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安市的古石刻之一

 丘山三也君 2022-02-25

乡野探秘    瑞州猎奇

高安寻古    史海钩沉

一、寮山摩崖、岩记

图片

寮山岩石(市博物馆资料)

寮山,是高安市境内的历史名山。南连太阳圩镇,北接灰埠镇和相城镇,距市城约三十八公里。山间古松挺拔,岩石清幽;山顶原有“二将军”庙、寮山洞、鹅池等胜迹,有石刻题记及岩画多处。

题刻、岩画在山顶'二将军'庙遗址旁的两堵东西向、并联突耸的崖面上。画面朝南,东崖面高6米,宽8米;西崖面高5.5米,宽6.1米左右。

经初步勘察,崖面共有石刻题记15条,均作不规则行书,单线平刻。岩画8幅,亦是单线勾勒,雕划在各题刻之间。内容有虎、猫、犬、马(配鞍与无鞍之分)、鱼、麒麟、佛像等。东西崖面剥落较为严重,其余画面尚清晰。

图片

寮山石刻(市博物馆资料)

现摘录部分题刻内容如下:

(1)、“明嘉靖十九年庚子太史梦坡敖子奉命南来访予南冈精舍因□□兹山梦坡名铣字纯之子予月□刘文光同来……熊守富刊”

(2)、“清风为故友  明月作邻人  高僧云程子题赠”

(3)、“祖贯寮山峰  贵州千户易鹏同芳朝京顺回祭祖,嘉靖二十年辛丑岁次六月吉日记”

(4) 、“太岁乙卯三月十五日墓石工作寮山圣主仙人”

(5)丶“宝佑乙卯菊节后望日瞻省先墓遂陟山旧礼圣石祭寺观已宣教新知州善□囗重……  应龙识同游僧绍瑄石匠黄□□”

(6) “景定三年壬戍八月九日承议郎刘应龙再上:……从政郎侍在僧绍瑄侍行匠人黄才囗”

(7) “景定三年壬戍季秋九月承仪郎前司()……”

(8)“……万历已亥九日已……”

图片

寮山石刻(市博物馆资料)

双马岩画在“二将军”庙遗址东北向80米许。岩画在一斜卧的平崖上。斜面高2米,最宽处3米余。崖面朝北,作单线平雕天马两匹,两马相距50厘米,中有一道自然风化裂缝,均作同向飞奔状。左马长45厘米,高30厘米,背勒一对带状飞翅,一前一后,颇具动势。四肢分明跨开,有腾越之感。右马长44厘米,高23厘米无翅。颈部前伸,仅用三根不封边的细线表示前肢,后肢上提。雕刻粗犷简炼,尤具神态。其上方还斜刻“马'字。据初步考证是与寮峰岩画同期的作品。

从摩崖题刻的内容可知这批石刻的绝对纪年有:南宋宝祐三年(公元1255)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明三十年(1541)和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至今已有四百二十三年到七百七十年的历史。


岩画(包括“天马'岩画)的刻凿年代可略早于题刻。也就是说先有这些家畜、野兽形象的岩画,而后祭者在画旁题记、咏留,至于具体年代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考证。类似这样的摩岩题刻、岩画在江西省内尚不多见。

19835月,寮山摩崖、岩画已由当时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寮山岩画(市博物馆资料)

杨万里撰《邹定墓志》

邹定墓志,1962年在本县云居山出土。19821216日,高安县()文物普查工作队调查发现,由高安博物馆收藏。

墓志青石质,长80厘米、宽74厘米、厚5.6厘米。失志盖。

墓志铭文为竖书阴刻正楷,书法瘦劲飘洒,刚柔并兼。虽刊刻浅细,但刀法利落,颇具力度。志题:左奉仪郎随志随县主管学事农营田公事邹公墓志铭”。题后署:左奉议郎国子博士杨万里撰;左朝散郎新权知临江军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赵不黯书;左朝奉郎新京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赐绯鱼袋赵俨之篆额'。志尾刻:刊者况抱元”。

