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宁游子:风雪六盘山 || 作者 七十里铺​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02-24
风雪六盘山

作者  ||   七十里铺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登双堡子梁记》《那年父亲送我上师范》《大美袁岸我的家》《初冬时节到福州》《川北漫游记》《车道岭上访御风》《狄道那些年》《华家岭忆旧》《月在2021年的中秋时节》《2021盛夏:青岛日记》《大坑:一个渐行渐远的村庄》《四进青海记》《会宁康庄旧事之“光荣支援农业证明书”》《关于会宁康家庄的调查报告》《盐井小镇下乡记》《2021年端午回乡记》《2021年初秋回乡札记》《静美康庄·梦里老家》

昨天是4月28号,我们一帮连手们商量着去了一趟六盘山。虽然车子早上离开定西的时候天不是很暖和但也不算太冻,可是到我们大伙上了六盘山顶的时候,那山顶上却飘着雪渣子,把大家差点就冻死在初夏的那一座山上了。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是近南北走向的一条狭长山地。其南段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其北段就是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境内的六盘山主峰了,海拔2942米,上其主峰的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峰顶,因此,此山才得名六盘山。这里的海拔比我们定西城高出了近1000米,比我们去往六盘山时路过的会宁城高了1174米,比平凉的静宁城高了1274米,怪不得山下沿途鲜花盛开,山上还是大雪纷飞,冻的人全身都抖的不行。

其实,昨天早上八点整,我们一车人就老早地从定西出发了,再走的迟的话害怕晚上赶不回定西。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沿着兰州去往西安方向上这条过去有名的“平定高速”东行,两旁以及高速公路分割带上的树和花已经长的很茂盛,开的很灿烂了。

车过静宁县城,爬上一点缓坡后就看见了陇东地方小有名气的静宁东峡水库,这个水库一直是静宁县城居民重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0年建成蓄水运行,总库容为8600万立方米。这个水库的库面比较大,比较狭长,这些年水库周边的树木看样子管护得还是很好的,库区风景非常优美,因为是六盘山下一处峡谷水库,所以水面窄而瘦,绵延非常之远。虽然昨天路过的时候天不太晴,水面有雾显得有点混浊,并且目前仍是枯水季节,库面缩减了一大半,但还是不失这里的山水之美。

过了东峡水库,其实已经进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境内,离六盘山主峰不远了。

隆德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的一个县,和甘肃平凉的静宁县紧邻,属同一条水系中的上下游关系。昨天,我们乘坐的中巴车穿城而过,与十几年前那一次去往庆阳曾经路过隆德,和那一次的记忆相比,感觉到这个小县城这些年建设的非常新、非常干净整洁,但我们所经过的这条城市道路,可能因为刚开春还没有来得及维修的缘故,显得有点破烂,坑很多很大,车行其上,颠簸的厉害。

车出隆德县城不久,循旧道就拐入六盘山景区了。现在去往景区,走的其实就是原312线老路,自从穿越六盘山的公路洞子凿开后,这条上山的路早已被公路部门废弃了,宁夏人在后来建设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的时候,就又把这半截废路合理地利用起来了。

历史上,翻越六盘山的这条极为陡峭的山路,是连接陕西和甘肃两省的重要关口,舍此别无它途,这条道就是有名的“陕甘大道”。扼守陕甘要道的六盘山,自唐以来就有“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之誉。现在六盘山西面山脚下的那个村庄还叫“杨家店”,相应的东面山根的那个村庄还叫“和尚铺”。不论是叫“店”还是叫“铺”,那都是指过去能住人的地方,店是车马店,铺是大通铺。这就充分说明了解放前在交通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翻越六盘山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论是出甘入陕的,还是东来西去的,一般都要在两边山下的这两个庄子上打尖住店,修整稍息,养精蓄锐,不然是翻不过高冷的六盘山的。

六盘山后来也成为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过了六盘山,红军去往庆阳、陕北,开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时,前路就是一片通途。所以当年,当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顺利翻越六盘山后,就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著名的词,并因此词而使这座山也最终名扬海内外。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有名的词除了充分表达了领䄂长征胜利在望的喜悦之情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外,还顺便说明了两件事,其一是指出了六盘山在甘肃中东部地区是海拔比较高的一座山,有鹤立鸡群的样子。这一次就听和我们一起去浪门子的会宁北廿部的柳爷讲,天晴的时候,站在会宁通渭两县交届处的华家岭上看数百里之外的六盘山山顶是很清楚的,不知确否?这老兄过去干的是地区林业口上的工作,所以华家岭林场他是经常去的,他说的这种情况那就真可能是对的。

其二是说明了主席讲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长城,还是指起首于临洮,经过了甘肃中东部地区的陇西、通渭、静宁等县并一直蜿蜒到六盘山一线,和当年红军长征入甘后的路经高度一致,主席在长征路上也多次穿越过的“战国秦长城”,而不是什么的北京八达岭长城,更不是远到秦皇岛山海关附近的明长城尾巴了。今后,如果大家还有什么“英雄”情结的话,最好还是要到我们陕甘宁地方来,到这些地方找找当年的战国秦长城为是!

