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能源上游原材料交流纪要

 CCAIRR 2022-02-24
转自:调研社
声明:本材料仅为公开资料整理,不涉及投资建议。记录或者翻译可能产生误差,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图片

纪要要点:

如何看当前的化工行情?
在讨论我们对行情的看法之前,我先汇报一下最近一些基本面及市场的变化: 
第一、项目开始获批,一线龙头企业的成长性开始展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指标,化工项目的所需的能耗指标大幅下降,各省发改委开始放行龙头企业的项目,龙头强者恒强的局面又开始了;
第二、随着原油价格上行,石化和化工产品均出现了明显的反弹。以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为例,从12月中旬的5150点反弹到了现在的5499点,整体景气度依然还不错;
第三、新能源相关的产品依然非常强势。典型的如PVDF,东岳最新的锂电级已经涨到了55万一吨。预期产能会上的比较多比较快的六氟磷酸锂目前的价格已经涨到了59万一吨。前期有回调的工业硅、EVA、纯碱等价格也均出现了反弹。
第四、化工行业整体调整比较充分。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从前期的高点回调了差不多30%。很多公司的回调甚至在50%以上。 
基于这些情况的话,我们认为无论是一线的化工龙头,还是新能源材料相关的公司,都有布局的机会。对于一线龙头,我们倾向于认为是今年化工的主线,尤其是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回暖以及23年要投产项目的折现,确定性程度是比较高的,基本可以把去年盘整的区间作为一线龙头的底部。对于新能源材料相关的公司,我们认为有较大的反弹空间,上限基本可以理解为上一波的高点。
PVDF
PVDF板块几家公司从去年9月份的高点到目前都有了很大幅度的调整,回撤的幅度普遍都在50%左右,一方面是主营业务制冷剂盈利水平相比去年四季度的高点有所下滑,另一方面是跟着新能源板块整体调整。但是从PVDF的基本面来看,景气程度和持续性一直没有收到太大的挑战,动力电池PVDF的市场价格也是从去年9月份的30多万/吨,上涨到了目前的超过50万/吨,以我们跟踪的重点公司东岳集团为例,最近两个月的年化业绩仍然维持在接近50个亿的水平,年化也就是4倍左右的市盈率,股价和基本面一路都在背离。
站在目前时点,我们认为PVDF板块已经又到了合适的配置的时点。
1)从目前锂电PVDF的价格来看,供给端的紧张应该是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从最近两个多月的情况来看,锂电级的价格和涂料光伏级的价格已经开始分化,涂料和光伏级的价格大概有3-5万/吨的下滑,但是锂电级的价格仍然非常坚挺。虽然四季度以来PVDF厂家都在积极进行下游的认证,但是从实际放量的情况来看,确实锂电级的PVDF具有一定的难度。从供需平衡表来看,我们测算2021年全球锂电PVDF的需求量大概1.7万吨,2022年的需求量有望达到3.2万吨,增量在1.5万吨左右,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两个新增的万吨级装置才能满足下游的装机需求。虽然从供给端来看,昊华、联创、巨化和孚诺林的产能都会在年内充分释放,但是考虑到实际投产的节奏和下游的认证过程,锂电PVDF的供给在2022年还是确定性的紧张,仍然是电池材料里边最紧俏的环节之一。
2)特斯拉4680电池的量产,对未来PVDF的需求量的预期会有比较大的修正,相比此前的三元正极,4680对PVDF的用量大概有4倍的增长,未来PVDF的景气程度和持续性,会充分受益于特斯拉4680的投产和渗透率的提升。
 
