败,奉军乘胜收复天津,海防舰队接受大沽造船所,将1000吨级的俄制破冰船命名为“定海”军舰。1925年秋,又购买300吨级日本旧鱼雷艇,命名为“飞鹏”军舰。至此,东北海防舰队就以这4艘军舰为基础成立了。沈鸿烈出任总指挥,舰队以营口为基地,巡防于东北各港口。1925年冬,东北海军重新整编,原吉黑江防舰队正式改编为东北海军江防舰队,尹祖荫任江防舰队长,凌霄任海防舰队长,宋式善为航警处长,沈鸿烈为东北海军总指挥,统领江防、海防、航警处,东北海军正式成军。

文章图片4

东北海军缔造者沈鸿烈

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张作霖的胜利而告终,奉军入关后相继夺取了直隶、山东、江苏、上海、安徽、随着奉系势力的扩大,张作霖开始觊觎实力强大的渤海舰队 (原北京政府海防第一舰队,驻地当时在青岛)同时派遣张学良与舰队司令温树德开始接洽。此时渤海舰队正处于欠饷时期。海防舰队从1917年南下护法到1924年又北归青岛,时而归于南方军政府,时而又受北京政府领导,广大海军官兵对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极为不满,整个舰队内部非常不稳定,对舰队司令温树德的反对声音逐渐包围了整个舰队。当时不仅是奉系张作霖,而且包括代表南方国民政府的杨树庄和奉系内部的势力——山东督办张宗昌,都在对渤海舰队拉拢。恰逢此时,杨树庄派来的收买舰队的送款人被青岛当局抓获,停泊在青岛港内的“肇和”、“同安”二舰获得消息后,马上升火起锚,将炮口对准青岛市区,对青岛市当局进行要挟放人。张宗昌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其旅长毕庶澄携带大炮赶往,双方炮口相对,僵持不下。最后在当地商会的斡旋下,毕庶澄代表张宗昌接受海军提出的条件:以舰队司令温树德下台和补发清欠海军的军饷等为条件,渤海舰队正式归附张宗昌。张宗昌吞并渤海舰队后,连连取胜,虽然他隶属于奉系张作霖,但是张作霖此时还难以染指渤海舰队。

文章图片5

奉系军阀狗肉将军——张宗昌

但是张宗昌的经济来源不足,供养庞大的舰队有困难,想了个歪招,发放军票充作军饷,海军官兵怨声载道。1926年渤海舰队的旗舰,也是中国最大的军舰“海圻”号到旅顺修理,此时东北海防舰队的“镇海”舰也在此修理,东北海军总指挥沈鸿烈乘机积极活动该舰的官兵,结果该舰修好后,刚驶出旅顺港就通电归附东北海军,驶向大连里长山列岛的锚地。1928年张宗昌失败,沈鸿烈便顺势将整个渤海舰队纳入东北海军体系之中。

文章图片6

葫芦岛航警学校旧址

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归附国民政府,东北海军进行整编,张学良亲自任海军总司令,沈鸿烈任副司令。将原渤海舰队编为第一舰队,原东北海防舰队编为第二舰队,整个海军拥有“海圻”(4300吨)“海琛”(2950吨)“肇和”(2600吨)等16艘军舰,总吨位2万余吨,同时还拥有东北江防舰队、海军陆战队、水上飞机队、葫芦岛海军学校,已经形成一个十分完备海军体系。

三、中苏海军激战三江口

1929年7月,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决定以武力收回中东路权,酿成了中苏之间的武装冲突(又称中东路事件),此次冲突苏联方面不仅使用了空军和陆军,还动用了海军。

苏方参战兵力有军舰5艘,其中有3艘吨位在950吨以上,另有武装轮船4艘,计有152毫米大炮4门,120毫米大炮18门,并有飞机25架进行支援。中方参战兵力由“江亨”、“利捷”、“利绥”、“利川”、“江平”、“江安”、“江泰”等舰组成另有“东乙”号武装驳船,全舰队有120毫米炮5门,由东北海军副司令沈鸿烈和江防舰队长尹祖荫指挥,另有李润青率领的海军陆战队一个营配合作战。