如今,人们登上六盘山,大家最想看到的景象其实也还是个“天高云淡”,可六盘山上天高云淡的时候还真不容易碰见。由于这里山顶海拔高,山下海拔低,相对高差大,所以山上山下的温差大,空气对流厉害,六盘山顶上多时候是有雾有雨或有雪,而不是大家所盼望的云淡和天高。

逢上山顶下雪的时候,上下六盘山的路就非常地险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六盘山隧道还没有开通,由于这里是陕甘两省之间的交通咽喉,每天翻越六盘山的重车、大车甚多。尤其是秋冬季节,有时候山下还是晴空万里,山上却是大雪纷飞,山顶的路就变得非常地湿滑,所以居住在六盘山下公路旁边的群众家里,主要就是那两个叫作和尚铺和杨家店的村庄里的社员家里,他们往往都会备有一两幅大车的防滑链。这些链子不是他们自用的,主要就是给那些要翻越六盘山而对山上路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部分开车师傅们准备的。给这些上山的车出租防滑链,在一段时间里也成为了山两边的社员们一项重要的营生,并且每个冬天里生意往往还非常的好。当然六盘山隧道打通后,这个职业也就自然消失了。

昨天我们上六盘山,碰见的天气就非常地不友好。虽说距“五一”也就三两天了,可这山顶之上的冷还是出乎大家的预期。虽然人人都穿着夹衣甚至冬衣,但一站到这山顶上,让山上的冷风一吹,那还是一个透心的凉,人人冻的打哆嗦。原来想着我们自己带的车能开到山上的话,如果太冷还能在车里暖和暖和,但现在人家景区的政策变了,为了环保,所有上山的人都得购票换乘景区提供的大巴车,这就使大家原准备在车上取暖的想法落空了,那就是个彻彻底底的计划不如变化。

六盘山景区现在除了继续传承其自然之险美以外,它更主要的是一处红色旅游景区,这里的建设也主要是围绕“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进行的。这和甘肃境内的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通渭榜罗会议纪念馆、会宁三军大会师纪念馆等一样,都属于2005年中宣部、国家发改委选定建设的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不过这个六盘山景区建设的就比我们甘肃境内的几处长征景区要更加的大气磅礴和上档次,尤其是馆后大平台上打造的那座巨大的红军长征纪念碑,两个正面分别镌刻有毛主席的两首诗词,《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碑本身就非常高,再让其座落在这个高山之巅,诗·碑·山浑然一体,这就更显得这个组合的宏伟大气和壮观无比了。

记得十几年前,我曾经在去往庆阳给一位姓罗的朋友他父亲去世烧纸的路上,就登过一次六盘山,那个时候这座山还不完全是景区,也还没有封山封路,山上的纪念馆才刚刚建好,但碑还没有建成,这次来才看见有了这座碑。这么说来人家宁夏地方一直是坚持久久为功的理念,把建设六盘山景区作为一项长远大计,进行了谋划实施。有投入才会有产出,这么坚持做的效果现在看来也是比较好的,起码每天来到这座山上的游客是比较多的。这山上只要有了人,才会有效益,有就业,甚至于也就有了一点点的税收,这对隆德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浪完六盘山时已近下午,回程的路上,我们便又赶到隆德县城吃了一顿晌午饭。吃之前,我们也向餐馆里的服务员打听了一下,那个很是年轻的女娃娃说,他们这里的暖锅子最是特色,我们便很“听人劝”地要了一个人家的这个䁔锅吃了吃。这个东西其实和我们陇中农村地方过年招呼人时,家家皆有的用木炭烧的那个大烩菜锅子是一模一样的。其实这个隆德地方距我们老家所在的定西、会宁地区也就是二三百公里的样子,地理上很近,风俗上接近也就是很正常的了。记得刚上山坐上人家景区的大巴车时,车上师傅说他们这里的特产是洋芋,又一听我们都是从甘肃定西来的客人以后,师傅也就哈哈笑了。因为他也知道,我们两地的特产也都只有个洋芋,没有其他,并且从牌子的亮豁程度上来说,定西的洋芋还要比他们隆德的洋芋要更亮豁那么一点点的。

昨天的这趟一日游也算是很有特色了,虽说距离近了点,但是由于两地分属甘肃、宁夏两省,所以昨天的那趟门子,算来我们还是浪出省了!

作于2021年5月1日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