碳纤维
2021年国内碳纤维行业的盈利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从目前几家企业披露的数据来看,中复神鹰2021年预计扣非后的归母净利2.4-2.7亿,吉林碳谷2021年预计全年3-3.2亿的净利润,测算下来不论是大丝束还是高性能,全产业链的单吨碳纤维的利润水平应该都在4万以上。
 短期来看,2022年碳纤维行业仍会维持不错的景气,从需求端来看,2018-2020年每年的新增需求都有接近30%的增速,尽管2021年增速稍微下滑,但是在每年大概6万吨的基数下,我们未来一两年国内新增需求仍然会保持在1.5万吨左右。但是从供给端来看,2022年国内碳纤维的供给增量,一部分来自中复神鹰西宁1万吨产能的释放,一部分来自吉林化纤集团的子公司国兴碳纤维的产能逐步落地。我们预计两家的合计增量基本和新增需求相匹配,短期来看,行业盈利有较大概率继续维持。
长期来看,风电叶片的长度已经逐渐开始进入100米以上的时代,碳纤维在风电叶片里的应用会变成刚性的需求。我们预计在风电、储氢瓶、碳碳热场这些新型领域的带动之下,2025年国内碳纤维的需求量有望达到12-15万吨的市场规模,行业里边有机会崛起三四家左右的头部公司,在上游降本和下游放量的良性循环之下,利用下游场景在中国崛起的机会,向海外那些传统的碳纤维巨头发起冲击。
磷酸铁:
2022年磷酸铁供需紧平衡,价格有望维持在高位。1月国内磷酸铁锂产量5.91万吨,同比增长186%,环比增长8.6%,1月磷酸铁产量4.33万吨,环比增加0.11万吨,国内整体磷酸铁供不应求现象没有缓解,价格处于2.35万元/吨的高位。往前看,化工企业方面,我们预计新洋丰5万吨磷酸铁有望于2月底到3月试生产,云翔聚能、磷化等各有3-4万吨产能投产,云天化10万吨磷酸铁有望于三季度投产,川恒股份磷酸铁有望于6月投产,天赐10万吨今年下半年投产等,考虑到新产能投产后爬坡时间和需求端的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2年上半年磷酸铁供应将继续紧张,全年供需将保持紧平衡,率先投产的企业有望在2022年获得高盈利。
中长期行业竞争加剧,一体化磷化工企业成本优势明显,与下游电池龙头合作的企业销售端具备优势。我们测算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对磷酸铁的需求大约200万吨,但根据目前国内磷酸铁新建产能规划,我们预计这些产能全部投放后产能将超过400万吨,尤其是磷化工、钛白粉等传统化工企业基于资源、产业链优势建设磷酸铁产能,我们预计未来磷酸铁行业的竞争可能会加剧。由于磷酸铁中磷的成本占比较高,一体化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磷化工企业在磷酸成本方面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而销售端,我们认为绑定下游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电池龙头或者与电池龙头合作的磷酸铁企业,未来在销售端具备优势。
电池及电解液
我们看好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在今年的股价表现,主要基于两点原因:1)市场份额的提升。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除去宁德、比亚迪、LG松下,国内二线电池厂商装机量前五市占率自2020年的15.6%提升1.4ppt至2021年全年的17%,在今年的1月前五市占率继续上行1.7ppt至20.3%。我们看到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份额正在提升,主要由于过去一年多优质电池产能的稀缺性给整机厂保供应链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为保证自己行业竞争力,开发新的电池供应商名单愈发重要。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看好优秀的二线动力电池厂商有望乘势而起。2)盈利的修复,短期看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有较大的涨幅,二线电池厂商在今年纷纷提高了电池售价转嫁成本,中期看除了锂精矿/隔膜等产品,大部分材料的扩产周期均在1-2年,产能的逐渐释放将有利于下游电池企业进一步推升毛利水平。
在电解液环节,当前电解液售价在11万元/吨,盈利仍处于高位,我们对2022年行情仍比较乐观。从我们产业链了解看,当前电解液核心原料六氟、VC等订单较为饱满,产品价格依旧维持高位,短期行业供需仍处于比较景气的状态。进入下半年,六氟磷酸锂方面多氟多、天赐、永太科技等新增产能逐渐投产,行业紧张局势逐渐好转,原材料阶段性紧缺有望缓解。综合看,我们预计电解液价格可能前高后低。
在负极环节,核心环节石墨化产能紧缺的情况下,我们继续看好全年相关公司盈利情况。同时,在新技术进展方面,2月19日特斯拉宣布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工厂已经生产了100万块4680电池,在负极方面采用硅基负极,可以突破现有石墨负极能量密度限制,我们认为硅基负极的市场需求有望逐渐释放。
工业硅
大家应该关注到了近期合盛硅业为代表的的硅产业企业的股价异动,我们结合春节后发布的硅产业深度报告,在此做一个更新汇报。先说结论,我们看好产业链长期高成长性,具备持续贝塔收益机会值得长期关注。短期而言我们看好工业硅1H22 景气复苏,审慎看待2022年有机硅景气度。
