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英国画家贺加斯曾经这样说道:“我处理自己笔下的主题时就像一个剧作家:画作就是我的舞台。” 画家的话,意思很明显,绘画作品就像是一个剧本,作为画家可随时创作或更改自己的剧本,每一幅画作都能表现一个剧情,也就是主题, ![]() 吕建军油画 再进一步讲,画作的主题,等同于剧本的剧情,由于绘画作品没有像剧本那样的文字语言,因此,画作的“剧情”,用“画风”来代替, 也就是说,绘画作品的风格,可以演绎剧本的“剧情”。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当代画家吕建军,也是一个将画作当成是舞台的艺术家,其笔下的“女性”题材油画作品,就是在演绎剧本的“剧情”, ![]() 吕建军油画 首先,每一幅画作的背景呈现的都是单一的色调,几乎都是“黑白灰”,而且是以室内空间为背景,室内里摆放了一些简单的家具用品, 这包含了木椅、梳妆台、茶具,这些东西看起来都显得很陈旧,如果不去注意女人的装扮,人们会认为这室内的主人的生活贫贱, ![]() 吕建军油画 毕竟室内墙壁地板的装饰也很简陋,没有豪华的大理石,和灯具,而且还显得潮湿阴暗。所以,就凭借这样的背景环境,我们可以猜测到这幅画作要表现的主题——凄凉, 不过,如果稍微仔细留意室内的木椅和梳妆台,可以发现它们并非破旧不堪,反而显得很古典,尤其是梳妆台上的那块圆镜子,看起来很干净透亮, ![]() 在西方油画中,镜子是财富的象征,同样的,在中国油画中,镜子也是财富的象征,因为,中国油画也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无论是画风,还是物体的象征寓意都是一样的, 那么,为何当代画家吕建军要在一个简陋的房间里,安置那些象征财富的镜子,以及象征高贵身份的古典家具呢?这似乎不合常理啊,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高档的物品都安置在豪华的场所里, ![]() 吕建军油画 如果,按“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样的推理,画家对室内空间的简陋装饰与家具、镜子的高档装饰,这明显是相冲突的。之所以画家要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制造“视觉认知上的反差”, 从而让观赏者产生好奇感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主体人物上——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拥有这间屋子以及屋子里的一切, ![]() 吕建军油画 于是,我们要了解的“其次”出现了,也就是画作的主体女人,她们体态丰腴,有些人身穿透视装,有些人身穿开衩的旗袍,整条腿都露出来了,搔首弄姿的样子,像是风尘女子, 当然了,有些女人身上的服饰,显得得体大方,看其坐姿,很明显是有教养的女人,与那些风尘女子的“搔首弄姿”形成了鲜明对比, ![]() 吕建军油画 这种“对比”,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同一个女人的变化过程,原本是很懂礼节很有教养,由于生活或感情的变故,于是堕落沉沦了,游戏于风月场所之间,成为风尘女子; 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她们是不同身份的两种女人,衣服得体大方的是家境富裕、有涵养学识的女人,身穿开衩旗袍、搔首弄姿的,是出生卑微的风尘女子, ![]() 吕建军油画 画家以这两种不同身份的女人为主体,反映出所处社会的贫富差距,命运的跌宕起伏,这是极为写实的寓意,这样的画作风格也叫现实主义风格, 从女人的服饰款式来看,画家描绘的是清末民初的社会现象,这又将观赏者的思想带到了过去的那个时代,看到这样的画面,有些人甚至会迫切想查看历史,了解当时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处境、生活习性, ![]() 吕建军油画 这就像“剧本里的剧情一样。”只不过,这剧情很凄凉。事实上,的确如此,画面中的女人,她们的肌肤并没有光滑细腻,脸蛋也与美丽无关,纯粹就是一副病殃殃的样子, 甚至有些还长得怪诞,当然了,客观来讲,这并不能怪女人自己,毕竟她们的身姿体态还是属于丰腴的那种,只是她们的样子被画家丑化了,为何要这么做呢?这些女人原本就很可怜了,竟然还要去丑化她们,她们的性情神态才如此怪诞。 ![]() 吕建军油画 其实,我们也不能责怪画家,因为画家并没有刻意丑化这些女人,而是将写实画风“怪诞化”,加强“突出、强调”现实主义寓意效果——跌宕起伏的世俗伦理,扣人心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