图片

市博物馆资料

墓志正文为:应可邹氏,讳是,应可其字也,豫章新吴人。曾祖廉夫;祖积;父彦升,以应可赠宣教郎。母庐氏,赠孺人。应可自幼知礼,刻意读书,年十七,见府帅大丞相赵公,公惊异之。绍兴乙丑登科,授左迪功郎临江军司户参军。岁余。广东帅王铁辟为属。一岁,丁宣教府君忧。服除,授湖南安抚司属官。时溪蛮杨再兴寇武冈、全、永数州,朝庭命统制孝道讨之;谭帅椒墩应可饷师。数月,再兴就擒;帷盆溪残党与牛皮黄孝二寨恃险不下。朝庭命郎使者选清干为蛮俗所信者招徕之,咸以应可应书同列危之。应可单骑从老兵直拒窑穴,群蛮以兵迎应可。应可谕以朝庭威德,蛮酋悦,以大杯酌洒为应可寿,应可饮之尽疑,一举而醇。群蛮感其诚,欢呼拜庭下曰:吾属无虑矣!于是相率就降者一千三百人,溪洞悉平。应可不言功,赏亦不及。秩满,授永州军事判官。全州兵劫太守为变;应可禀郡守,遣人恃榜谕之,许白其事,咸解甲听命。未几,永州孝以赏给稽迟,欲叛。太守召应可计事,应可即招其勇而有谋者,明以祸福,以离其党;擒其渠魁,白郡斩之,余悉不问,众遂肃然。零陵之民至今德之,用荐者十有六人。改左通直郎知谭州之湘乡县。一日,有冦数百人骤至,县官及豪民四走,盖邑震恐。有白应可以家逃者,应可叱之曰:百姓视吾为动静,吾动则一邑骚然矣。众知应可不去,乃少安。应可于是身率邑兵,出郊御之,相持两昼夜,寇不能支而去。尉捕农民十辈送县,欲煅练为盗,以希赏。应可同囚非是,尽释之。尉大怒,诉之于州,州移书责应可。应可即趣装曰:吾以一身易十人之命,不亦可乎。既与获真盗,尉大惭。未几以疾丐祠去官。疾愈,以奉议郎知随州随县。疾复剧,乾道庚寅六月七日终于家,享年五十有九。明年七月十九日壬辰,葬于筠州高安县云居山。应可初娶张氏,赠孺人,再娶胡氏,封孺人。子三人:宗禹、宗旦、宗甫。女二人:长女适成忠郎监南狱庙赵善欣,次未嫁。应可为人,孝友质直,表夷里方,色辞晏温,可狎而亲,义所不可,坚执不倚,众不可为,奋以直前,学浃文古,其诗特奇,其句法自其师川,上溯鲁直,以趋少陵户牑,余不数也。清以立之;平以出之;不险不幽,若故而新。有诗数百篇。予与应可皆江西人,且尝同寮于永州,欢甚。其子宗禹,以岳州通判陈友直所状应可之行,来请曰:先人与子最故,纳石土中,子又溪辞。则铭之曰:“应可之诗,其谁莫珍。应可之才,其卒莫陈。其珍匪人,其陈匪天,独能使不陈,能使不传 '

图片

市博物馆资料

:邹定(公元1112一一1170),字应可,江西奉新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在临江军、广东、湖南等帅幕下佐理过军政,智勇兼备,屡建功绩。并曾为南宋朝庭安抚蛮溪立过功。此外,从志文里也可看出邹定诗才超群。志文称'其句法自徐师川,上溯鲁直,以趋少陵户牖”。其事迹《临江府志》和《奉新县志》均有记载。

墓志撰文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芳,自号诚斋,江西吉水县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孝宗时召为国子监博士,进宝谟阁学士,卒谥文节。在文坛上;与陸游、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杨成斋集》。

书丹者赵不黯,字稷臣,为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举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至二千石,后退居锦江(高安一带),不磨勘者二十年,孝宗以近臣交荐,拜大宗正,仕至开府仪同三司。

刊刻者况抱元,高安人。为当时著名的石刻艺匠。上世纪中期宜丰县也发现他的碑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