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号军舰与葫芦岛港 “重庆”号军舰是抗战胜利后英国赠送给国民党政府的军舰中最大最先进的一艘。它原名为“AURORA”(译为 “震旦”),排水量7500吨,长505英尺(约合154米),宽51英尺(约合15.5米),航速30节,续航力4000海里(约合7400公里)。武器装备主要有6吋(合152.4mm)口径主炮6门,4吋(101.6mm)副炮8门,高射机关炮8门,高射机枪8挺,鱼雷发射管6具,同时还配有当时先进的扫雷、反潜、武器,,同时该舰上的航海、通讯、雷达、轮机、电力等设施比较完备。该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因战绩辉煌而为人瞩目,它曾经击沉敌巡洋舰1艘、驱逐舰10艘(另重创9艘)、登陆艇和扫雷艇10艘、商船21艘,是同型号舰艇中最多的,吃尽他苦头的意大利海军称之为“银色怪物”,它也是当时国民党海军最大、航速最快的一艘军舰。 一、参加内战,充当反革命工具 1948年9月,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攻势,奔袭北宁路,将锦州团团围住,同时在锦州东北的黑山和西南的塔山配置重兵,准备阻击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闻听锦州已被共军包围的消息,蒋介石大惊,连忙到东北亲自部署,准备与共军一决高下。1948年10月初,刚刚回国不久的“重庆”号巡洋舰奉命从上海吴淞北上塘沽,蒋介石和海军司令桂永清登上军舰。6日,军舰驶进葫芦岛军港,蒋介石在舰上设宴招待葫芦岛、锦西一带的国民党军师以上军官,并对部署进行动员打气,准备与东北共军大干一场。 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正式打响,海军司令桂永清亲自指挥“重庆”号军舰,在塔山南部海面向解放军占领的塔山、高桥阵地进行轰击,“重庆”号军舰的火炮口径大、射程远,给我当时守塔山部队造成很大的伤害,有位解放军老兵回忆道:“它一炮就打掉我们一个排的兵力”。在最关键时刻,蒋介石在舰上亲自督战,妄图在塔山打开缺口,增援锦州守军。为鼓舞士气蒋介石还对舰上全体舰员做了一次训话,念了一遍《军人守则》,讲了一些“效忠党国”的老调。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挽救失败的命运,随着锦州被攻克,国民党军很快就在匆匆准备后事。在桂永清指挥下,包括“重庆”号在内的国民党军舰在葫芦岛一带抢运粮食、物资、人员。廖耀湘的辽西兵团被包围后,国民党军动用44艘军舰将营口的52军10000余人撤至葫芦岛。1948年11月4至9日总共撤出4个军13个师,14万余人。 二、举行起义,回到人民的怀抱 “重庆”号军舰上共有600名官兵,他们都是有志青年,抱着建设强大海军的志愿前往英国受训两年,于1948年随着军舰一起回到祖国。在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形式推动下,在我地下党组织的策动和我党政策的感召下,通过潜伏在舰上的地下党员和进步官兵的秘密串联,逐步形成两大秘密组织:一个是以王颐桢、毕重远、陈鸿源、武定国、洪先进、张启钰等组成的“士兵解放委员会”(简称解委会),共27人。另一个是由曾祥福、莫香传、蒋树德、王继挺等发展的组织,成员16人。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坏境,这两个组织互相无法求证对方,分别按照各自计划平行活动,平时没有建立横向联系,但是其中的一些成员有联系。 1948年底,从葫芦岛返回的“重庆”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维修完毕开出船坞,停泊到黄浦江面上,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可能要驶进长江,阻止解放军渡江。如果驶进长江,因江面狭窄大型军舰掉头困难,又处于江阴和吴淞两地岸炮火力的威胁之下,所以“解委会”当机立断,改变原来航行中起义的计划,在停泊中起义。 1949年2月25日凌晨1时30分,在“解委会”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王洛切断电话电源,洪进先关闭、控制了无线电台,毕重远和于家欣引诱上甲板哨兵和司令走廊的值更士兵至雷达室进行缴械,同时迅速打开枪架和弹药库的锁,武装了全体“解委会”成员。紧接着“解委会”成员按照分工到达指定位置,行动组按舱室拘禁了所有军官和上士,王颐桢及时通知了另一起义组织的王继挺,由他叫醒另一组织的起义人员一同参加起义。“解委会”当时做了最坏的打算,分工由陈鸿源、周正负责炸舰任务。陈鸿源将将40发炮弹放在走廊上引信漏在外面,一旦起义失败,引爆弹药库,炸沉军舰,同归于尽。