2021年回顾:需求先行、供应短缺,价格创历史新高。2021年工业硅价格大幅超越此前历史新高,全年均价同比上涨88.6%。我们认为核心驱动力来自于需求修复,内需 12%创历史新高、外需 21%,内需中多晶硅大幅领跑 22%、有机硅 11%维持第一大终端应用市场。然而与需求高速增长不同的是工业硅的供应在过去两年低景气的背景下并无规模增量(产能 2.1%),叠加丰水季来临偏晚及双控政策导致西南地区限产,工业硅2021年呈现供不应求。
2022年展望:年后价格或迎反弹,乐观看待2022年行情。我们认为1H22工业硅需求加速增长(多晶硅产能 25万吨、有机硅单体 110万吨),而枯水季期间西南地区开工率已逐步下滑,我们认为工业硅在消耗掉前期库存后将面临紧缺的状况,价格或再次上行。进入下半年,由于合盛鄯善40万吨项目投产,行业紧缺程度将大幅缓解。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工业硅价格在2022年前高后低,全年均价 ~15%。
远期展望:需求长期向好,供给驱动周期波动,价格难回1.5万元/吨以下。未来五年,多晶硅(需求CAGR 20%)及有机硅(CAGR 9%)推动工业硅需求高速增长,行业具备长期成长价值。然而随着新晋企业布局供给格局重塑,一超多强格局雏形初现,供给放量导致行业周期波动。从成本端来看,我们估算行业成本预计上行至1.5万元/吨以上,长期价格中枢或已上行。
纯碱
纯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纯碱主要应用于玻璃、冶金、造纸、印染、洗涤剂、食品医药等行业。除传统行业需求外,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光伏玻璃对纯碱的需求量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原材料碳酸锂的生产,进一步拉动纯碱的需求。
纯碱作为新能源材料的上游原材料,从2021年开始迎来了行业的高景气度。以下主要从供需两个方面分析纯碱的市场。
供给端,产能受政策限制较难增长。根据卓创资讯的统计,2021年国内的纯碱产能3293万吨,2022年预计为3363万吨,产能增长非常小,2021年纯碱的国内产量约为2900万吨,预计2022年还将维持这一水平,除去部分僵尸产能外,几乎接近100%的产能利用率。中国纯碱以自循环为主,且2021年中国出口纯碱76万吨,进口24万吨,净出口52万吨,差额进一步缩小,因此,我们主要分析国内的纯碱供需平衡即可。
需求端,纯碱主要下游浮法玻璃需求稳定。
根据建材组预测,从2021年开始,2022年及2023年是竣工建筑面积的高位年份,地产新开工需求延后三年的走势与玻璃行业景气度拟合相近,而2017-2020年地产新开工较旺盛,在后续的2-3年传导至竣工端,因此2021-2023年的竣工端需求有望带动平板玻璃需求保持强劲。
光伏和锂电拉动,纯碱市场需求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电新组的预测,2021年全球的光伏装机量为162GW,至2025年,全球的光伏装机量达到393GW,也就是说未来五年,全球的光伏装机量年均复合增速25%。2020年全球碳酸锂需求43.7万吨,根据IEA以可持续发展情景下的需求预测,2025年全球对于碳酸锂当量的需求量有望达到124万吨,折纯碱需求年均复合增速19%。
根据我们对国内纯碱供需的测算,从2021年开始,纯碱的供给存在一定缺口,因此导致202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纯碱价格飙升,在今年没有明显新增产能的情况下,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供需紧张必然带来今年的纯碱价格中枢进一步抬高,如果远兴能源的新增产能如期投产,并于2023年释放一定产量,23年供需紧张会在一定程度上的到缓解,但仍然是供需紧平衡。
今年的价格情况:
今年元旦之后纯碱库存一路下跌,已经由160万吨下降到110万吨,轻质纯碱价格由2200元/吨上涨到2600元/吨,重质纯碱由2400元/吨上涨到接近2800元/吨,我们预计随着二季度行业检修及下半年光伏新增产能的投产,纯碱价格将持续走高,价格中枢在2500-3000元/吨之间。
EVA&VA
EVA价格自去年三季度末阶段性见顶回落后,于今年初触底开始回升,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支撑,但近期开始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
我们观察到近期EVA发泡料和电缆料涨幅较快,截止目前,国内主流厂商发泡料和电缆料报价较年初均提升了20%以上,分别达到21000元和23000元/吨水平,热熔胶基本维持与年初23000-24000元/吨水平不变,光伏料最新报价为22500元/吨左右,尚未恢复到年初27000元/吨的价格水平。
站在当前位置,展望未来几个季度下游光伏装机需求不断增长,我们预计光伏级EVA有望呈现出季度性紧平衡的态势。我们预计今年在需求侧,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230GW,对应新增EVA光伏料需求达约25万吨,根据我们测算保守估计今年国内EVA光伏料产量有望增长14万吨,乐观估计可能达34万吨,中性假设为24万吨,将将满足今年下游光伏拉动的需求增长。这其中,主要假设变量是新投产装置需要半年还是一年时间调试,才能生产光伏料的区别。

