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交配的季节! 6600万年前的北半球正值万物发情的春天。食草恐龙开始一年一度的角斗,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雄壮,求取交配的权利。公霸王龙趴在母霸王龙的身上,发出了酣畅的声音..... 而在此刻,恐龙们却被天空中上演了一道奇观所吸引,它们不约而同地举头仰望。 一个火球划过天际,拖着长长的尾巴,越来越大,向着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飞驰而去,它就是希克苏鲁伯陨石。 随着陨石坠落地面发出震天巨响,顷刻间岩浆肆意,天火四溅,撞击产生的冲击波和海啸席卷半个地球。 如果在这时立即死去也许是一种幸福。如果没在这场冲击波中死去,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年都将忍受饥饿、酸雨、以及缺氧带来的折磨,然后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这场陨石撞击事件就是白垩纪-古近纪(K-Pg)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元凶,这次灭绝事件抹去了地球上75%的生命,结束了恐龙1.65亿年的统治,地球自此进入新生代的新纪元。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问:为什么恐龙厄运来临的那一天正值北半球的春天呢? 答案来自这场撞击事件的“亲身经历者”:距离撞击点3000多千米外的美国北达科他州白垩纪晚期的湖泊中的桨鱼和鲟鱼。 陨石撞击地球时,发出的冲击波撼动大陆板块,在浅海中引发数十米高的巨浪,巨浪沿着河道倒灌进内陆。 当巨浪向北达科他州的河谷回涌时,它扫荡了路径上的生物,并裹挟大量的泥土和沙子,大量包括鱼类在内的生物被泥沙直接活埋,集体死亡,形成了白垩纪末塔尼斯遗址。 与此同时,撞击导致岩石熔融产生的假玄武玻璃球从天而降,一并掩埋保留在地层中,保留了陨石撞击地球时的关键线索,等待着后人解读其中的秘密。 鱼类年轮树木的年轮不仅可以记录树木的年龄,还可以记录气候的干燥与湿润。类似树木年轮,某些鱼类的骨骼也有类似的功能。鱼类每年都会在骨骼外部生长新的层,骨细胞的形状和大小甚至密度会随着季节波动而变化。 在夏季,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有充足的食物来源,鱼类骨骼不仅能迅速生长,而且摄入大量浮游动物有利于滤食鱼类吸收骨骼生长所需的13C同位素,13C同位素要比12C多一个中子,所以在夏季形成的鱼类骨骼要比其他季节形成的骨骼有更高的体密度,也就是夏季形成的骨骼更密实。 但是在食物稀缺的冬季,鱼类骨骼生长不仅速度缓慢,在骨组织中形成微观的"停滞生长线"(LAG),而且骨骼生长吸收的更多的12C,,此时形成的骨骼更疏松。 所以鱼类的骨骼生长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研究鱼骨的生长模式就可以知道鱼死亡的季节。 因此,科学家使用X射线扫描了6600万年前,白垩纪陨石撞击地球当日死亡的鱼类骨骼化石。科学家发现这些鱼类的骨细胞密度和体积都在上升,但在死亡时尚未达到峰值,这意味着还没到夏季,这些鱼类生长就戛然而止,它们被埋在了万物发情的春天里。 同时也意味着恐龙的末日开始于那个陨石降临的春天。 撞击后的几天到几个月里,碰撞产生的后继效应强烈。例如火山喷发物再次进入大气层时产生的强烈红外辐射,含硫气溶胶扩散导致的酸雨,以及北半球森林熊熊燃烧的野火,这些次生灾难主要影响暴露在外的大陆环境,北半球的生态系统自下而上崩溃,这对于恐龙是致命的。 在北半球,春临大地,正是生物繁衍周期的开始,由于孵化时间较长,许多小恐龙没来得及破壳而出就已遭受灭顶之灾,活着的恐龙由于庞大的身躯无处可藏,而在煎熬中死去,非鸟类爬行动物受到突然的环境干扰后继无龙,而那些会飞的恐龙侥幸逃脱。 而在南半球,天气正在转凉,许多生物正在为冬天做准备,各种哺乳动物以及某些两栖动物、鳄鱼等因为冬眠而躲进洞穴里。虽然南半球也遭受了大灾难遭受了重创,但那些窝在洞里冬眠的动物们躲过了这次灾难。 这就是为什么白垩纪末大多数恐龙灭绝,而鸟类和早期哺乳动物逃脱了灭绝的原因之一吧。 当南半球春天来临时,哺乳动物从洞里探出了头,在灾后开始复苏,恢复速度似乎是北半球群落的两倍,迅速占据了恐龙留下来的生态空位,让地球历史迎来新生代哺乳动物的时代。 参考资料: https://www./articles/d41586-022-00511-x https:///news/2022-02-dinosaurs.html MelanieDuring,TheMesozoic terminat in boreal spring,Nature (2022). DOI:10.1038/s41586-022-04446-1. end 精彩回顾 寒武纪来客 Cambrian-traveler 宇宙.星辰 地球.生物 哲学.人间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击,分享给更多小伙伴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ID:cambrian-vis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