起义人员发布了《重庆军舰起义告全体同学书》和《重庆军舰起义告海员及技工同志书》,王颐桢通过广播向全舰宣告军舰已经起义,动员全体舰员拥护起义。同时希望舰长邓兆祥一同参加起义,由他领导开船。邓舰长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了军舰和几百名官兵的生命安全,毅然起义,并亲自制定航线,指挥航行。25日凌晨5时45分,“重庆”号正式起锚开航,驶出长江口,转向北上,以24节航速驶向解放区。26日6时,军舰到达烟台港,受到当地党政军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三、英勇抗击国民党空军的轰炸,被迫自沉葫芦岛港 国民党海军当初不敢向蒋介石汇报,只是不断通过电台呼叫舰长邓兆祥,劝其返回,始终没有回音,第四天才向在溪口“修养”报告。“重庆”号军舰的起义震惊了国民党高层,蒋介石大为震怒,立即撤了桂永清海军司令的职务,为防止日后为人民海军所用,蒋介石命令务必找到“重庆”号并将其击沉。 为安全起见,中央指示军舰由烟台港向北航行,4日到达葫芦岛港,3月5日,全舰574名起义官兵致电毛主席要求参加解放军。伍修全代表中共中央东北局对全舰官兵进行慰问,随后中共中央又派贺龙同志专程对起义官兵前来慰问。3月15日,东北军区任命邓兆祥为舰长,任克加为政委。此时人民海军尚未成立,就拥有了自己的巡洋舰,国民党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会拼命破坏,为了应对国民党空军的攻击,上级决定留下部分人员保护军舰,大部分人员撤离,同时对军舰进行伪装,封锁消息。 国民党动用了空军、地面特务等力量在全国港口寻找“重庆”号军舰,除了在烟台港防浪堤外发现停留以外,就再也没有了踪迹。国民党空军主力当时已经撤退台湾,为了寻找和轰炸“重庆”号军舰,他们从台湾调动大量空军战机进驻尚未解放的青岛沧口机场,并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其中有4架P—38侦察机,12架C—47运输机,18架B—24重型轰炸机。 由于重庆号舰体巨大,伪装程度有限,再加上当时能够停泊的港口很少。1949年3月18日,国民党空军终于发现了经过伪装停泊在葫芦岛港内的重庆号军舰。当天就有9架B—24轰炸机直奔葫芦岛军港进行轮番轰炸。19日下午,有一架轰炸机俯冲而下,一枚2000磅炸弹命中该舰右舷尾部。执行护舰任务的海军官兵用高射炮英勇抗击敌人飞机的轰炸,战斗中 20多人负伤,4名战士英勇牺牲,他们是我人民海军的第一批烈士。 为避免更大的损失,中共中央指示拆除一部分设备后全体舰员撤离,主动沉舰。3月19日下午,邓兆祥舰长带领舰员在敌轰炸间隙登上军舰,奋力将舰上的罗经、通信、雷达、舰炮、鱼雷发射管、帆缆器材等拆下抢运上岸。1949年3月20日午夜,几名水兵奉命打开军舰的海底门,直到次日下午这艘二战名舰才完全沉没。 3月24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给起义人员发来了慰勉电:“热烈祝贺你们英勇的起义,……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起义人员按照组织上的安排,分期分批赴安东(丹东)海军学校学习,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他们中绝大多数加入了新中国人民海军,邓兆祥舰长后来担任过海军快艇学校校长、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青岛基地副司令、北海舰队副司令、海军副司令等职,为新中国海军的建设做了出杰出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病逝。 后续 1951年初。海军青岛基地工兵营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全营开赴葫芦岛,执行打捞“重庆”号军舰的任务,同时还有海军某基地多名潜水员和30余名苏联专家,1951年4月28日,打捞工作正式开始,5月26日军舰出水,后被拖至大连造船厂北坞进行鉴定修复。 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对“重庆”号军舰都有过专门的批示。后来因恢复维修的意见改变为进行现代化改装,所需经费数量巨大,再加上战争模式已应经进入原子弹和导弹时代,火炮巡洋舰难以发挥其作用,所以修复计划搁浅,1957年5月,总参谋部批准“重庆”号军舰做报废处理。舰上的通讯、雷达、武器等装备作为海军院校教学之用,其他装备则出售给地方,舰体拨给上海打捞局(后转给天津渤海石油公司),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最后解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