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夏王》:游离于五代十国<李‹拓跋›氏族源初探>1

 金色年华554 2022-02-25
        党项人的族源也是比较复杂的,这恰恰反映出我国古代多民族融合的鲜明特点。羌人种落繁多,但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而高度分散、各自为政,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像汉人那样具有共同心理和文化的民族共同体。人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西夏皇族的族源究竟来源于哪里?学界目前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认为拓跋氏本来就是党项羌的土著氏族,另一种观点认为拓跋氏原本为北魏皇胤帝胄,即鲜卑族拓跋部的遗脉。我们着重介绍后一种观点。
    《西夏王》:游离于五代十国<李‹拓跋›氏族源初探>1

    早在西夏建国(1038)两百年前的中晚唐时期,就有一则很重要的信息见诸文字:“(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元氏······(唐玄宗)开元(年间)后,右监门大将军西平公静边州都督拓跋守寂亦东北蕃也,(拓跋守寂之)孙(拓跋乾晖银州刺史,侄(拓跋澄岘今任银州刺史.”(语出《元和姓纂·卷十》“拓跋”条)这里所说的“东北蕃”,指的就是鲜卑族。
    西夏皇朝的开创者元昊在给宋廷的上书中也明白清楚地讲到:“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指由鲜卑族拓跋部创建的北魏,之所以言'后’,是区别于三国时期的曹魏)之初基。”这里的关键词是“帝胄”和“东晋之末运”,也就是肇起于东晋末年的北魏皇朝。《中华历代皇朝全二十八史·辽史·西夏外纪》也有记载:“西夏,本魏拓跋氏之后,其地则赫连国(指十六国时期由赫连勃勃所创建的大夏国)也。”
    “胡人”南下中原后,在少数族群中文化较为发达且具有强烈政治意识的鲜卑人,除了在中原先后建立过多个割据政权外,还有为数不少的鲜卑人从东北迁徙到西北,成为当地各种羌人部落的领导阶层。随之生成了一些新的族群:鲜卑族慕容部与烧当羌人结合,形成了曾称霸一时的吐谷浑人、鲜卑族秃发部与羌人('发羌’,在这里应该按照古代汉语的发音,译写为'驳羌’‹Bod-rang-skyong-Ljong›,所以,当发羌人与秃发部鲜卑人结合后,就成为了'蕃‹音bō›人’或'吐蕃人’,'蕃’,由当地土著宗教——苯教‹bon›音转而来,也有人认为是藏语'农业’之意,与'牧业’‹bro›相对;'吐’,有人认为是汉语'大’的音转;也有解释为藏语'山南‹iho,吐蕃王室的发祥地›’或'上部、西部‹stod,吐蕃位于中原之西›’之意)结合,就形成了曾与大唐争雄的吐蕃人、鲜卑族拓跋部与党项羌人结合,就形成了党项人······
    其中,除了秃发氏与发羌人结合后,不再具有鲜卑特征外,在吐谷浑人和西夏人,作为领导阶层的鲜卑人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鲜卑色彩,如吐谷浑族名就来源于早期鲜卑籍首领慕容吐谷浑的名字,这个名字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认可且屡屡见于史册。党项的族名虽然来自土著羌人部落的名称,似与鲜卑人毫无关联,但作为其世袭统治家族的拓跋氏,显然仍保留着鲜明的鲜卑记忆。早年,党项群落中共有八个氏族(部落)为著,拓跋氏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在乱世中,能够成功且有谋略地将互不统属的党项人团结起来,直至最后建立边疆民族政权,则非具有高度政治头脑的鲜卑族拓跋氏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