从最新装置运营反馈来看,我们认为去年新增产能中,仅浙石化30万吨EVA装置产出光伏料的进度最快,该装置利用利安德巴赛尔公司的管式法工艺技术,于2021年12月28日开车成功,顺利产出光伏料V6110S,VA含量28%。目前装置稳定生产,产品已通过客户小试,2月进入批量销售。泉州石化10万吨/年EVA装置,采用埃克森釜式法技术,目前以稳产电缆料,发泡料为主。中煤榆林能源公司30万吨/年EVA/LDPE装置采用利安德巴赛尔管式法工艺技术,目前在批量产热熔胶、电缆料产品,但报价较市场有一定折扣。扬子石化10万吨/年EVA装置,采用利安德巴赛尔法釜式工艺技术,目前在批量产电缆料为主,但报价也存在一定折扣。

我们预计今年有望新增的产能,主要包括新疆天利高新20万吨/年EVA装置,以及中科炼化10万吨/年EVA装置,分别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和年内投产,预计难以稳产光伏级EVA,对今年国内光伏级EVA供需格局影响有限。

公司层面来看,国内光伏级EVA龙头东方盛虹和联泓新科自去年三季度末以来估值经历了较大调整,截止目前我们认为两家龙头估值重新具有吸引力。其中东方盛虹收购斯尔邦资产相关事宜已全部完成,相应摊薄股本也已注册完成,公司大炼化建设项目预计近期将投料试车,我们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开始贡献增量业绩。倘若考虑大炼化项目和斯尔邦二期项目建成满产,我们预计公司年化盈利规模有望至少达到130亿元以上,对应当前市值不到10x,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此外,我们也看好EVA原材料醋酸乙烯的景气度提升。我们认为随着EVA供需两旺产销不断提升,国内VA需求有望呈现供不应求的格局,其中国内乙炔法VA生产商仅5家,乙烯法仅3家,产能集中度高且十三五期间以来基本没有新增产能,最近一套新增装置为东方盛虹30万吨VA产能,我们预计将于今年底投产。我们考虑需求端2021-22年EVA新增产能可能达约100万吨,乐观估计可能驱动约30万吨VA需求,较2021年EVA消耗VA需求几近翻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