1929年10月12日上午5时,苏联阿穆尔河舰队在远东特别集团军参谋长拉平的指挥下,命令停泊在三江口外的军舰向东北江防舰队开炮,“利捷”、“利绥”号分别中弹,东北海军立即开炮还击。事先沈鸿烈将一艘武装驳船“东乙”号藏在了沼泽地中,并在船上事先放置了两门120毫米大炮,并准确测定了与苏联军舰的距离。战斗一开始,“东乙”号立即向苏联旗舰“雪尔诺夫”开炮,苏军没有料到这一招,指挥台当即被击中,苏军司令、参谋长、舰长等多人当场阵亡,双方激战1个多小时,“雪尔诺夫”不久舰体倾斜沉没,另有三艘军舰也被击成重伤,均逃出三江口战线以外。

上午9时许,苏军飞机15架编队轰炸东北海军舰艇,“江泰”、“江平”被炸起火,同时苏联军舰又返回攻击,激战约半日,苏军发射炮弹约2400发,中国海军也发射有50余发炮弹,整个战场弹如雨下,江水沸腾。由于没有空中掩护,“江安”、“江平”“东乙”等舰均被炸毁,“利捷”、“利绥”两舰的舰艏和舰尾分别中弹沉没,阵亡官兵约200人,整个舰队几乎损失殆尽。苏联军舰被击沉3艘,击伤4艘,高射炮击落飞机2架③。

东北海军军舰被大部分击沉后,苏军在海军、空军力量的掩护下向同江县城进攻,海军陆战队和东北军陆军殊死抵抗,激战至午后,弹尽粮绝,海军陆战队大队长李润青与陆军营长、连长等率部与苏军展开白刃战,最后全部阵亡,同江县城失手。

此时,三江口外尚有苏军舰2艘,为防止苏军沿江进攻,东北军前线指挥沈鸿烈、李杜下令在距富锦县城15公里的高家屯一带阻塞松花江航道。10月30日8时许,苏军出动飞机10余架开始对东北海军仅存的“江亨”舰和“杭州”轮(武装商船)进行轰炸,下午4时许,苏联军舰沿松花江驶至高家屯,沈鸿烈亲率“江亨”舰前往迎敌,双方激战约一小时,因弹药已尽,“江亨”自行沉没,沈鸿烈率舰员乘小艇撤离。苏军得知“江亨”舰沉没,连夜爆破东北军拦江防线,31日10时,苏军出动军舰7艘、飞机9架、步骑兵3000余名、携带炮40余门,先登陆后在倭力虎山一带与东北军罗宪章团发生激战,罗团在击毁苏联军舰1艘,击落两架飞机主动撤退,富锦失守。11月1日晚,北风大作,苏联军舰唯恐冻于中国境内,同时李杜从依兰方向调集的援军也即将到达富锦,苏联军舰和进占富锦的步骑兵分别从水路和陆路撤回苏联境内。

文章图片7

中东路事件态势图

此次东北江防舰队与苏联海军的激战,虽然以东北海军失败告终,但是苏联方面损失却较中国损失大,同时苏联海军远东舰队司令及其他指挥官4人阵亡,损失海军和陆战队700余人。

四、归宿

1929年,东北海军随同整个东北军一起归附南京国民政府,实际上仍归张学良节制,直到“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海军才真正宣告解体,为蒋介石的中央海军所吞并,编为中华民国第三舰队,沈鸿烈为舰队司令。

东北海军从无到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兵种齐全、实力雄厚、名冠全国的海军,是与张作霖父子对海军重视是分不开的,“盖谋东北海军之强盛,必先以培训各项人才为主,而教育机关实其命脉之所寄也”④。1922年成立吉黑江防舰队后,经沈鸿烈积极活动成立了葫芦岛航警学校,当时为避免与北京海军部发生纠纷,对外没有称为海军学校,其实是一所功能齐全的海军学校。该校从1923年创办,“九·一八”事变后随整个舰队迁至青岛,后又迁至宜昌、万县等地,18年间共培养航海、轮机学生432名,同时培养学兵2400人。1931年12月,沈鸿烈依靠“航警系”学生(指葫芦岛航警学校)发动了“崂山事变”,独揽了东北海军的大权,同时取得了青岛市市长的位置。沈鸿烈在青岛苦心经营6年,他抓教育、建学校、定规划,前后主持修建了大港三号码头、青岛船坞、体育场、礼堂,扩建了青岛栈桥、薛家岛码头、通往崂山的道路等,为青岛市的建设和旅游开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北海军的官兵与民国政府其他海军一起参加了抗日战争,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文章图片8

青岛栈桥老照片

注释:

①《清史稿》135卷,3981页

②《辽宁文史资料》第七缉,67页。

③《大公报》1929年11月16日

④《东北年鉴》1931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