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他主义,对企业的意义在哪里?

 吉红江 2022-02-25
这两年,在行业内外开始有很多人学习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哲学对于企业经营有价值吗?我想每个人答案不尽相同,那么我们今天讨论的利他主义哲学,估计就更是有不同的看法了。
什么是利他主义,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稻盛和夫在他的《活法》一书中说:利他之心,在佛教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就是爱,朴素一点说就是:“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同时稻盛和夫也认为:利他,听起来很严肃,其实很平常,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只要在行为上有关爱之心,就是利他了。
你看,稻盛和夫并没有给利他主义下一个标准定义,其实百度上也有解释:利他就是一切符合社会期待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当然这个解释也不能说很全面,因为把利他仅仅当作是针对人的一种行为,其实对社会、环境、动物的利他,也是利他主义的一部分。
那么利他主义是什么呢?美国著名进化生物学家戴维·斯隆·威尔逊在他的《利他之心》中,展示了研究有功能性组织的不同生物群体,成果是:群体之内,自私者胜过利他者;群体之间,利他组胜过自私组;所以他在书中给出结论是:当我们用群体之内和群体之间的相对适应度来定义行为上的利他主义时,哪里有群体层面的功能型组织,哪里就有利他主义。也就是说,对对方有利的,都是利他主义,即使在不同生物群体,也是一样的,这是物种进化的需要。
但是这样解释,似乎和我们企业经营策略有一定的冲突,因为企业经营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搞一个利他主义是不是违背了企业经营原则呢?我们来看一个2019年的新闻:
2019年8月19日,181家美国顶级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商业组织 “商业圆桌会议”(Business Roundtable)上联合签署了《公司宗旨宣言书》。《宣言》重新定义了公司运营的宗旨,宣称: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个宣言目标包含:
向客户传递企业价值
通过雇佣不同群体并提供公平的待遇来投资员工
与供应商交易时遵守商业道德
积极投身社会事业、注重可持续发展
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我们不能说这个宣言就完全是利他主义,但是他代表着一种趋势,就是企业最大的目标不再是股东利益,而是要考虑自己的生态环境,这是一种长期主义思维,他是在利他主义的这个框架之下的。
那么企业领导热衷于捐赠,是不是利他主义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利他行为,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行动,当然这也是需要鼓励的。但是这不是全部的利他主义,真正的利他主义应该是企业一个文化、一个系统、一个体系,他不随着企业领导人的更迭而变化。

所以我们企业要建立利他主义文化,需要在组织、价值观、文化上下功夫,也有在团队、产品、供应链管理、环境等方案积极落实,细节我们就不在这篇文章中去讨论了。我们今天主要分析一下利他主义,对我们企业而言,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1、 有利于长期主义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Airbnb的CEO布莱恩·切斯基和亚马逊的CEO贝佐斯坐下来聊天,两个人谈到了他们共同的偶像巴菲特。于是,切斯基问贝佐斯:“你觉得巴菲特给过你的最好建议是什么?”
贝佐斯说:“有一次我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非常意外,这就是一种长期主义的典型状态。什么是企业长期主义,我的理解是以用户为中心,立足当下、面对未来,让企业能够成为经历周期性的成长。
最近和朋友聊新国货,问为什么很多品牌突然就消无声息了,我说这些企业没有长期主义思想,总是想赚快钱,甚至希望在资本市场圈一笔钱就套现而去了,这种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必定投机取巧,并不会把“用户”当作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
用户就是上帝,就是一种利他主义。这句话很多企业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特别难,很多企业都是一句口号,真正到服务用户的时候,都是以利益为考量的基础。而那些做得好的企业,都是以用户为中心。
比如日本的7-Eleven,是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其实7-Eleven原来是美国的南方公司,日本仅仅是加盟商,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反向收购了美国母公司,并实现了全球化的发展。7-Eleven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加盟后精细化选址、全年无休营业、推动物流改革都获得了当时巨大的社会效应和企业效益,这中间其实理念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盯着竞争对手,所以他们靠近用户选址、不卖隔夜饭、在便利店内安装ATM机都是一种针对客户的利他,这种利他精神也让7-Eleven快速发展,获得巨大的成功。
要想实现长期主义,就要推行利他主义,让用户真正成为用户。
 
2、 有利于产品竞争力
一个企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最终产品能否打动不同用户,是竞争的关键,所以产品的创新和品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是一种利己行为,产品偷工减料,短期内性价比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用户使用体验不佳,这样的产品很难走得长远,以前华强北有很多产品,但走得长远的凤毛麟角,就是这个原因。
并且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社会,信息呈现扁平化传播,一个产品的一个小小瑕疵可能就会毁了一个品牌的区域或者整个市场。比如2016年三星Galaxy Note7手机发布一个多月,就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三十多起因电池缺陷造成的爆炸和起火事故,加上初期不重视、拖延和不够坚决的处理方式,让他们失去了绝大部分的中国市场。
坚持利他主义的企业,一定不会存在坑蒙拐骗行为,而是在产品上精益求精,比如anker,就是大家熟知的在海外非常成功的品牌,其依靠的就是产品品质,而不是很多分析专家说的性价比,其实优秀的产品都是不讲性价比的。
 
3、 有利于创新发展
企业创新需要一个多维度的要素集合:自由的沟通、财产的确权、金融资本的加持等,要想实现这些整合就需要利他精神。
利他精神是建立在对各方都有益的基础之上的,比如3M就是一家伟大的创新公司,每周他们研发人员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要你有新的主意,就可以向公司求助资金,甚至不管这些方案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当然员工真的开发创新产品,基本上都是和本公司合作,到现在3M创新产品超过7万种,2021年销售额354亿美元。这就是公司的利他精神。
日本的稻盛和夫在创办京瓷成功之后,准备进入电讯行业,他就仔细地问过自己:“动机善吗?私心无吗?”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确定并无私心,是真心希望把“民众的长途电话费降下来”,才创办第二电电(现在的KDDI),并通过各种创新,实现了目标,也成为世界500强公司。
所以,利他精神能够激发企业内部的更多创新热情,为创新创造一个宽松有益的环境。
 
4、 有利于供应链的良性发展
中国福耀玻璃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全球化企业,创始人曹德旺也在不同市场的开拓中学到了更多的利他精神。1997年发生东南亚金融危机,印尼ASAHI的日本总经理来拜访曹德旺,请求福耀购买他卖不出去的原片玻璃,曹德旺并没有顺势压低价格,而是按照市场价格购买,按照自己的能力尽量多采购给对方减轻压力,这让日本总经理非常感激,后来玻璃涨价后,印尼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供货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一种供应链共生共荣的互惠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利他精神。
很多企业做生意,都是喜欢考虑自己多一些,而忽视了其实一个企业的生存要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这样自己一旦遇到困难,才会有人帮忙。如果有困难的时候,看看周围能帮忙的朋友很少,就是平时没有多少利他精神。
其实利他主义对于一个企业,帮助还有很多、团队会更有凝聚力、产品更有竞争力、渠道更有合作力等等。
当然利他是一种相互的互惠行为,这也是人性,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这本书中说:互惠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违背互惠原则,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
所以,让自己的企业拥有更多的利他主义,你会有更多的利他的朋友,你的企业才会走得更远、更持久。

名人说利他: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2.磨炼灵魂,就会产生利他之心。——稻盛和夫
3.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4、利己则生,利他则久。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稻盛和夫
5.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6.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弘一法师
7.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